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合并糖尿病前期的临床观察(附46例报告)

2013-07-22赵辛元孙家忠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空腹葡萄糖体重

赵辛元,孙家忠

(1.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2.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糖尿病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呈逐渐增长的流行趋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加[1]。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正常血糖向糖尿病转化的过度阶段,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此阶段为可逆阶段,因此对糖尿病前期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现将我院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肥胖合并糖尿病前期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体检中心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对其进行空腹血糖测定,行简易OGTT 试验测定2h 血糖,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根据测定结果,参考1999年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2003年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报告以及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确定纳入标准:空腹血浆血糖(FPG)在5.6~6.9mmol/L 之间,同时口服75g 无水葡萄糖后2h 血浆血糖(2hPG)7.8~11.0 mmol/L 之间,体重指数(BMI)≥25kg/m2,腰臀比(WHR)男≥0.9,女≥0.85,排除肝、肾功能损害,严重心肺疾患,感染,手术以及大量饮酒。对符合上述标准的9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男26例,女2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行空腹胰岛素测定,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1.2 方法

OGIT 的操作以及FPG、2hPG、空腹胰岛素测定、体重指数及腰臀比的测定均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诊断学和内科学教材所提供的标准进行。

对照组进行糖尿病教育并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包括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每天运动至少30min,每周至少运动5d)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华止)0.5g/次,2次/d。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年,每10d 电话随访1次,落实饮食运动及服药的情况,每3月查1次肝、肾功能,了解有无肝、肾功能损害,服用二甲双胍1年后行简易OGTT 试验,重新测定FPG、2hPG、FINS、HOMA-IR、WHR 和BMI,其中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HOMAIR=(FINS× FPG)/22.5。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两组人群治疗前后FPG、2hPG、FINS、HOMAIR、WHR、BMI 进行对比显示,二甲双胍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服用二甲双胍1年停药后,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二甲双胍组2.2%(1例),对照组13.0%(6例);FPG 正常并葡萄糖耐量异常(IGT)者,二甲双胍组22.2%(10例),对照组2.2%(1例);转为孤立性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者,二甲双胍组11.1%(5例),对照组为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治疗组中有1例因胃肠道反应(腹泻)中途停药而退出;两组病例均无1例失访。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3 讨论

肥胖是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持续肥胖者,60%有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发病率也明显提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80%是肥胖者,而且,持续肥胖的时间和肥胖的程度(腰围/臀围的比值)均与糖尿病的发生率呈正比,其中腹型肥胖的人群与臀部型肥胖的人群相比前者患糖尿病的机率更高。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葡萄糖耐量异常,自从2003年ADA 建议将IFG下限值从6.0mmol/L 下降到5.6mmol/L 后,跨入糖尿病前期的人数逐年增多,尽管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转变,可使糖尿病发病率减少58%,但单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部分患者仍疗效欠佳[2],大量临床事实证明,IFG 和IGT 不经过积极干预治疗,一般在数月或数年后多数会演变为糖尿病,在所有阻断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干预方式中,药物干预被认为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3]。在糖尿病前期合并肥胖的患者中,多数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即体内胰岛素水平相对偏高,胰岛素在外周组织特别是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发挥作用下降,这一点是早期药物干预治疗时选药的重要依据。

二甲双胍通过改善外周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表现为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异生,降低肝糖输出,增加肌肉对糖的无氧酵解,有效降低血糖。不刺激胰岛素的过度产生,不产生高胰岛素血症[4]。本研究对象为肥胖合并有糖尿病前期(IFG 合并IGT)患者,可以观察到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与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相比前者更能降低研究对象向糖尿病的转归率,提高转变为正常血糖的机率,同时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在控制体重方面也有比较显著的优势。在本研究中患者对二甲双胍耐受性良好,仅有1例发生胃肠道反应(腹泻),症状在停药后很快消失,未造成不良后果,在每3月1次的肝肾功能监测中未发现1例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二甲双胍与其他降糖药相比费用相对低廉,给药方便,服药与进食无明显相关,为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多主张在餐后服用,患者依从性较好,无低血糖反应发生,可作为糖尿病前期阶段药物治疗的首选,特别适合糖尿病前期合并肥胖的患者。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2]Rasmussen SS,Glumer C,Sandbeak A,et a1.Determinants of progression from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to diabetes in a high-risk screened population:3 year follow-up in the ADDITION study,Denmark[J].Diabetologia,2008,51(2):249

[3]赵芬.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糖调节受损患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683

[4]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7

猜你喜欢

空腹葡萄糖体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你的体重超标吗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