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配置现状研究
2013-07-21张雪莉丁富军
张雪莉,景 琳,丁富军,杨 练
(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2009年国务院出台新医改方案,第十九条规定:“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主体,服务能力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而人才是提高服务能力的核心。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成委发[2009]30号)第五条“加强和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明确规定:“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制度,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本研究分析了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配置情况,旨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政策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内容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经济条件、地理位置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原则从全市224家乡镇卫生院中抽取2、3圈层的乡镇卫生院20家(平坝10家、丘陵6家、山区4家),在1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10家(中心城区5家、涉农城区3家、郊县2家),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配置情况。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样本机构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方面的数据,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
1.3 数据处理
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核对,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卫生技术人员基本情况
2.1.1 执业医师资格取得情况
30个样本机构共调查卫生技术人员1895人,其中:医生774人,59.4%的医生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人数的比例(83.3%)远高于乡镇卫生院(45.7%),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人员数有待进一步增加。
2.1.2 学历职称构成情况
在调查的1895名卫生技术人员中,专科及以上学历、中专学历、无学历者分别占卫生技术总人数的 60.8%、28.5%、10.7%;职称构成情况:正高、副高、中级、师级、士级、无职称分别占卫生技术总人数的0.1%、3.2%、13.2%、39.3%、26.8%、17.4%;在学历和职称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0.05),乡镇卫生院人员以大中专学历和初级职称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大专及以上学历和中初级职称为主,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措施。
2.1.3 医护比配置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30家样本机构的平均医护比为1:0.7,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 1:0.8,乡镇卫生院为1:0.6,;而全球医护比平均水平为1:2,部分发达国家在1:2~1:4[2],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规定,社区医疗机构医护比为1:1,医护比配置明显偏低,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基层护理队伍建设。
2.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配置情况
2.2.1 缺口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3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极度缺乏,有13家(占43.3%)基层医疗机构没有一个具有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卫技人员;每万人口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数平均为0.25人,其中乡镇卫生院每万人口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数平均为0.28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0.21人(见表1)。远低于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原则上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居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的要求,30家样本机构仅有2家机构达到国家配置要求,其余28家机构每万居民公共卫生医师配置数在0.00~0.81之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际配置量与国家要求的应配置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见表 2)。
表1 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医师人员配置情况
表2 成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医师数缺口现状(根据覆盖人口数计算)
2.2.2 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量大任务重,各机构在公共卫生医师(助理)人员数缺乏的情况下,为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护士兼职或者全职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但是由于专业知识背景的差异,使其在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出现对某些基本概念混淆模糊,管理思路不清晰,管理不规范等现象,应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团队的专业素质。
3 讨论及建议
3.1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及多渠道培养人才
成都市 81%的卫生人员、80%的三级医院、67%的二级医院和 50%的副高职称均在城市,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低、职称低,部分卫生技术人员无执业医师资格。
建议应加强对无证或低学历人员采取脱产或者半脱产的方式委托当地医学院校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为其创造良好的继续教育条件,鼓励无证人员积极参加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建立“帮扶”制度,对低学历卫技人员给予更多的临床实践和到上一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的机会;通过定向招生、国家高等教育贷款减免机制,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参加服务工作[3],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3.2 增强人员的稳定性
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较为缺乏,有13个(占43.3%)基层医疗机构没有1个具有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卫技人员;仅有2家机构公共卫生人员配置数量达到卫生部的配置要求。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保障对公共卫生人员的财政投入。工资福利待遇的高低往往影响社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稳定[4],在访谈中了解到,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聘人员较多,以致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因此,逐步提高其工资待遇,是稳定人才的有效措施。
建议首先全额保障公共卫生人员的工资,并保障必要的培训经费支出;其二,大力引进公共卫生专业的人才,并让所引进的人才有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对引进的公共卫生人员给予优厚的工资待遇和晋升机会,保障公共卫生人员的编制。
3.3 加强公共卫生人员业务培训
本次调查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为护理人员,专业不对口现象尤其突出,因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团队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转变工作理念,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人性化的服务,要求公共卫生人员更具有“人情味”,其特点之一便是区别于医院“被动服务”的一种“主动服务”,因此首先要从转变工作理念来提升公共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充分利用区域范围内的教学条件和卫生资源,发挥医学会、全科医生培训中心的作用,对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进行培养,以此来提高人员素质;再次,建议鼓励在职的公共卫生人员参加成人高考、完成本科或是研究生学习,聘请专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并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估。
3.4 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使之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相适应。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两条腿,护士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护士的配置不足,医护比例低于国家要求,并且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为护士,护理人员成为了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卫生人力资源的缺乏成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瓶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结构亟需调整。
建议在增加公共卫生医师数量时也要重视质量,杜绝单纯将业务水平较低、不胜任临床工作的医生或者护理人员改做公共卫生人员;同时提高护士的配置数量,通过提早晋升职称等激励措施来鼓励大医院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到基层服务。
[1]吴 雯,王 玲,张 翔,等.浅议新医改形势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J].医学与社会,2010,23(5):33-35.
[2]敬媛媛,李幼平,方 锐,等.成都市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三圈七院六站预调查报告之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6):420-428.
[3]李晓淳,贾 睿,刘书文,等.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况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2:756-758.
[4]黄张燕.社区公共卫生人力研究——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