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蛙泳教学中学生阶段性心理反应的表现与分析研究:以新疆警察学院为例

2013-07-19犇,宋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蛙泳换气腿部

赵 犇,宋 浩

蛙泳,因其动作姿态类似青蛙而得名。由于具有动作省力、姿态平稳、实用价值强等特点,蛙泳在各级各类高校中均有广泛的普及并深受学生的喜爱。近年来,有关蛙泳教学科研方面的成果层出不穷,如对蛙泳常见错误动作的分析及纠正、蛙泳腿部动作教学经验介绍、蛙泳呼吸难题的解决等等。然而,纵观目前的教研成果不难发现,目前对于蛙泳教学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略显薄弱,在方法上多以教师观察、总结经验为主,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研究。为此,本文试从心理学视角,对学生学习蛙泳过程中的阶段性心理反应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蛙泳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新疆警察学院2011级侦查专业、边防管理专业学生共计212人为研究对象,年龄区间为18—20岁,其中有7名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蛙泳技术,其余205名学生总体水平一致。研究时间为2012年3月—6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蛙泳”、“蛙泳教学”、“蛙泳心理”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基本把握了本研究的前沿动态。

1.2.2 文本调查法 以让学生提交文本的形式进行调查(借鉴了话语研究和田野调查的思路)。在教学过程的中段和末段,要求学生以开放性的表达针对蛙泳教学中的感受、体会等进行描述和分析,阅读、整理有效文本共计193份,约20余万字。

1.2.3 访谈法 深入学生之中,对文本中所反映的问题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同时访谈部分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并听取意见。

1.2.4 逻辑分析法 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和归纳,得出研究结论。

2 各教学阶段学生心理反应的描述

心理反应[1]指特定刺激发生后,人们对于这一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变化,通常可以通过语言、行为、思想等表达出来。本文主要通过学生提交的文本和与其交谈的内容进行心理反应的描述和分析。

2.1 学前准备阶段

蛙泳的学前准备包括理论介绍及视频观看、泳具的佩戴、安全注意事项及纪律要求四部分内容。采用理论授课的形式进行,旨在通过学前准备,让学生对蛙泳有基本的了解,形成初步的、浅显的表象。在学生提交的文本中和行为表现中,均显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大多数学生以“兴奋”、“好奇,想挑战”、“很感兴趣”、“十分喜欢、高兴”、“期待”等为关键词进行了表达,显示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训练兴趣,典型话语如:

(1)很好奇,真想马上挑战一下自己。

(2)上学期得知学校这学期给我们开游泳课,我就开始期待了。

(3)老师,咱们什么时候开始下水啊?

小部分学生是以“恐惧”、“害怕”、“反感水”、“见水就晕”等为关键词的表达,显示出较强的焦虑和担忧的学习倾向。典型话语如:

(1)我小时候被淹过,我害怕水,开始几天一做梦全身都被水围着。

(2)见到一池子水我就讨厌,就想躲得远远的,我甘愿做一只旱鸭子。

(3)还没去游泳馆,我就感受到了莫名的压力,真纠结呀。

2.2 辅助动作学习阶段

辅助动作学习阶段包括水中走跑、站立技巧、吐气呼气、漂浮、蹬壁滑行等方面的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水感。这一阶段的学习除漂浮略有难度外,其余内容都较为简单,学生容易掌握。那些在学前准备阶段焦虑感较强的学生也基本上都克服了惧水、厌水的心理。在提交的文本中,表达也高度一致,以“小有成就”、“乐趣”、“自己还不错”等积极性的语言为核心内容,显示出较强的信心。典型话语如:

(1)我对水的恐惧慢慢消失了,小有成就啊,这感觉还真不错。

(2)现在觉得游泳还是蛮有乐趣的。

(3)(漂浮)虽然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还是学会了,后面继续努力,没什么克服不了的。

(4)水里的感觉还真不一样,但很快就适应了,也不害怕了。

2.3 腿部动作学习阶段

腿部动作是学习蛙泳的难点和关键。学生基本能够做出动作,但效果差异很大。有些学生在水中前进得很快,而有些却出现身体无法前进甚至倒退的情况。因此,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主要有三种情况。一部分学生显示出了较强的自信和成就感。在他们的表达中,以“激动”、“进步很大”、“美妙”等为关键词,典型话语如:

(1)在能够前行的那一刻,真是让我感到激动啊。

(2)终于学会腿部动作了,收获很大,相信自己能顺利地学会蛙泳。

(3)在水中看到自己身体在前进,那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另一部分学生则以“沮丧”、“着急”、“怀疑自己”等为关键词表达了他们低落沮丧的心情。如:

(1)总是练不好(腿部动作),在水里一动不动的,对自己简直无语了。

(2)(腿部动作)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哎,可能自己不是学蛙泳的那块料。

(3)蹬腿的时候身体竟然倒退,让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感和失败感,是不是我的协调性太差了?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没能够掌握腿部动作,情绪有一些波动,但是仍然对自己较有信心,在他们的表达中,出现最多的是“不放弃”、“坚持”这类表达,具体如:

(1)虽然还没有练会(腿部动作),但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2)真正的挑战来了,我对自己决不放弃,相信一定能够前进。

(3)可能只是练习的量不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4 手臂动作及手腿配合学习阶段

手臂动作的难度相对较为简单,一般来说,如果学生能够找到“抱水”的感觉,并勤加练习,基本都能够掌握手臂动作。相比而言,手腿动作的配合难度相对就较大一些,腿部动作仍然不扎实的学生在这一阶段感觉更加困难。在他们的表达中,自我怀疑、沮丧感、挫折感越来越强烈,有些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如:

(1)手脚配合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完全蒙了,感觉自己好笨。

(2)手腿并用的时候,我迷茫了,学不会,怎么办?放弃吗?

(3)手腿配合的动作,根本就结合不起来,练了很久也没进展,突然不想学了。

腿部动作较为扎实的同学,在结合手臂动作之后,在水中前进的距离会更长,因此,他们的成就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如:

(1)收获很大,快学会蛙泳了,高兴啊。

(2)现在每天的期待就是去上游泳课了,快点学换气吧。

(3)有点小骄傲,感觉对水越来越亲切了。

2.5 换气动作学习阶段

单一的换气动作十分简单,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会,但是和腿部动作、手臂动作结合在一起,难度就会增大很多。能否在手腿配合中实现顺利的换气,是蛙泳技能形成与否的关键。因此,学生也深知换气学习的重要性,即便是难度很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表现出了较强的主观能动性。顺利掌握换气的学生蛙泳技能基本形成,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如:

(1)心里特别高兴,感觉自己很牛,我发现我已经深深地爱上游泳了。

(2)学会蛙泳之后,每次上课都特激动。

(3)学会换气了,可把我乐坏了。

而此时,没有学会换气的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心理反应,一种是对自己的高度怀疑,心理反应如:

(1)算了,总是学不会,继续做我的旱鸭子吧,以后离水远一点就是了。

(2)没想到换气这么难,可能也是我天生的运动细胞就不行吧,有这时间,还不如学学自己擅长的。

另一种则表现出继续坚持的态度,表达如:

(1)只差最后一步了,一定要坚持住。

(2)学得很苦很累,但是我不会放弃的。

(3)要对得起自己喝下去的水,不能妥协。

2.6 整体强化阶段

在整体强化阶段,课程已经基本接近尾声,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蛙泳,脸上洋溢着喜悦感和成就感。还有不少学生通过学习蛙泳对人生观、价值观有所感悟,颇感欣慰。典型表达如:

(1)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坚持,慢慢会接近成功,做人做事也是这样。

(2)突然发现水不是那么可怕,而是如此蔚蓝,让人心醉。

(3)人生就像游泳一样,敢于坚持,贵于坚持,成于坚持。

(4)通过了蛙泳的检验,以后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的,真为自己感到骄傲。

然而,仍有极少数学生(17人)没有学会蛙泳,他们的心情相当低落,但似乎也认识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如:

(1)看他们(学会的同学)游得那么开心,说不嫉妒是假的,假期一定把它练会。

(2)平常不如我的都学会了,真不甘心。那会儿多练练就好了。

(3)我现在终于发现了,不是协调性不好,也不是天生就不行,而是面对困难时总给自己泼冷水,总是抱怨自己。后悔啊!蛙泳,真是给我好好上了一课。

3 蛙泳教学各阶段学生心理反应的实质及教师对策

蛙泳教学各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反应只是问题的表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探究其中的规律和实质,更好地指导蛙泳的教学实践。

3.1 动作难度变化引起的必然结果

蛙泳学习的全过程,也是动作的难度不断变化的全过程。总体而言,在六个阶段的学习中,准备阶段比较容易,辅助阶段略有难度,整体强化阶段难度适中,手腿配合难度较高,腿部动作和换气动作的学习最为困难。据此,我们可以通过耶克斯—多德森定律(The Yerks&Dodson Law)的相关理论对学生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加以阐释。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效率水平与任务难易度密切相关。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效率水平有随动机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讲,任务在中等难度时,效率水平最高[2]。在蛙泳的学习中也是如此(见图1)。

图1 蛙泳教学各阶段学生心理反应的总体趋势

准备阶段几乎没有难度,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动机,如“期待”、“兴奋”等表达。一小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水的原因,表现出恐惧感。总体上说,准备阶段的学生学习效率很高,能够自觉完成教师布置的所有任务;辅助阶段的学习略有难度,但学生全部能够克服,并且惧水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动机水平和学习效率也非常高;在腿部动作学习阶段,难度陡然上升到最高,很多学生无法顺利掌握腿部动作,虽然仍对自己持有自信,但总体上学习动机和效率呈骤然下降的趋势,同时出现了“沮丧”、“着急”、“挫折感”等焦虑的状态;手腿动作配合阶段,相对于腿部动作阶段的学习,难度虽有一定的下降,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总体而言,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率依然较低,沮丧感、挫败感表现得愈加强烈。有些意志品质较差的学生甚至出现了“习得性无助”而放弃练习的情况。相反,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成就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换气阶段学习的难度达到又一个高峰,但学生深知换气是蛙泳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因此,总体趋势上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动机和效率,能够顺利学会换气的学生出现了“美妙”、“乐坏了”等表达;整体强化阶段的学习难度下降了很多,绝大多数学生此时也基本学会了蛙泳,心理成就感显著增强,因此表现出了极高的动机和效率,进步非常明显,同时还通过蛙泳的学习体悟到很多道理。但需要指出的是,图1和上述分析是对蛙泳学习中学生心理反应整体趋势的揭示,不包含极少数学生的特殊表现。

3.2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必然反应

作为一项运动技能,蛙泳教学的各个阶段和技能的最终形成都要经过泛化、分化、巩固提高、自动化[3]等几个过程。一般来说,泛化过程中,学生的注意范围非常狭窄,对动作的认知水平很低,整个动作显得忙乱紧张,特别是肌肉的紧张与放松配合不好,身体僵硬,多余动作、错误动作出现的频率很高,加之尚未完全摆脱对水的恐惧,很容易出现压抑感和挫折感。面对这一困难,成功定向型的学生依然能够保持较为积极、乐观的心态,会以不断的努力来克服困难,而失败定向型的学生则容易表现出消极、悲观的情绪,并认为是自己的天赋不足而导致的失败。如果没有适当的鼓励,这类学生很可能会放弃自己。这一点,在腿部动作学习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分化过程中,学生的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加强,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对单一的动作能够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但定型尚不巩固。一旦遇到新的刺激,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极易重新出现。

蛙泳教学中手腿配合及换气阶段体现了这一过程的特点,由于表现不稳定,学生的心理反应也容易出现波动,顺利进入巩固提高阶段的学生成就感增强,而难以在泛化阶段有所突破的学生则容易出现沮丧、消极的情绪,尤以失败型定向的学生为甚;在巩固提高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学生的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得到巩固,蛙泳技能最终形成。少数达到自动化程度的学生,可以在无意识条件下完成蛙泳的整体动作。在这一过程,绝大多数学生体验到了学会蛙泳的乐趣,极个别学生由于最终没能学会蛙泳,心情十分低落,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对成功学生的嫉妒。

表1 成功定向者与失败定向者的特征

3.3 教师对策

3.3.1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对于运动环境在水中而非陆上的蛙泳来说,这个过程则会更长一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有急迫的心理。每个动作学习完成以后,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练习并加以指导,尤其是腿部和换气动作的教学更应当如此。但在练习量的控制方面,应当做到劳逸结合,给学生一个对动作消化和自我反思的空间。这对于学习较慢、心理调节能力较差和失败定向型的学生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心理学家黄希庭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让练习者通过反思的方式及时了解练习中的优缺点,能使正确的得到巩固,错误的得到纠正,从而加速动作的分化过程,并最终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4]。

3.3.2 信任、期待后进生 后进生在学习蛙泳过程中,由于进度较慢,很容易产生沮丧、悲观的情绪,甚至会出现“习得性无助”而放弃练习。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期待。如单独的指导和语言方面的鼓励(如不要放弃,相信自己;就快学会了,坚持住;你做得很不错等等),这样会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走出困境,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信任和期待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心理学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3.3.3 适当调节学习氛围 在蛙泳技能的学习中,优秀生和后进生是一对矛盾。优秀生容易产生骄傲心理,有时会在语言和行为上表现出对后进生的鄙视乃至恶毒的攻击,如:“连换气都学不会,真是废物”,“这么简单都学不会,太笨了吧”等;而后进生则可能因自卑心理疏远其他同学,最终影响集体的凝聚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扮演“粘合剂”角色,通过适当的语言或行为的引导,促使优秀生转变骄傲的心理,承担起帮助后进生的责任,使整个集体达到“心理相容”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教学,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高蛙泳学习的效率。

4 结论

(1)在蛙泳教学的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反应都不尽相同。通过关键词和例句表达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蛙泳各阶段的心理反应进行了描述。通过研究发现,学生阶段性的心理变化是动作难度变化引起的必然结果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必然反应。教师应当从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信任和期待后进生、适当调节学习氛围三个方面积极应对学生学习蛙泳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2)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校学生(2011级),学习蛙泳过程中的心理反应是否与其他年龄段(尤其是小学生、中学生)的学生有显著的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本研究中对学生心理反应描述部分借鉴了话语研究和田野调查的一些思路,同时以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支撑对学生心理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师的应对策略。

[1]夏征农.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梅雪雄.游泳(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王红卫.关于在蛙泳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0):138 ~139.

[6]刘秀珍,等.运动生理理论在蛙泳教学中的应用[J].巢湖学院学报,2010,12(6):153 ~155.

[7]张伟,范荣昌.蛙泳教学难点及对策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2009,25(11):110 ~111.

[8]李忠.蛙泳教学手段最佳化的设计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8(6):58 ~61.

猜你喜欢

蛙泳换气腿部
分体式腿部气动按摩装置设计
浅谈流行音乐演唱中如何注意换气点的掌握
核心力量训练在少儿蛙泳训练中的应用
基于CD4060 的室内换气系统延时关机电路设计
清晨别急着开窗
脚下放靠垫睡觉更解乏
脚下放靠垫睡觉更解乏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青霉素对腿部疏松结缔组织炎反复发作的预防作用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