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2013-07-25李莹昌朱德春
李莹昌 朱德春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医院麻醉科,陕西 汉中 724400)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李莹昌 朱德春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医院麻醉科,陕西 汉中 724400)
目的 分析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 收集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对照组则采用芬太尼和异氟醚联合麻醉。结果 观察组的心率、血压、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且术后躁动、呛咳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而疼痛情况则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瑞芬太尼;丙泊酚;上腹部手术;麻醉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低下,对于麻醉以及手术的耐受性较低,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及手术风险较大[1-4]。本研究对行上腹手术的老年患者予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并与芬太尼和异氟醚联合麻醉相比较,旨在分析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男54例,36例,年龄在60~79岁,平均为(70.3± 5.4)岁;患者的麻醉风险分级在Ⅰ~Ⅱ级,经诊断无心、肝肾功能不全症状,手术前不得服用阿司匹林药物,且无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以及阿片类药物史。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麻醉诱导:手术前0.5h,两组患者均肌注0.5mg的阿托品和0.1g的苯巴比妥钠,然后,静注0.04mg/kg的咪达唑仑和1.0mg/kg的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静脉泵注1μg/kg的瑞芬太尼,对照组则予以3μg/kg的芬太尼。待两组患者均入睡以后,均静注0.6mg/kg的阿曲库铵,并于气道肌肉松弛90s后予以气管插管。
麻醉维持:观察组予以持续静脉泵注5mg/(kg·h)的丙泊酚和0.1~0.5μg/(kg·min)的瑞芬太尼,并根据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情况予以适当的调整;对照组吸入异氟醚。两组患者均缓慢静注0.6mg/kg 0.02%的维库溴铵,以维持肌肉的松弛。结束手术前5min停止给药。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手术过程中(T2)、术后患者清醒时(T3)的收缩压(即SBP)和心率(即HR),记录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患者术后的恶心、呕吐以及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观测指标变化
结束治疗后,观察组的SBP、DBP及HR较麻醉前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MAP和SpO2的变化不明显。详见表1。
表1 两组各个时段的监测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各个时段的监测指标比较()
组别项目T1T2T3观察组SBP/mmHg133.1±6.3129.7±7.9109.7±3.6 DBP/mmHg80.2±5.581.1±5.574.6±1.6 MAP/mmHg66.5±5.168.4±7.269.5±7.7 HR/min·次-199.1±2.796.8±4.591.2±3.3 SpO2/%99.3±3.098.2±3.497.1±4.1对照组SBP/mmHg121.6±4.2116.3±7.5125.3±8.9 DBP/mmHg77.9±2.876.3±2.575.9±3.5 MAP/mmHg69.4±4.467.2±4.466.2±3.7 HR/min·次-195.3±5.190.2±5.789.9±4.8 SpO2/%96.9±2.897.8±5.298.1±6.1
2.2 两组的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及呛咳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苏醒时的疼痛评分为(4.2±1.8)和(3.8±2.2),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手术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创伤,将导致体内的儿茶酚类激素增多,尤其是切皮、气管的插管及拔管等机械性的刺激容易导致机体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这类应激反应将使得手术风险大大增加,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麻醉方式。临床中常采用的麻醉方法是硬膜外麻醉,这种麻醉方式虽然具有很好的镇痛和肌松效果,但不能有效阻断手术部位引发的一系列神经冲动,因此镇痛效果不佳,且可能会导致明显的牵拉反应。而过多的使用麻醉、镇痛药物很容易导致术后呼吸抑制和苏醒延迟等。尤其是在上腹部手术中,容易使儿茶酚胺增加,从而导致患者的血压增加且心率加快,这对于身体机能较差的老年患者而言危险性较大。
静脉全麻药物丙泊酚具有起效快和半衰期短的优点,但镇痛效果不佳。新型阿片类受体激动药物瑞芬太尼的分布容积较小且清除较快,进行长时间的输注不会影响患者的苏醒时间,且起效快。将二者联合使用,二者的协同作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联合采用丙泊酚以及瑞芬太尼联合麻醉,且与芬太尼和异氟醚联合麻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的躁动、呛咳及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率均明显更低(P<0.05),提示二者联合可有效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SBP、DBP及HR较麻醉前明显下降,两组相比较,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大。原因是采用异氟醚维持麻醉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心率和血压来调节麻醉浓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此外,由于阿片类受体药物对于迷走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及对窦房结的抑制作用,并且丙泊酚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以及静脉张力的作用,可使动脉血压下降。因此,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在控制学流动力学的波动幅度方面较芬太尼和异氟醚联合麻醉有明显的优势。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苏醒以及拔管的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快,分析原因,芬太尼的使用量较大,容易导致呼吸抑制并延迟苏苏醒,加之老年患者的脂肪含量较高,吸入异氟醚后也将延迟苏醒。而两组的疼痛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虽较芬太尼强,但瑞芬太尼是一种强效而超短效的药物,药力消除较快,因此两组术后的疼痛情况没有明显差异。而正是由于瑞芬太尼的消除较快,药物无蓄积作用,适用于长时间的持续输注,加之丙泊酚具有苏醒迅速、完全,且起效迅速的特点,因此二者联合使用符合老年上腹手术。
综上所述,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上腹手术可有效维持麻醉的平稳性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1] 曹国辉.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4):1218-1219.
[2] 雷双,丁梦一,聂亚宏,等.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老年人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221-222.
[3] 戚文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5):60.
[4] 牟林,邓燕宏.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全麻患者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0,39(20):2770-2771.
R572
B
1671-8194(2013)24-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