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岛争引起的中日经贸摩擦分析

2013-07-24◇孟

市场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经贸对华摩擦

◇孟 迪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今世界,各大经济体之间、各主要国家之间政治与经济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治的走向往往影响着经济的走向,尤其对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近期发生的中日岛争事件,再次印证了这一结论。这次岛争对中日两国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政治领域,受到中国国内民众自下而上反日活动的影响,中日“政冷经热”的常态似乎正在向“政冷经冷”的新局面改变。而岛争在经济领域的影响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两国之间,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岛争事件对中日经济贸易的影响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经贸关系开始升温。其经贸总额从1972年的12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3428.9亿美元。从贸易领域来看,2009年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日出口中国达1946亿美元,中国占日本总出口五分之一左右。从投资领域来看,近两年日对华投资达到高潮,2011年,日对华投资达63亿美元,日本累积对华投资额达640亿美元,在中国利用外资国别中排第一位。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两国经贸已经显现出了很强的互补性和依存性,然而自从2012年发生了购岛事件以来,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平衡的经贸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无论是在贸易领域还是在投资领域,都较以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岛争引起中日贸易额下降

截至2012年岛争事件之前的近十年,中日贸易的抗压性颇强。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即便是在中日关系降到冰点的2005年,中日贸易总额和日本对华投资额仍分别同比上涨了12.7%和19.8%。但是,此次钓鱼岛主权争端与2005年的情况不同,它直接造成了中日贸易额大幅下降。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2012年9月份日本对华出口额锐减14.1%,贸易逆差达3295亿日元创30年新高。汽车、旅游等行业受之影响最大。2012年8月份日本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同比下降2%,而德国、美国、韩国、法国品牌汽车在华销量则分别同比增长25%、19%、12%和4%。9月,日产尼桑、丰田、本田、铃木、马自达的汽车销量降幅分别高达35.3%、48.9%、40.5%、44.5%和35%,三菱降幅更是超过60%。旅游方面,中国赴日本旅客人数也在日本购岛之后大幅减少。日本两大航空公司——全日空和日航多年运行顺利的中日间航线,从2012年9月到11月,已预订座位合计取消多达5.2万多个。据一家协助日本各地推进国际合作的民间机构统计,截至9月底,中国近期赴日旅游者有三分之二取消了行程。

就中日双边贸易比较优势来看,中国在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和日本各自具有不同的竞争力。但总体来讲,两国之间的贸易以跨行业贸易为主,产业内分工属于垂直型的产业内分工,中国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环节。

贸易额的大幅下降,日本经济短期内受到的直接冲击要大于中国。从民间抵制日货的行动,到政府采购不再向日本开放,都会导致对日本企业相关订单减少,日本企业削减其预期生产规模。就汽车产业而言,全球最大的汽车行业咨询公司IHS Automotive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日系在华车企因暂停工厂运营等因素减产至少1.4万余辆,日系在华车企因减产而产生的损失约2.5亿美元。而对于从日本减少的进口,中国则以增加欧美订单来补充。

但是从长期来看,中日双方的制造业都不能在这次由政治事件引起的贸易摩擦中不受损害。在全球先进制造业领域,日本占据着关键中间投入品和生产设备主要供应者的地位,这种地位在汽车、电子等产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日本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中间产品供应国,在中国从亚洲进口的中间产品总额中所占份额超过了三分之一。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大部分产品其实并不容易找到替代货源,如电子材料等产品,不少产品目前甚至完全没有替代货源。同时,随着近些年东盟国家经济显著的发展,我们也应当考虑到,如果中国一旦减少中低端产品对日出口,那么日本并不会损失严重,因为东盟国家等竞争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中国。

2.日本对华投资的萎缩

近两年,日对华投资达到高潮,2011年,日对华投资达63亿美元,日本累积对华投资额达640亿美元,在中国利用外资国别中排第一位。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8个月,海外对华投资普遍减少,而日本对华投资仍增长了16.2%。

但是由于岛争引起中日关系前景不明朗,加上中国经济失速,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对华投资成本越来越高,日本国内对华投资也愈加慎重,日本银行也将不可避免地调低设备投资的预期。以并购为例,2012年7月~9月,日本企业针对中国企业的并购(M&A)件数仅为5件,与4月~6月相比减少了75%,创出了2009年4月~6月金融危机后的最低水平。据日本并购顾问公司RECOF的统计显示,按金额计算,日本企业对中国企业7月至9月的并购额为56亿日元,与4月至6月相比约减少了七成。

中国经济的起步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日美欧的投资。破坏性的反日游行令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风险”,工资成本的上升正在使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魅力下降,游行更有可能成为促使外资企业离开中国的契机。虽然相较于其他国家,目前中国在制造业方面仍有综合成本优势,但如果因为一些非理性因素而对日本在华工厂的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按照日本人的求稳心态,会考虑暂时停工乃至逐步撤离。

日本对华投资的减少,也会对中国的就业形势产生不利影响。在中日经济中,制造业占主导地位,日本几乎不生产成品,以提供部件为主。比如汽车整车的组装、电子产品的生产大多在中国完成,吸纳了中国大量劳动力。目前,日本在华企业大约2万家,在华日资企业直接和间接吸纳的中国就业人数近1000万人。如果受经贸摩擦的影响,日系制造企业几年后进行战略转移,到其他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中国会产生大量的就业问题,这对中国经济社会同样会造成一定影响。

二、岛争引起的中日经贸摩擦对亚洲及全球的影响

1.中日经贸摩擦对亚洲的影响

亚洲经济总量占世界30%以上,2005年~2010年,亚洲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1%。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55%,该地区各经济体加起来几乎占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全球GDP总量的37%和全球出口的30%以上,亚洲竞争潜力不可估量。

作为占泛亚地区GDP总量82%的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经贸发展对亚洲经济的发展有很强的推动力。中国位于一条复杂的生产链的中间部分,这条生产链包含了韩国、日本,同时也包含了东南亚国家和其他一些国家。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彼此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各个国家彼此的关系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非互相取代。

如果亚洲各国政府部门间在实现贸易自由化、签署政府间协议、建设跨境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等方面更上层楼,亚洲经济圈则表现更强劲。几个洲中,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最慢,主要原因是中日两国不能够同心协力,进一步推动亚洲区域尤其是东亚经济一体化,中日两国角色关键。2011年12月25日野田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中日双方货币互换协议。2012年7月,又有消息称日本将扩大中日货币互换协议的规模,扩大幅度为30亿美元,以加强中日两国货币的直接交易,避免兑换中因美元波动而造成的损失,并增强两国经贸和投资的便利性。

中日双方已经在相互合作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中日岛争,必然暂时搁置了中日经济合作的进程。如果中日经贸摩擦持续进行,日本对中国的投资转而投向缅甸、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或东欧国家,则将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而中国替代日本产品向欧美的进口,则会减少亚洲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不利于亚洲经济发展和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2.中日经贸摩擦对全球的影响

2008年以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根据IMF的统计,2011年,中国GDP为7.298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比重约10.48%,日本GDP为5.869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比重约8.43%。两国经济在全球的占比近19%,如果这两大经济体出现经济问题,争端不断,无疑会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负面效应。

但是中日间的贸易摩擦,虽然减少了中日间的经贸往来,同时也会促进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的发展。以受钓鱼岛事件影响最大的汽车行业为例,据天津港保税区统计部门的数据,自从中日发生贸易争端后,欧美和韩国的汽车商大幅度增加对中国的汽车出口,分割日本在华的汽车市场。今年6月以前,日产汽车的进口量占该口岸进口量的55%。但是,中日贸易争端发生后,各类日产汽车在天津港保税区积压3400多辆。与此同时,欧美和韩国企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目前,德国汽车在天津的进口额占28.7%,美国汽车上升到16%,韩国汽车占10%,而且还在继续上升。

不仅如此,近两年中日两国加强金融合作,签署中日双方货币互换协议,互买国债,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而如今双方出现领土争端,经济合作前景不明朗,预期将导致资本流出东亚,流入美国,其中很多会进入股权、房产等所有权领域,这对美国经济又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三、中日经贸摩擦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由购岛事件引起的中日间经贸关系虽然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对于我国而言,经贸摩擦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依赖于国内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内需不足而长期依靠外部需求拉动,出口产品多为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自然资源,目前,这样以牺牲环境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中日岛争引发的经贸摩擦恰恰给中国提供了一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契机。此次经贸摩擦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首当其冲受到冲击,贸易摩擦使得这些产品的出口减少,国内相关产业规模就会缩减,从这些产业流出的资源和资金会进入更高层次的产业。借助这次中日贸易空档期,我国应积极加快改变我国出口产品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靠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现状;督促国内生产者进行技术研发,尽量消除或减少对于国外高科技的依赖,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抓住历史机遇,完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基于以上分析,中日此次钓鱼岛之争导致中日贸易额下降,投资减少。岛争引起的经贸摩擦对日本经济造成直接冲击,日本所遭受的负面影响会大于中国,对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造成重创。同时,日本对华关键产品出口、投资的减少也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长期以来,中日经济依存度高,互补性强,经贸摩擦伤及两国,任何一方都无法从中获益。为了实现全球金融危机下两国经济稳步发展,日本政府不应继续挑起事端,应搁置争议,促进双边经贸健康发展。中国也应当抓住时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变我国在中日贸易分工中的地位,提升我国经济在更高层次的竞争力,促使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1]苑涛.中日贸易摩擦:理论、影响、对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2]周立人.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8(01).

[3]关雪凌,肖平.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08(05).

猜你喜欢

经贸对华摩擦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美行业协会众声反对白宫新的对华关税威胁
神奇的摩擦起电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合作是处理中美经贸摩擦唯一正确选择
解读摩擦起电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