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学生认知评价状况研究
2013-07-19王铁新常乃军
王铁新,常乃军
1 研究目的
体育人文社会学科是一个由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等课程所组成的学科群,其在体育专业学生素质和素养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991年,国家教育部在体育本科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主要有七门,分别是体育心理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史、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学和运动训练学。卢元镇教授在《体育人文学概论》一书中,列举了13门课程,包括体育哲学、体育史学、体育人类学、体育美学、奥林匹克运动、体育休闲娱乐、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法学、学校体育学和体育传播学。各体育院校所开设的体育人文类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学生的反应状况,全面推进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本研究抽取了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概论、体育史、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法规、体育休闲九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以某大学体育学院一、二年级的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其目的是通过现状调查了解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学生的认知和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提供支持。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体育院校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以体育类高校所开设的体育人文类课程为对象,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抽取了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概论、体育史、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法规、体育休闲九门课程进行研究。问卷的设计主要围绕课程的成熟度、满意度、陈旧状况、重复度、系统度等14个指标进行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式五级量表进行设计,问卷使用自行设计的《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内容调查问卷》,某大学体育学院研一和研二的学生参与了调查。共发放问卷82份,收回82份。回收率为100%。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内容体系的评价状况(见表1)
由表1可知,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成熟度参差不齐。较成熟的学科有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概论,不成熟的学科有体育管理学、体育法规、体育休闲等。这说明加强学科建设,构建成熟的学科体系应是体育人文类课程发展的重点。在满意度方面,基本上处于一般到较满意之间,排在前三位的是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概论,最不满意的是体育法规和体育休闲。学生对课程教材的满意度,既取决于学科本身体系的完备状况,也受学生对课程未来效能的评价的影响;从陈旧度方面来看,调查数据显示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整体水平差别不大,处于一般水平。所有课程接近或略高于三分。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在所调查的体育院系的九门课程中,学生认为体育社会学和社会体育学,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课程的重复情况要高于其他课程。这也就说明,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要注意各自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不同;教材的体系结构完整和系统性比较高的是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概论,较差的是体育法规和体育休闲。前三门课程是体育院系所开设课程中的主干课程,国家的重视程度高,学科的科研水平发展强劲。在不断吸收国外先进成果的同时,结合学科发展的需求,及时完成了其内容的更新。体育法规和体育休闲作为选修性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是影响体系建设的关键点;体育人文类课程教材的完整程度,总体水平一般。学科体系完整状况较好的是体育心理学和学校体育学,较差的是体育法规和体育休闲。由于体育心理学和学校体育学主干课程的地位,学科建设的力度和投入比较大,在高校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学术研究群,大量的科研成果是推进学科丰富、发展和完善的主要动力机制,而体育法规和体育休闲研究人员和成果的匮乏则是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
表1 学生对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内容体系评价的均值及标准差(n=82)
3.2 学生对体育人文类课程教材知识的堆砌、错误及语言枯涩认知状况(见表2)
在学科知识的内在处理方面,教材建设必须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仅简单地将知识堆积在一起,既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又影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在人文社科类课程知识堆积程度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基本在三分左右,这说明体育人文类课程总体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不强。社会体育学和体育概论主要应担负起影响学生世界观的重任,而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大堆零乱的知识。在对体育心理学教师的访谈中也印证了这一点。近些年来,体育心理学教材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而现有的教材最大的问题就是将一些学者的观点或者不同的研究结论堆放在一起,缺乏应有的概括,学生学习后比较茫然;从学生对体育人文类课程教材的语言枯涩度评价看,排在前几位的有体育法规、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和体育心理学。从其结果分析来看,体育法规的主要问题在于:法律条文比较多也比较抽象,缺乏实际案例的解说,学生由于缺乏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影响了对学科内容的理解。体育社会学和社会体育学,都是需要相当的母学科作支撑,而在体育生的学习中,没有开设过社会学,相关知识的缺乏是影响其理解的重要原因。对于体育心理学除了抽象以外,有相当一些内容是国外成果的译介,由于编者没有很好地按照中国的语言特点本土化,使得一些概念、理论枯涩难懂。总体而言,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教材编写过于学术化;表2的统计数据还显示,所有课程的错误状况均值都不超过2.5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编辑的责任心非常强。这是教材编写最为关键的一个指标。学科知识的正误,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会影响到人的世界观的形成;关于体育人文类课程教学内容中实践部分内容的充分程度,排在前两位的仍是体育心理学和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课程内容中,不仅有相当课时的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和验证心理学的一些结论,而且学生还可以对自己的某些心理特征进行测试或测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同时体育心理学还非常关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具体心理问题的解决和指导,因此其实践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校体育学的实践部分内容也很强,对学校体育的开展也具有较大的指导性。从备课、上课到课外活动的开展,都要与具体的体育实践相联系。
表2 体育人文类课程教材知识的堆砌、错误及语言枯涩状况评价均值及标准差(n=82)
3.3 学生对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功能及价值的判断(见表3)
从表3数据发现,学生对于大学所开设的体育人文类课程的作用还是给予了较高的肯定性评价的。体院毕业生未来工作定向绝大多数是教师或学校的管理者,因而对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和体育管理学的作用给予了较高的肯定。在世界观的确立方面,各学科所具有的影响力在三分以上,在一般和有用之间。评价最高的是体育心理学,对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健康发展在所调查的课程中,学生对于体育心理学的作用也给与了充分的肯定。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学科,所以体育心理学体现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人格的完善是幸福生活、愉快工作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表3 学生对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功能及价值判断的均值及标准差(n=82)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体育类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习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在成熟、满意、系统和完整方面的评价总体水平一般,基本在一般和较满意之间。体育心理学、体育法规和体育概论的成熟度、满意度、系统性和完整性比较好,而体育法规和体育休闲较差;在课程的重复度方面,体育社会学和社会体育学,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课程的重复情况要高于其他课程。课程教材知识更新迟缓,体育概论尤甚。
(2)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教材知识和语言错误状况低,教材的编审把关较好,但是知识堆砌、抽象程度不够的情形仍较严重。社会体育学、体育概论、体育心理学要注意知识的抽象与概括,要加强语言的可读性。实践部分内容充分的是体育心理学和学校体育学。
(3)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对于学生未来工作、价值观确立以及教师成长和人格发展方面,学生认为作用最大的是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和体育管理学。
4.2 建议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对大学生成才和发展影响重大。现有的课程对于学生其满意度并不乐观。加强课程内容的研究、进而加快学科改革和建设就势在必行。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尤其要注重学科的系统、完整,注重知识的抽象与概括,语言要清新流畅、要有可读性,要重视学科学习对学生世界观确立及其人格发展的作用。《体育心理学》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语言的可读性;《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要注重学科相关知识的整合;《体育法规》、《体育休闲》、《体育管理学》要加强学科建设,尽早使学科成熟。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EB/OL].http://www.moe.edu.cn.2004-09.
[2]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山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山西师范大学2002级本科教学计划[Z].内部资料,2002.
[4]山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山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Z].内部资料,2003.
[5]张河水,王建洲.体育教育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4).
[6]石立江.体育课程的文化研究——体育课程研究中一种理论方法的探索[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0(1).
[7]魏四成.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武汉工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8).
[8]郑旗.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规范建设的思考[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4).
[9]姜中阳.构建新世纪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理性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