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韩建立共同自由贸易区需要勇气和智慧

2013-07-23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韩三国自由贸易区中日韩

刘 瑞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一、确立三国经贸关系的背景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和中韩建交20周年。时至今日,中日韩三国的经贸交往比起40年前、20 年前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在几十年之中,三国经济状况也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

三国共同性的变化在于:第一,三国的经济更加开放和市场化。日本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广场协议签署为标志,韩国以20世纪90年代初加入GATT 为标志,中国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第二,三国的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都显著上升了。如今三国经贸总额继北美和欧盟之后,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区域经济体。第三,三国的经济和贸易一体化加深,相互交往与渗透都日益紧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些共同性的变化有利于中日韩今后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

但是三国变化差异性也十分显著,这对于三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持续的不确定性的影响。第一,中国经济是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路径前行的,而日韩两国是按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制缓解路径前行的[1]。中国经济制度与日韩经济制度的差异性,导致三国之间的经济制度不能完整地对接,影响后续发展。第二,中国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经历了日韩曾经在20世纪60和80年代所经历过的低通胀高速增长阶段。虽然这个阶段在2008年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影响而告结束,但是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在持续。即使在最困难的2012年,中国经济还保持了不低于7.5%的年增长率。另外,韩国经济在经历了20年间两次金融危机的磨难之后,也正在壮大发展。这对于已经处于发达阶段的经济体而言,表现应该相当不错。但是与此相反,日本经济由盛到衰,20世纪80 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是长达20年的经济停滞,由世界经济第二大体变为第三大体。“日本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停滞不前,眼看着‘失去的20年’,我们还看不到出路。”[2]这个增长反差导致中日韩经济对比力量发生了改变。中国经济的崛起给日韩经济形成了压力,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成为影响三国之间关系后续发展的新因素。

对过去20年中日韩经贸关系的“三国演义”,也要关注到美国的影响和变化。美国对亚洲以及东亚地区的影响始终存在,但美国国家战略的变化在各个阶段上对三国经贸关系的影响是不相同的。首先,在二战结束到冷战结束长达40 年期间,美国推行遏制战略,即联合力量共同对付另一超级大国[3]。因此,中国与日韩成为美国在亚洲需要拉拢的重要联合力量。20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中日韩三国经贸关系受益于这种战略安排,发展相对顺利,各种摩擦也比较小。其次,在冷战结束到反恐开始的20年间,美国作为冷战的胜利者,面对冷战结束之后失衡失控的乱世,推行单边主义和“反恐战略”。中日韩在区域反恐、朝鲜半岛稳定等方面,均对美国有合作价值,中日韩的经贸关系受益于此,发展也比较顺利。但是随着反恐目标获得成功,也因为朝鲜无核化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美国把战略重点放在了亚太以及东北亚区域。

现在,美国正在实施“重返亚太”的战略部署。战略是全方位的。重返亚太的方式既有经贸的(TPP只是一种方式),也有军事的(与中国周边的国家频繁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部署新的军事基地),还有政治的(支持亚太国家的民主势力和加深政治合作),以及外交的(美国政治家频繁访问亚太区域国家并经常对亚太地区问题发表评论)。二战结束之后,虽然美国也在发挥世界影响力方面受到过挫折,但是其国家战略总的说来是成功的。现在重返亚太战略已经产生作用,这给东北亚区域三国之间经贸关系带来令人不安的因素。

二、三国经贸关系走向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

正是在这种变化背景下,中日韩三个经贸大国保持了持续发展的经贸关系。依表1显示,最近20年间中国对日韩的经贸总额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中国对韩国进出口的增长(22.7%)大大高于中国对日本的增长(14.7%),参见图1。20年间相比,中韩之间经贸总量规模没有中日之间经贸总量规模大,相当于中日经贸规模的58.2%,但是贸易逆差却比日本大许多,达到173.0%。因此,相比之下,中日韩经贸关系都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不过中韩之间的贸易失衡状况更为严重一些,参见图2。这种失衡状态也说明,日韩经济严重依赖中国经济和市场,中国经济带动日韩经济的增长趋势明显。

日本、韩国一直是对中国大陆的主要外商投资方,如果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投资避税天堂维尔京群岛剔除,日本和韩国分别是对中国大陆投资第一和第三(见表2)。但是有所差异的是,日本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始终高于韩国(见图3)。与此对比,中国尽管不是日韩的主要投资者,但自进入21世纪以来也开始了对日韩的直接投资,但是规模远不能与日韩相比,除2010年外,中国对韩国的投资一直高于对日本的投资(见图4)。

表1 1992—2011年中日韩三国经贸关系发展情况

图1 1992—2011年中日与中韩贸易规模

图2 1992—2011年中日和中韩贸易差额

另一方面,三国的人员交流频繁。中日韩三国相互交往、旅游的人数都分别超过百万,相加之后超过千万(见图5和图6)。到2011年,三国之间的游客总计达到1 110万人次。这相当于一个欧洲国家人口在流动。由此可见,三国彼此经贸合作关系具有极高的人际交往特点。民间的深入交流是维护三国传统友好关系最重要的条件。

中日韩的经贸关系如此深化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升级的时候。这个升级的基本形式就是中日韩共同建立自由贸易区(China-Japan-Korea Free Trade Area,CJKFTA)。目前,中日韩三国2011年GDP总额达14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6.4万亿美元,如果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成,那么该区域将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欧盟(EU)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集团,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20%以上。按三国最近20年的经贸关系发展,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完全有利于三方各自利益,有利于解决中日韩经贸关系失衡问题,会给三国带来经济方面的广泛好处。

表2 2010年外商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在中国大陆投资规模

图3 2000—2011年日韩在中国大陆直接投资

图4 2000—2011年中国在日韩直接投资

图5 2000—2011年日韩在中国大陆入境游客量

图6 2000—2011年中国去日韩入境游客量

表3 2000—2011年中日韩三国旅游游客数量

三、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的障碍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从2002年首次被提出至今已经整整10年,其间屡次被提及却并未能实现。原因何在?目前三国的官、产、学似乎都达成共识要推进和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三国政府也一再宣布启动三国共同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但是各方反映并不乐观,韩国政府方面宣称要用两年时间来谈。一个酝酿10年的方案还需要另外追加2年时间来讨论签署,时间浪费不可谓不大。这其实反映出存在着妨碍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主客观因素,而且解说建立中日韩共同自由贸易区的理由也已经从纯经济学方面扩展到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从总体上看,中日韩三国自贸区建立的进程走到今天再次受阻,其阻力来自两个层面。第一方面是非经济的层面,即政治、文化和历史层面的。来自经济层面的阻力,通过10年的讨论和分析,以及双方对各自经济利益的清晰了解和相互照应,实际上已经基本消除,否则也不会走到今天正式开启谈判的程度。谈判就是要把最后的问题解决了。然而由于2012年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暂停了。中日韩自贸区的临门一脚受阻于非经济层面阻力的事实显而易见。第二方面是非技术层面的,即战略层面的。开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战略决策早在10年前就已经作出,10年间各方都在朝着战略方向作技术层面的努力,但是到今天,谈判突然受阻。归结起来,目前阻碍中日韩自贸区建立的非经济和战略层面的因素集中在三点上:

第一,岛屿领土争端。最近几年,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岛屿争端异常突出。历史遗留下来的岛屿领土争端问题,日益成为中日韩和平友好合作进程的重大绊脚石。岛屿领土争端问题,源于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后来在冷战阶段由于东西方阵营对峙而被掩盖。现在出现麻烦的时机也正好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部署实施的关口,有美国势力的介入,问题就复杂化了。从根本上说,对于历史遗留的问题政府所采取的行动应当是有所克制的,以不激化现实矛盾为准则。中日韩三国历史学者曾经共同编写了一本东亚近现代教科书[4],开启了三国历史学家共同合作寻求共同认识的进程,这对化解东亚历史冲突引发的现代恩怨迈向了正确的方向。岛屿领土争端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这个历史问题不能采取单方行动方式,更不能采用战争方式。

第二,民族主义抬头。其实,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仅一步之隔。爱国主义一直是中日韩三国各自的立国精神支柱。即使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日韩三国的爱国主义也没有被同化掉。一旦有伤害国家自身利益的事情发生(比如岛屿领土主权之争,食品安全问题等),全国上下就会自发产生民族主义情绪。但是中日韩三国20多年的经贸合作经验也证明,民族主义无法也不能阻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因为绝大多数消费者和厂商都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受益者。这种经济利益促使官方和民间都会自觉维护和支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相对而言,日韩中央政府屈从于民间力量、地方利益集团和商业利益集团的可能性要大于中国。中国的政治体制保证了重大问题的决策优势。

第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根据历次的经济危机经验,每次危机后就会出现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危机受害方更加容易滋生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此次危机,就连最提倡自由贸易的美国也出现了贸易保护主张和措施。这个问题既是长期困扰三国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也是通过自由贸易区框架要加以解决的问题。解决贸易保护主义的关键是实现三国经济利益平衡兼顾。

日韩属于成熟市场经济体,具有较高的市场进入标准,接受日韩的市场准入条件有利于提升中国自身市场经济标准和国际竞争力。中国在加入WTO 时接受了国际标准,并努力去达到这些标准,对以后的经济贸易发展产生了正面积极的作用。这个经验适用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协议。但是,日韩基于自身产业保护提出的非市场标准应当放弃。比如在日韩保护最强烈的农副产品进口问题上,尽管日韩可以提出各种绿色标准来限制中方农副产品进口,但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日韩农产品相对于中国农产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力。由于日韩政府屈从于国内农业利益集团的压力,始终不能放开农副产品进口政策,致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存在农产品市场准入难的问题。日韩国内市场保护的结果是日韩消费者支付了更高的消费成本。尤其是在中国的对外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到一半左右,日韩在中国大陆投资企业生产的一半产品都会以加工贸易的形式返回到日韩。通过自由贸易协议,可以大大降低返回产品成本,加快返回流通速度,这对于日韩企业和消费者都是有好处的。总之,建立自由贸易区能够消除日韩都存在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使日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经济福利。

四、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需要的勇气

在过去10年中,中日韩都对各自利益作了广泛研究和陈述。能够坐下来进行实质性谈判已相当不易。尽管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但是不能忘记的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根本是降低关税和为更多的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便利。除此而外的任何问题和想法,都需要交给市场竞争去验证和解决。以往许多看来是非常不错的方案设计和论证,其实进入市场运作之后都不是原来设想的那样。中国在加入WTO 之前,有很多人预言中国的农业、汽车产业、医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一些高端服务业将会遭到严重冲击,甚至全军覆没。但事实的情况正相反,导致这种预期与实际严重不符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低估了市场竞争本身带来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而保证市场力量的存在和发挥,正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根本目的。因此,中日韩建立共同的自由贸易区,需要三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化解难题的高超智慧。只要做到了降低关税和提供便利这两点,就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就为下一步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打下了基础,从而也就为实现亚洲的长期和平、繁荣、发展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在通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繁荣的道路上,应当具有足够的勇气。

第一,正视历史的勇气。东北亚区域存在着太多引人感怀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兴起到结束的历史,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兴起与结束的历史。如果不正视这段历史,就谈不上面对历史的勇气。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衰退之后,一种极右思潮开始涌动并成为主导日本社会的思潮[5]。

目前中日韩三国之间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本来可以依循国际惯例加以和平解决。例如,中国与俄罗斯、越南历史上存在陆地边界争议问题,为此还引发过边界战争,但是在双方抱有和平友好的想法和历史共识的基础上,长达数千千米的边界划分任务已经完成。现在中日韩三国的岛屿主权之争也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也可以采取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但是前提是要有历史共识,而且在日本方面拥有正视历史的勇气更为重要,因为拥有这种勇气就意味着要推翻一些过去引以为自豪的偶像。

第二,面对中国重新崛起的勇气。中国作为世界古老文明国家,曾经一度成为日韩学习的榜样。但是由于中国封建王朝制度落后于先进制度,导致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衰落,这种长期衰落也导致日韩对中国的忽视。如今中国从各个方面都显示出重新崛起的迹象。面对中国的重新崛起,以为是威胁而百般刁难、阻挠,是胆怯的表现;以为是机遇而千方百计寻求合作与竞争,是勇敢的表现。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有一种积极向外合作与学习的心态,把包括日韩在内的所有发达国家都作为学习与合作的对象。例如,中国积极学习日韩产业政策经验,学习日韩大型企业管理经验与教训,在发展产业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就少走了弯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奇迹。国际社会中谁好就向谁学习应该是普适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深刻理解了中国文化历史传统和现代中国崛起原因,就不会惧怕中国的崛起,就会采取理性的方式迎接中国的崛起。

第三,排除美国干挠与压力的勇气。东北亚区域一直存在着大国影响和干挠因素。当前最大的影响和干挠因素是美国。美国已经提出了TPP的经济合作构想,这一构想将除中国之外的环太平洋各国经济合作纳入合作之中,想限制中国经济崛起的企图十分明显。由于美国在日韩的军事存在,从冷战起美日韩一直是盟友关系,因此要完全避开美国来独立发展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关系也不可能。但是对涉及中日韩之间经济利益的考虑,以及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利益的考虑,应当优先于三国之外的利益考虑。如果能够达成这种共识,对于干预就有了应对的基本原则和态度。2012年是大选之年,中日韩美均进行了政治换届,这给重新调整各自的原则和政策都带来了新的机会。从总体上说,建立中日韩三国经济自贸区是中日韩三国消费者和企业受益的事情,三国经济利益是三国政治家们应当优先选择的目标。

拥有了上述的勇气来理性地解决棘手的问题,巧妙地达成看似不可能达成的协议,最终建立起中日韩自贸区,是三国政治家和社会精英智慧的体现。

[1] 邹至庄.中国经济转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96.

[2] 池田信夫.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M].胡文静,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ⅵ.

[3] 莱弗勒.人心之争:美国、苏联与冷战[M].廖蔚宝,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78-288.

[4]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共同编写委员会.中日韩三国共同历史读本: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 历史研究委员会.大东亚战争的总结[M].东英,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韩三国自由贸易区中日韩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中日韩三国住宅照明联合调查研究系列之二:中日韩住宅照明设备及能耗现状调查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关于自由贸易区
中美韩三国女子高校校训比较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