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基本历史任务

2013-07-19王仲元李强

学理论·上 2013年5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王仲元 李强

摘 要:着重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基本历史任务及其内在联系,即已经完成的民族独立任务和仍须面对的历史责任、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即将完成的经济自强任务、逐步实现的人民民主和亟待加强的民主政治建设任务、与民族复兴过程始终相伴的文化创新任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任务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035-03

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发展虽然处于初期,但是其本身的本质和特征已经显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全人类利益的高度,运用科学的辩证法思想,充分考量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趋势,从本质上总结、抽象、升华和揭示了人类的共同追求、理想和精神方向;同时,他们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节点,即资本主义大发展和社会主义初现曙光的历史转折点,指出了改变受压迫民众历史命运的基本革命方式。可以说,科学、客观的方法论和人本的立场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对于世界发展的普遍指导意义,这一意义虽然不可能超越各国人民具体的革命实践,具有绝对的普适性,但是此后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实践证实了这一科学理论的世界意义和永恒的精神品质。中国人民正是植根于自身自由解放事业的本质需求,寻找、追随马克思主义,并做出人类社会当中最为伟大和彻底的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的伟大人群。然而,历史总是设定了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它受制于历史所提供的一切主客观条件,道路曲折,并呈现出最为基本的四个历史性任务,即民族独立任务、经济自强任务、人民民主任务、文化创新任务。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成功与否,取决于这四大基本历史任务为核心的诸多复杂任务的完成,它不断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提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已经完成的民族独立任务和仍须面对的历史责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备受西方列强的压迫,在救亡图存的历史画卷中,首先经历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试图从技术、器物层面解决国家积弱的状态,其展开的过程得到统治者的认可,表明近代中国从统治者开始向社会各阶层渗透着一种思维的进步,即不再把技术和机器作为“奇技淫巧”来对待,这无疑是中国人思维的一次巨大进步,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运动彻底失败。进而从日本变法维新观测中国当时状况的知识阶层开始寻求从制度变革的层面挽救旧中国衰败的颓势,由此开始了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旧中国更加衰微的态势,促使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制度革命才能救亡,这种精神品质开始在全社会范围的知识精英群体中得到深化。清末新政是统治者意图通过维护皇权来改善国家的状况,但社会的变化已经超出了统治者可控的范围,此时的旧中国已经是世界范围内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一个部分,历史的潮流已经形成。

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是一体的,对于中国人而言,欲独立必须首先推翻帝制,辛亥革命完成了推翻帝制的任务,但中华民族并未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解放,而是陷入了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灾难社会当中,继续承担着列强资本扩张所需的原料、资金掠夺地的身份,同时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威胁甚至是侵略,走向共和、民族解放的任务集中表现为独立、救亡的深刻任务。积贫的经济能力、积弱的政治和军事能力,促使列强不断瓜分中国这样一个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国家,从而汇聚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觉醒和政治上救亡的精神诉求,并形成历史的洪流,在此洪流中中国一批最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切中民族救亡兴衰的脉搏,引入经由俄国成功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具有普遍指导性地马克思主义既然可以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拯救俄国,那么在中国与旧沙皇俄国有很多相似性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内具的科学性和中华民族独立任务需求所提出的中国革命的具体性也可以有效结合,并最终可以取得成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以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己任,从号召人民群众投入国家结束军阀割据,实现统一任务开始,自身也投入到革命实践当中。第一次国共合作被独裁专制终结,国家仍处于割据状态。此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成功不能依靠官僚资产阶级,必须走自己的路。由此马克思主义开始全方位、系统性地与中国共产党谋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革命具体实践进行不断的碰撞、探索式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全面展开,由此第一个历史性任务也就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地区性政府在坎坷中不断发展壮大。八年抗日战争的洗礼,归结其胜利,我们不难发现,抗战中形式上的领导者是国民政府,形式上的领袖是蒋介石,但是抗日战争战场民族反侵略的独立自由解放运动从根本讲,其精神层面的领导者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这也就历史性地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成功,直至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彻底站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外敌的侵略威胁,中国人民捍卫了家和国。至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历史任务也就完成,它是中国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及至当代和现在,中国的国家安全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并未随着民族独立而彻底完成,周边领土争端也呈现为加剧状态,可以说在国家统一和安全这样的历史责任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仍须承担起重大的使命,以捍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成的第一个基本历史任务和辉煌,为后续的历史责任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即将完成的经济自强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基本历史任务完成后,严峻的经济形势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此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基本历史任务尖锐地出现了,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的经济富强成为最为紧迫的课题。

稳定新生的中国,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来集中全国的力量,以工业化为突破口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基本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必然决策。在当时特定的历史阶段中,这一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完成的第二个历史任务的初见成效。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领导人对形势的把握出现失误,并采取错误的决策,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需要完成的经济自强任务的进展被严重地拖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迟滞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经济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相比其他已经完成现代化的近邻,经济匮乏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形容中国的代名词。

为了实现经济自强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再一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新的阐释,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动了全党、全国继续勇于实践探索的革命、建设勇气在理性和客观的轨道上发展;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经济发展手段,没有姓“资”、姓“社”之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和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的有机结合,完成了理论创新为制度设计和改革开放实践活动的思想启蒙、思维拓展任务,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也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基本历史任务——经济自强的完成创设了思想条件。此后30多年的实践,中国经济在恢复发展中逐渐走向繁荣,不断地丰富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成功内容,特别是在有效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欧美经济债务危机等事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中,中国经济显现出平稳增长的势头,经济发展的原发创造动力不断增强,载人航天等一批核心技术发展逐步取得突破,有效地推动了经济自强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昭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基本历史任务即将在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不远将来得以完成,这对于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寻求中国全面、整体复兴的中国人来说是梦想的现实写照。

三、逐步实现的人民民主和亟待加强的民主政治建设任务

“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个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标志着当时最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未来中国发展的最高期许。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基本历史任务完成和第二个基本历史任务即将完成,其第三个基本历史任务在已经逐步推进的基础上,亟待加强就成为了今后的关键问题,也就自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今后的重点。可以说,民族独立、经济自强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中国人摆脱外敌和列强的精神和物质奴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中国,民主的实现依赖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精神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必须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基本历史任务,是有效保证第一个、第二个任务成果的必然选择,是标志执政党是否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权是否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标准,也是实现执政党执政合法性认同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建立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潮头,其代表的是人民利益,这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基本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推进中国民主发展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从宪法层面赋予了人民民主的权利,并在制度建设层面有序推进。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民主建设尽管取得重大进展,但是仍须进行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推进,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当中垄断权力的身影还很重,从近几年媒体曝光的诸多事实表明,个别地方的政府当中已经出现了权力的隐性世袭现象。这种民主意识的淡漠和向封建的思想以及文化回潮,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的建设是巨大的伤害,其危害的核心在于一些人已经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对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作用抽离出了历史,否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衷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基本历史任务在当前和未来中国社会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主张来主导和引领人民破除狭隘的利益阻隔,进一步开放观念,拓展思路,实现进步。

四、与民族复兴过程始终相伴的文化创新任务

近代中国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艰难的文化创新史。经由近代被西方文化所塑造的坚船利炮轰击,中国的知识精英和社会公众开始以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为开端,逐渐反思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和道路,新文化运动为契机和救亡图存的政治需要结合起来,引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塑造了中国共产党这支时代的先锋队伍,最终在宏大的救亡图存、独立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以红色革命文化所内具的独立、自强、自信精神为主导,蓝色科学文化所内含的理性、开放、致用精神为主体,传统文化所囊括的统一、民本、和谐精神为根源的新的中国文化。这一文化顺应了对世界民族发展潮流和诉求,融合了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体系,批判继承了中国人赖以延续传统文明的文化基因。可以说,这一新的文化产生和孕育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当中,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基本历史任务;使中国逐步走向繁荣,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基本历史任务;使中国必然走向民主,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基本历史任务。其本身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完成的第四个基本历史任务,仍然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新的中华文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雏形,在历史进程当中,马克思主义能够中国化,最早是通过理论本身和信仰理论的政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切来获得中国广大工人、农民以及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的,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弱势群体中更多的人成长为中产阶级以后,必然产生新的政治和文化诉求,这就为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新的课题,这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课题之一。未来中国的文化创新,仍然是在捍卫中国革命和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三个基本历史任务已经确立的成果,包括第四个历史任务本身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前进,在文化多元、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发展进程中不断融合当代和未来科学、民主、自由、和谐、共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以及人类走向更高阶段做出更大的贡献。它的首要目标应当是使中国成为全体中国人共享独立、民主、富足、自由的国度。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基本历史任务虽然彼此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从中国发展复兴的历史总任务的整体去考察,它们之间又是彼此呼应的,特别是中国发展到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历史的节点上,继续维护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的发展即不断的、新的中国化,才能使我们的国家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06,(21).

[2]赵司空.论文化认同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1).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两个方法论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2015年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