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摩所壮语音系
2013-07-19王碧玉
王碧玉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西畴摩所壮语音系
王碧玉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砚广土语是壮语方言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文章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描写西畴县摩所村壮语音系,并分析其声、韵、调特点,以揭示其基本面貌,为学界提供一份新的砚广土语素材。
摩所壮语;声母;韵母;声调
摩所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鸡街乡的一个自然村,位于云南省西畴县境的东北部,距县政府驻地约28公里。摩所村是汉壮杂居的村寨,目前全村共53户250余人。 共有王、陆、杨三姓,杨姓为汉族,约45人。其余为壮族,约205人。通常情况下,汉族说汉语西南官话,壮族说壮语。在交际需要的时候,汉族村民也能流利地使用壮语进行交流。
张均如、梁敏、欧阳觉亚、郑贻青、李旭练、谢建猷《壮语方言研究》(1999年)指出:“砚广土语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砚山、马关、文山、西畴、麻栗坡等县。”操砚广土语的人自称pʰu³“濮侬”[1](P47)。摩所村的壮族属于侬支系,自称pʰu³“濮侬”,他们称自己说的壮语方言为。摩所壮语当归入壮语南部方言砚广土语。砚广土语是壮语方言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目前公布的材料非常少,仅限于张均如、梁敏、欧阳觉亚、郑贻青、李旭练、谢建猷《壮语方言研究》(1999年),覃国生《壮语方言概论》(1996年)以及广西区语委研究室《壮语方言土语音系》(1994年),这几部著作描写的是同一个点的音系,材料均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一工作队调查云南地区的语言材料,当时砚广土语的调查点是砚山县一区夸西乡(今者腊乡)批沙村。调查者为张均如、梁敏、梁尔昌、陆红妹、李艳霜几位先生,发音人为陆廷朝、宋先洪二位。而砚广土语其他县份或其他调查点的语料,至今未见。
摩所壮语为笔者母语。笔者于2013年1月对家乡话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发音人有两位,其一为王光琼,女,40岁,小学教师,大专文化;另一位是陆光新,男,50岁,村民,小学文化。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立足于母语背景,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对摩所壮语声、韵、调系统进行描写。举例时结合音位理论,尽可能找出最小对立组,并对声、韵、调各部分的特征加以说明,以期为壮语方言学界提供一份新的砚广土语语料。
一、声母
(一)声母表
摩所壮语的声母具体见表1。
表1 摩所壮语声母表
(二)声母例词
(三)声母说明
1.摩所壮语记有声母23个,没有复辅音、腭化音和唇化音声母。
2.有内爆音声母ɓ、ɗ和送气声母pʰ、tʰ、kʰ。
3.有一套塞擦音声母tʃ、tʃʰ、ʃ,它们在细音i、e前读为tɕ、tɕʰ、ɕ。
5.v的摩擦比较轻微,实际音值为[ʋ]。
6.z的实际音值为[ð]。在年轻人口中z和ɗ的部分例词有自由变读现象,如“旱地”读/,“明亮”读为/。
二、韵母
(一)韵母表
摩所壮语的韵母具体见表2。
表2 摩所壮语韵母表
(续表2)
(二)韵母例词
(三)韵母说明
1.韵母共 49个,其中有6个单元音韵母,43个复合韵母。
2.单元音韵母没有前a,只有后ɒ。ɒ的唇形不是很圆,介于ɒ和ɑ之间。
3.以a-为主元音的复合韵母有长短对立,长a的实际音值为[a],短a为[ɜ]。
4. e组韵母eːu、eːm、eːp、eːn、eːt中的eː-实际音值为[ɪɛ-],eːŋ、eːk中的eː-音值接近[ea-]。
5.韵母iŋ、ik的主元音和韵尾之间有轻微的滑音[ɜ],实际音值为、。
6.韵母ɔːi、ɔːm、ɔːn、ɔːŋ、ɔːp、ɔːt、ɔːk中的ɔː-发音方法是先圆唇后开大,音值接近[oa-]。
7.单元音韵母u实际音值为[ʊ]。以u为主元音的复合韵母,u-后带滑音,实际音值是。
8.ɯ的舌位较低,实际为[ɤ]。ɯ和s结合时可变读为[ɿ]。如:“衣服”sɯ³/si³,“书”sɯ¹/si¹。
三、声调
(一)声调表
摩所壮语的声调具体见表3。
表3 摩所壮语声调表
(二)声调例词
(三)声调说明
1.声调共10个。1至6调为舒声调,后4个为促声调。有3个平调,没有曲折调。
2.早期壮侗语促声调的长短对立在摩所壮语中消失,而以调值高低相区别。
3.摩所壮语的第9调、第10调(对应于早期壮侗语7长调和8长调)调值与第5调、第6调相同。
4.早期壮侗语的第6调、第8调不送气塞音声母音节在摩所壮语中如果变读为送气,则调类分别变为第5调和第7调。如“筷子”,“公(牛)”。
5.汉语借词出现于第1、2、3、4、5、6调。
通过田野调查,本文归纳了西畴县摩所村壮语方言土语音系。摩所壮语音系共有23个声母、49个韵母和10个声调。无复辅音、腭化音和唇化音声母;有内爆音、塞擦音、送气音pʰ、tʰ、kʰ;有塞音-p、-t、-k韵尾和鼻音-m、-n、-ŋ韵尾;元音长短对立趋于消失;促声调元音不分长短,但声调仍各分为两个调值。总体而言,摩所壮语保留了壮语南部方言较多的语音特点,如送气音、塞擦音等。致谢:本文在笔者导师韦名应博士的指导下完成,学生在此深表感谢。
[1]张均如,梁敏,等.壮语方言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The Phonology of Mosuo Zhuang Language in Xichou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WANG Bi-yu
(School of Ethnic Cultures,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Kunming 650500, China)
The Yan’guang Patois is one of the aspects about Zhuang Language where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honology of Zhuang Language at the village of Mosuo on the basis of structuralism linguistics, and analyses its sound features with the purpose of revealing the basic feature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data of the Yan’guang Patois.
Mosuo Zhuang Language; initial consonant; simple or compound vowel; tone
H218
: A
1674 - 9200(2013)04 - 0076 - 04
(责任编辑 田景春)
2013 - 04 - 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侗台语声调再分化研究”(12CYY067);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壮语文马土语声调再分化研究”(QN201253)阶段性成果。
王碧玉(1986 - ),女,壮族,云南西畴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音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