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背景和当代价值
2013-07-19陈曦
陈曦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弘扬雷锋精神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当代价值。其时代背景在于,纪念雷锋因公牺牲、毛泽东为雷锋题词两个五十周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发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伟大号召。其当代价值在于,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雷锋精神;时代背景;当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016-04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党中央以全国党代会报告形式部署学雷锋活动,这在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50年来,还属首次。足见当前党中央对于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视程度。为什么党中央当前会如此重视弘扬雷锋精神?为什么学雷锋活动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文化建设重要内容?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把握当前弘扬雷锋精神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也只有在牢牢把握其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基础上,才能够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一、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背景
(一)纪念雷锋因公牺牲、毛泽东为雷锋题词两个五十周年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等报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第二天《解放军报》又发表了周恩来等其他中央领导的题词。局部的学雷锋活动兴起于雷锋牺牲前,并在其牺牲后得到进一步发展。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将学雷锋活动推向新的高度,使其成为一个中央统一领导、群众广泛参与的全国性学习实践活动。
五十年来,学雷锋活动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四次掀起高潮,取得丰硕成果。第一次高潮出现在1963年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之后,雷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激励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克服困难,胜利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第二次高潮出现在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各大报刊重新发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雷锋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立场,爱人民、为人民的宗旨意识,干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得到恢复和发扬,有力配合了当时揭批“四人帮”、肃清“文革”毒瘤,以及转移工作重点、实行改革开放等工作。第三次高潮出现在1981年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开展文明礼貌活动之后,一个以“五讲、四美、三热爱”①和“四有、三讲、两不怕”②为主要内容、以学雷锋树新风为重要载体的文明礼貌活动在全国兴起,极大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第四次高潮出现在“八九”政治风波平息后,1990年新上任的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集体为雷锋题词,明确提出要紧紧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实质弘扬雷锋精神,这对于当时进一步稳定全国局势、搞好治理整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由青年主体向全民参与深入发展,以及《公民道德建设纲要》颁布实施,雷锋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学雷锋活动也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从而为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当然,在这五十年里,学雷锋活动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文革”前,广大群众学雷锋积极性很高,但也存在着简单模仿、片面理解、急功近利等倾向,缺乏对雷锋精神实质的认识和对学雷锋活动规律性的研究。“文革”期间,林彪、“四人帮”极力诬蔑和歪曲雷锋精神,全国学雷锋活动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群众感叹“雷锋叔叔不在了”。“文革”后,雷锋精神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发扬,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又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挑战,“工具论”、“过时论”、“超前论”、“吃亏论”甚嚣尘上,学雷锋活动一度遭到质疑、受到冷落。
当前,经过五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实践的洗礼,学雷锋活动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即将开始下一个五十年的光辉里程。总结过去,着眼当前,规划未来,在前人的基础上将雷锋精神继续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发展。毛泽东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其伟大的影响[1]663-664。因此,“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2]110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3]367“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4]144江泽民提出: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558胡锦涛强调:“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3
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一样,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对严峻挑战。这些挑战首先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长期发展形成的文化优势,借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机,加紧对我国发动文化攻势和意识形态渗透,使我国维护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受到严峻挑战。这些挑战还表现为,我国文化建设仍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可概括为一个“不完全适应”和两个“不符合”。一个“不完全适应”是指,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两个“不符合”是指,我国文化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不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种种失序、失范、失衡、失调现象。为在全面把握机遇、成功应对挑战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定,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文化改革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贯穿各方面工作的一条红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弘扬雷锋精神。”[7]基于此,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三)党的十八大发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伟大号召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我们党召开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十八大报告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线,勾勒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既毫不动摇坚持,又与时俱进发展。所谓“毫不动摇坚持”,就是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坚定不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实行已经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谓“与时俱进发展”,就是要按照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毫不动摇坚持”同“与时俱进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不坚持就谈不上发展,发展是最好的坚持,不发展就不可能真正地、彻底地、长久地坚持。要做到“毫不动摇坚持”,就需要坚定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就需要发扬“钉子”精神,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武装头脑;就需要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坚决遵守党和国家现有的各项制度。而雷锋正是这方面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做到“与时俱进发展”,就需要发扬“螺丝钉”精神,立足本职、艰苦奋斗推动科学发展;就需要发扬“勤务员”精神,点滴做起、服务人民、促进社会和谐。雷锋同样是这方面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之所以说雷锋是典范、榜样,是因为,无论对于“坚持”还是“发展”,雷锋都不仅挂在嘴上、记在日记里,更落实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直至生命”[8]43的实际行动中。从这个角度讲,弘扬雷锋精神,就是弘扬雷锋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的艰巨的,还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发扬主人翁精神,贡献智慧和力量。如果没有雷锋那样的无私奉献精神,伟大的斗争就难以取得伟大的胜利。因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9]。
二、弘扬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党的十六大基于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判断,根据我们党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实际,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经过10年不懈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功迈上“三个大台阶”[9],从而为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从“建设”到“建成”,既体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更体现出我们党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决心和信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难在“建成”。“全面”相对于“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而言,指的是建设的目标,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全面小康)与十六大召开前已经实现的小康(总体小康)的根本区别,它既决定了当前一切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也规定了当前建设的使命和任务。“建成”相对于“建设”而言,指的是建设的结果,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得以实现的标志,是我们当前一切奋斗的最终落脚点。“建成”之所以“难”,是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立”的过程,也是“破”的过程,既是化解矛盾的过程,也是积累矛盾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引发新的问题的过程;而且往往建设推进得越深入,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越复杂,解决的难度越大。经过10年建设,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硕果累累,但同时也积累了很多问题和矛盾。比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物质文明与创建精神文明等矛盾更加尖锐。当前,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就是要吹响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号角,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把改革开放以来遗留下来的以及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的一系列困难和矛盾一一攻克,为最终建成全面小康扫清障碍。这是项艰巨的任务,它直接决定着我国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的成败。
要胜利完成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任务,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个国家越是面临困难和挑战,就越需要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革命战争年代,没有无数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广大干部群众的无私奉献,就不可能战胜经济困难、在极度艰苦条件下奠定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物质技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各行各业人民的无私奉献,就不可能一次次战胜金融危机、一次次夺取抗击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重建重大胜利、一次次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雷锋就是在三年困难时期涌现出来的奉献典型。雷锋精神最打动人的,正是他迎难而上、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现在又到了这样一个关头,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亿万颗像雷锋一样立足岗位、勤恳奉献的“螺丝钉”,需要亿万个像雷锋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可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凝聚广大干部群众智慧和力量,深化改革、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大国,但却还算不上一个实力雄厚、优势明显的文化强国。因此,根据我国文化建设实际和发展趋势,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目标,努力使我国的文化实力与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的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一条建立在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上的科学发展之路、改革创新之路,它不仅勾勒出“怎样建设文化强国”的蓝图,也描绘出“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强国”的远景。文化强国“强”在哪里?根据党中央关于文化强国建设要开创“四个新局面”[10]的论述,以及关于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目标的拟定,可以用四个硬指标和三个软指标对其加以描述。四个硬指标包括: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种类,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水平,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能力。三个软指标包括:社会主义文化本身的先进性,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文化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以上七个指标,四个硬指标是基础,三个软指标是根本。而文化人才队伍素质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涵养和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归根到底“强”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全民族高度的文明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归根到底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社会主义道德的耀眼光辉,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11]它本身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功能。因此,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本身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生动过程,必将对文化强国目标的最终实现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社会主体在价值问题上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不同主体之间的价值观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一定社会中往往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决定着国家发展、社会制度、公民行为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做出战略部署,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有力发挥了引领思潮、凝聚共识的巨大作用。同时,广大群众也在学习实践中提出了进一步提炼、概括更便于掌握和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愿望。根据形势的发展、建设的深入和人民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并按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其基本范畴进行了规定。这“三个倡导”表明,我们所要培养和践行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统一,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相统一,国家、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既传承文明,又立足现实,更面向未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基本范畴和“三个统一”基本属性与雷锋精神是相通的。雷锋说:“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8]53“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8]80雷锋之所以能够成为举世公认的道德楷模,最根本的就在于,他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把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人类普遍的崇德向善本性在思想意识上统一起来、凝固下来,从而正确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形成了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弘扬雷锋精神,实质上就是弘扬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追求;在广大干部群众当中培育雷锋精神,也必然要像雷锋一样,走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中华传统美德、人的崇德向善本性相结合,服务国家、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路径。可见,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目标、价值尺度、价值规范上是根本一致的,培育雷锋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总体上也是一致的。因此,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可以为概括、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借鉴;有助于在全社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普遍适用于全体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价值追求上,具体表现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雷锋精神实际上是雷锋参军、入党后,在我党我军的先进思想、优良传统、过硬作风的哺育下,才迅速实现飞跃、成熟定型的。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用我党我军培育形成的崇高精神成果反哺党和军队建设,对于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和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意义。
雷锋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党性修养,强烈的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无论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还是在组织上、作风上,他都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模范,是全体党员学习的榜样。更进一步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肩负着人民的信任与重托,担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当前,着眼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全党范围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以统一的价值追求凝聚全党,积极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确保我们党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发展改革攻坚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具有特殊重大意义。
雷锋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军人,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坚决听党指挥,热情服务人民,立志报效国家,忘我献身使命,正确对待荣誉,无论是在保卫国家安全的岗位上,还是在支援国家建设的工作中,他都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模范,是全军官兵学习的榜样。更进一步讲,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三个提供和一个发挥”①的新时期历史使命。当前,着眼“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12],在全军范围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以统一的价值追求凝聚全军,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确保有效应对国家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双重安全问题、传统和非传统双重安全威胁,具有特殊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雒树刚.雷锋精神永远是激励人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纪实[N].人民日报,2012-02-28,(6).
[8]雷锋全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
[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10]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1).
[11]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3-03,(2).
[12]习近平.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N].人民日报,2012-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