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2013-07-25计雪玲
计雪玲
(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梧州 543000)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计雪玲
(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梧州 543000)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方法,以供参考。方法 以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B超和病理检查确诊,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类型分组,A组接受保留子宫手术、B组接受保留卵巢手术。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均得以缓解,随访1~5年,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B超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明确诊断率较高,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其中保留卵巢手术者无复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方法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子宫内膜组织出现于宫腔以外的部位。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具有与恶性肿瘤类似的远处转移、种植和生长的特点,严重地影响了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1]。笔者分析了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方法,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均有剖宫产史。因腹壁切口周围出现包块、硬结和压痛而来院就诊。
根据患者医院分组,A组患者10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为(28.90±3.53)岁;体质量55~70kg,平均体质量为(60.42± 5.23)kg;病灶长径为1.2~6.5cm,平均大小为(3.54±1.02)cm;本次发病与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为6~74个月,平均时间为(22.34 ±6.84)个月;剖宫产次数为1次者6例、2次者4例。A组患者8例,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为(28.53±3.65)岁;体质量54~68kg,平均体质量为(60.21±5.05)kg;病灶长径为1.2~7.5cm,平均大小为(3.76±1.14)cm;本次发病与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为10~68个月,平均时间为(20.88±6.15)个月;剖宫产次数为1次者5例、2次者3例。
1.2 诊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腹部B超检查,结果提示子宫腹壁切口下可见大小为1.0cm×1.2cm~6.5cm×7.2cm的包块,呈不均匀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或不清,未见包膜回声。腹壁穿刺进行细胞学检查,涂片中见不同分化程度的腺上皮细胞和成簇的菱形间质细胞。同时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
确诊后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前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并结合患者意愿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治疗。A组患者接受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从子宫骶骨韧带根部约0.5cm处开始切除2~3cm、深1cm的子宫骶骨韧带,注意勿损伤输尿管[3]。
B组患者接受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对较小的病灶以电凝、汽化法清除,较大的病灶使用连续汽化或切除术,连续烧灼至见正常无色素组织[4]。
术后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激动剂、孕激素类药物3个月进行巩固治疗[5]。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均得以缓解,缓解率达100.00%。术后随访1~5年,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和复发率比较[例数(%)]
3 讨 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医源性种植污染有关,可侵犯神经束膜,存在恶变的风险,一旦确诊后应及时处理。在剖宫产手术中,胎盘娩出后采用纱布擦拭宫腔过程中,子宫内膜间质等脱落细胞增多,基底层细胞遗留于新鲜切口处,之后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增殖、分化、剥落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局部形成肿块,并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发生肿块增大、疼痛等临床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疼痛的机制可能与腹腔中炎性因子、异位种植病灶出血、盆底神经受累或侵润等有关[6]。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切口瘢痕下方出现无包膜、不规则、不均匀的低弱回声区,斑片状稍强回声区等。B超下对病灶深浅、大小、周边情况有一个准确直观的认识,同时可了解周边区供血情况,围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B超对本病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在临床诊断时还需注意与陈旧性瘢痕、陈旧性血肿、炎性病灶等鉴别。
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治疗方案,以切除病灶、减轻症状、减少卵巢损伤、分离粘连、恢复解剖为主要目的。通常包括3种方式: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和根治性手术。
骶前神经切除或骶骨韧带切断术,可有效解决盆腔中线部位的疼痛,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并保留了生育机会。但其术后复发率较高,部分患者需再次手术。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可使病灶处于静止状态,术后复发率较低。根治性手术适用于疼痛剧烈,且已经完成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确诊,说明B超检查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方面较适用。所有患者均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故未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意愿进行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术后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获得缓解。术后随访期间,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有4例复发,保留卵巢手术患者则未见复发,说明保留卵巢手术患者的疗效更好。
本研究发现:采用B超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明确诊断率较高,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其中保留卵巢手术者无复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 于飞,刘正蓉,张玉泉.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治疗[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9):27-29.
[2] 金继红,李亮.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8):121.
[3] 梁燕,赖小今,廖明松,等.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超声表现及鉴别[J].西部医学,2012,24(4):703-704.
[4] 施玲,魏如兰.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4):153,157.
[5] 彭慧,赵婧,汤蓓,等.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超声诊断[J].西部医学,2010,22(6):1103-1104.
[6] 汪兆亮,魏永敬,蔡敏琪,等.剖宫产致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分析[J].西南军医,2008,10(4):78.
R711.71
B
1671-8194(2013)24-02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