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2013-07-19孟宪文薛占金
孟宪文 ,薛占金
(1.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2.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山西浑源037400)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古老文明造就了山西娴熟的农业生产耕作技术和众多的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是指在山西省局部区域有一定规模,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好,产业开发有一定基础和条件,对山西省农业增效、农村增貌、农民增收影响较大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近年来,有学者[1-8]对山西省特色农产品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营销策略、创建品牌等方面,为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依据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品质特色、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以特色杂粮、特色蔬菜、特色果品、中药材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山西省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战略体系,为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评价
1.1 特色资源相对丰富
山西省特色农牧业资源品种丰富,种类齐全,几乎每个县都有,具有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优势。据调查,山西特色农产品多于580种,其中,种植类产品多于240种,畜禽类产品多于50种,加工类产品多于180种,其他100余种[3]。山西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1)种类多。其主要有谷子、莜麦、荞麦、糜黍、高粱、燕麦、大麦以及各种豆类等10多个品种。(2)分布广。其主要分布于晋北、晋西北及东西2山的丘陵山区。(3)品质优。山西小杂粮的食疗功能和保健功能被国内外消费者广泛认可。(4)产量高。近年来,山西省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hm2左右,总产量20亿kg[4]。山西是我国中药材资源大省,共有中药材资源1 116种,其中,药用植物、动物药源、矿物药源分别为953,133,30种;具有名优、大宗、道地、常用和种植规模、竞争优势的中药材多于20种。中药界将黄芪、党参等11种药材认定为山西省道地药材。山西也是中药材重点产区,2011年山西省中药材面积10万hm2,产量15万t,产值15亿元[6]。
1.2 产业基础初具规模
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山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增强。(1)在扎实推进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东西2山干果杂粮产业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菜产业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包括运城、晋中、大同,总投资约300亿元),实施了“4项工程”(包括粮食高产工程、规模养殖工程、高效园艺工程、农产品加工增值工程)。(2)在产业发展上,扶持了33个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县,规划了一批优势农产品带(区),形成了特色鲜明和优势突出的产业格局,山西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3)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山西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110万hm2,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 100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50万hm2,绿色食品642个;地理标识农产品种植面积4万hm2,年产量达3 605万kg[7]。
1.3 传统产品特色鲜明
山西省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勤劳勇敢的山西人民孕育出许多传承古今、制作精良、风味独特、久盛不衰的名牌产品,这是难得的宝贵财富和巨大的无形资产。老陈醋名扬四海,妇孺皆知,深厚的醋文化底蕴,形成了“老陈醋原产地效应”;双合成、六味斋等为人称道;闻喜煮饼、平遥牛肉等享誉全国;东方亮小米、沁州黄小米等誉为“米中精品”、“米中上品”。这些名牌产品构成了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传统优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山西还涌现出一些农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这些都为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 龙头企业势头强劲
2007年山西省提出了“打造农业产业化九大产业链条”的发展思路;2008年山西省委提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6大工程”和“4项计划”,以建设龙头企业项目工程和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作为主要抓手;2009年山西省把建设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而且山西省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目前,山西省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 836家,总资产达到43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9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的加工企业、国家级龙头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为998,23,120家。而且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的著名商标和品牌多于300个[6]。
2 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发展战略构想
2.1 指导思想
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出发,以科学发展观和“三农政策”为统领,以特色资源开发保护为基础,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技术为支撑,以特色加工为龙头,以农业增效、农村增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化和品牌化为主攻方向,以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为实施途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和正确的经济规律,大力开发山西省特色资源潜力,培育和提升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山西省特色农产品产业规模,力争在较短时期促进山西省特色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2.2 战略原则
2.2.1 资源依托原则 遵照山西特色农产品高度依赖于独特的区域资源的特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应集中连片布局在最适宜区域,使特色农产品充分体现山西的地方特色和区域特色。
2.2.2 市场优势原则 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市场的现实需求和长远需求,既要瞄准现实需要与抢占国内市场,也要着眼长远需求与开拓国外市场,充分展示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功能性、品质性和独特性,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多样化、绿色化、优质化和健康化的需求。
2.2.3 比较优势原则[9]充分利用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加工生产、资金技术和扶持政策等有利条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合理地将传统生产技术和先进科技成果结合起来,优先发展具有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尽快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优势。
2.2.4 产业开发原则 以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特色化、区域化的生产基地,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大力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优势产业群体,培育特色名牌产品,在“综改试验区”的浪潮中,山西省特色农产品产业要做到先行先试、快行快试。
2.2.5 规模适度原则 山西省发展特色农产品要以资源特色与市场需求为宗旨,兼顾山西省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正确处理适度生产和规模生产的关系,防止过度开发、盲目开发,以保持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和自然特色。
2.2.6 科技支撑原则 注重农业高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改造传统生产、加工和经营方式,驯化和培育优良种质资源,以高科技成果保障和提高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优良品质,以高技术手段稳定和增强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品质优势,培育和提升特色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2.7 以质取胜原则 全面优化特色农产品的品种资源,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内在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深入持久地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坚持不懈地提高农产品的分级、加工、包装、贮藏和保鲜水平,加快完善检验、检测和监督体系的步伐,从根本上提高山西省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2.8 农民意愿原则[10]立足现有基础,考虑农民的传统习惯和承受能力,搞好服务和引导示范,始终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切实保障和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和市场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加工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
2.2.9 持续发展原则[11]发展特色农产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适度开发,适时开发,推进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研发绿色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实施生态建设,促进社会效益、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的同步提高。
2.3 战略目标
立足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到“十二五”末,培育壮大一批在国内外公认的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农产品外向型龙头企业,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形成区域经济支柱;建成一批竞争力强、规模适度、产业链长的特色农产品示范生产基地,显著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建成一批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市场看好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区,形成符合山西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特色农产品分布格局;明显改善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基本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运作。
2.4 战略布局
以《山西省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基础,优先规划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表1),并重点予以扶持建设,培植区域特色支柱产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表1 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布局规划
续表1
3 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发展战略措施
3.1 政府引导战略
农业的弱质性、我国农业的弱势性和农业在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等,决定了政府必须参与农业产业的发展[14]。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深入调查,强化研究,把握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律,找准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切入点,把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宏观指导,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急于求成,不搞强迫命令,依靠产业政策,坚持市场需求,加快引导和推动特色农产品的发展。
3.2 产业基地战略
按照“农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的思路,集中力量培育、发展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优势基地上规模、上水平。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建设本区域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区,集中力量建设基地示范县。引导、鼓励企业与农户合作,建设高档次、高标准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和养殖区。加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产品认证和扶持,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
3.3 龙头企业战略
按照“分类指导、扶优扶强、梯次推进”的思路,发展大规模、高水平、外向型、强带动的龙头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从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重点扶持。在经营主体培育上,打破所有制、隶属关系、区域界限,支持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合并、联产联营、入股入社等多种模式。
3.4 特色品牌战略
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的思路,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打造和培育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著名商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农产品宣传,大力提高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广开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级、国际级农产品展览会和推介会等活动,支持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广泛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3.5 科技先导战略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15]。优化特色农产品种子(种苗)质量,健全良种培育、引进和推广体系,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品种改良,选育新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在加强保护、开发和利用地方传统名特优品种资源的同时,把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与推广应用结合起来,按照市场化、标准化、安全化的思路,提升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安全水平。
3.6 市场信息战略
合理利用现有农产品各级批发市场,建立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信息便捷的大型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16],并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现代化、规模化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壮大区域性特色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加快建立公益性特色农产品网络平台,完善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市场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山西特色农产品走出娘子关,遍布全中国,走向全世界。
4 结论
(1)山西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气候类型,孕育了特色鲜明、品种繁多的优质农产品,充分利用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宽松的发展环境,发展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2)从山西省特色现代农业的现状和实际出发,对山西省发展特色农产品的指导思想、战略原则、战略目标、战略布局等进行了规划和设想。
(3)今后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建设龙头企业和优势布局基地、推进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科技支撑和市场信息为手段,大力提升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尽快把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山西省特色农业和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梁俊花,冯旭芳,刘敏.山西省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5(1):70-73.
[2]殷海善,郭芳华,郭忠.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1):8-10.
[3]毕莹.山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8.
[4]王华.山西省特色农产品营销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8.
[5]刘俊生.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09(5):245-246.
[6]孟宪文,张丽珍,薛占金,等.基于SWOT分析的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研究 [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2):96-99.
[7]陈亮亮,刘养洁.基于钻石模型的山西特色农产品竞争力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346-349.
[8]杨波.名特优农产品转型引领农业经济增长 [J].山西农经,2010(3):6-8.
[9]王小刚,崔绍宇.四川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J].软科学,2002,16(4):68-72.
[10]石村民.内蒙古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5):4-7.
[11]谭强林,刘芳清,肖丽荣.湖南小宗特色农产品开发思路及品种选择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19):104-107.
[12]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EB/OL].[2008-06-20]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612/n8321663/n8322659/n8335 903/index.html.
[13]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EB/OL].[2012-08-13]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 9541/n8319612/n8321663/n8322659/n8335903/index.html.
[14]林涛,李子彪,胡宝民,等.县域特色产业创新过程特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168-181.
[15]万钢.强化种业科技创新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J].中国软科学,2012(2):1-4.
[16]郑玲,林善浪,蔡春继,等.福建省特色农业区域布局规划[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6):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