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藏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开发研究①

2013-07-18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俊英

中国商论 2013年25期
关键词:青藏客源两地

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张俊英

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成为各地提高旅游竞争力、改善区域旅游总体形象和实施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1]。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在我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如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次区域等在区域旅游合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和表率作用。这些地区在区域旅游合作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就,充分表明了区域旅游合作在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共处于青藏高原地区的青海和西藏,地理位置相邻,经济联系密切,文化多元化,旅游资源互补性强,因此,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能性很大。然而,两省对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区域旅游合作方面没有太多的合作和发展,致使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缓慢。加之,两省各自为政,弱化了青藏高原这一世界旅游品牌对游客的整体吸引力。因此,在各地区域旅游合作全面开展的形势下,青藏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

1 青藏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在优势分析

1.1 地缘优势

青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青藏两地区域旅游合作的道路。一方面,青海和西藏都位于青藏高原上,所处地理位置接近;两地具有相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而且在民俗、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这就有利于两地合作开发旅游资源,使两地旅游资源互相补充互相依托,通过共同发展旅游事业,实现青藏旅游成为知名品牌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西宁作为青藏高原的门户、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起点,是进藏的交通要道和建设西藏、巩固国防的重要基地,格尔木既是青海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又是西藏最大的后方保障基地和“旱码头”。可以此为纽带,促进双方的合作,共同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及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向国内外推介“青藏线”这一旅游品牌,进而形成体现地方特色、发挥整体优势的“青藏旅游区”。

1.2 资源优势

青海、西藏的旅游资源不仅表现为相似性,在更多的情况下还表现为互补性。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是指区域内各种旅游资源及其组合要素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性,这种特性造成两旅游区形成各自独特的优势和特色,相互补充,相互衬托,从而吸引人们前来观光旅游[2]。

西藏的民族中,大部分是藏族,其语系属卫藏文化类型,绝大部分人信仰藏传佛教。青海世居的少数民族中,除藏族外,土族、撒拉族的风俗习惯及文化属性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青海的藏族文化中,海东、黄南等周边的安多文化;玉树的康巴文化等文化类型明显有别于国内其他藏区。青海境内除了藏传佛教之外,还有丰富的伊斯兰教文化和道教文化,这两种宗教旅游资源可作为合作宗教旅游资源的互补,和藏传佛教旅游资源互相依托、互相补充,促进青藏两地宗教旅游的发展。青海和西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自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留下了各具特色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址。

青海和西藏旅游资源的差异性是两地区形成区域互补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实现青藏地区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以差异为基础,将互为补充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区域内各类旅游资源及组合要素相互补充,合理优化、配置区域旅游资源,产生整体效应,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发挥区域旅游资源整体优势[3]。同时,可以使区域旅游产品多样化,延长旅游活动的时间,提高青藏两地的吸引力,有利于实现两地旅游市场的互补效应与旅游开发的联动机制。

1.3 文化优势

青海与西藏民族文化联系源远流长。青藏两地古时同为吐蕃(藏族的先民)属地,著名的唐蕃古道使青海和西藏的联系更加紧密。如今,青藏两地的主要民族还是藏族,藏族人民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文化以及神秘的藏传佛教形成了与别的民族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和特色,这在吸引对藏传佛教有着浓厚兴趣的佛教徒方面有着绝对优势。

由于两地间地理位置的接近,以及藏族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渊源,使得青藏两地在文化上有着很强的一致性。两地具有相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故其文化特性也极其相近,于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大的文化共同体。因此,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两地造就的各类文化旅游资源有着很强的亲缘性,不论是在饮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或是在民俗习惯上都具有很强的同宗性[4]。这些旅游资源文化背景的相似性和文化底蕴的统一性,有利于青藏两地更好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大的旅游文化圈。

2 青藏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运行机制

2.1 组建青藏两地旅游合作协调机构

由政府出面组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稳定性的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构是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一种保障,也是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王健[5]等人提出的“复合行政”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了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通过跨行政区的不同政府之间和非政府之间相互融合、交叠和参与而形成的自主治理的合作机制,为实现区域一体化提供了新的思路。青藏两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要成立旅游协调管理机构即“青藏区域旅游联合发展委员会”,实行统一管理。区域旅游联合发展委员会的管理职权应大于两地旅游局,该机构可由两地政府部门相关领导、旅游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学术界人士、企业人员代表、相关行业协会成员共同组成,采取定期协商、共同决策的方式进行运作。通过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明确需要共同遵守的战略策略,解决青藏两地间在区域旅游合作方面遇到的一系列发展问题,通过签订两地间的旅游合作协议,疏通两地区间阻碍旅游合作发展的相关通道,保证两地旅游合作稳步进行。此外,两地政府需要进行日常的沟通联系与召开定期或不定期的旅游论坛和会议,以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商谈机制。

2.2 青藏地区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策划

全力打造青藏旅游产品。如登山旅游产品、科考探险旅游产品、自驾车旅游产品、民族风情旅游产品、宗教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合作开发“青藏线”旅游,是以青藏铁路、青藏公路为主轴,重点发展以西宁、拉萨为中心,以格尔木、那曲、日喀则为节点,整合青藏两地的旅游资源,打造吸引众多眼球的世界级旅游品牌,使青藏地区成为高原特色旅游目的地,发挥青藏两地在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方面应有的作用和效应。重点建设“六点”、“一线”,“六点”即西宁、青海湖、格尔木、那曲、拉萨、日喀则,再逐步向周边地区拓展[6];“一线”即青藏铁路线。

开发建设青藏铁路沿线旅游产品,重点是整合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沿途的景区、景点,建设沿途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的服务设施,建设景观站点和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的连接道路和通道等,提高景区(点)的可进入性,特别要协调好两区域之间的对接,处理好相关旅游企业间的协作关系,解决好发展旅游给当地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产生的相关问题。

2.3 青藏地区区域旅游市场开发计划

2.3.1 区域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从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看,青海本省游客在国内游客中占很大比例,省外游客以甘肃、陕西、宁夏、北京、广东、四川、山东、河南、河北、上海等地居多。西藏本省游客所占比例最大,省外游客比例较大的是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福建等地。

从境外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看,我国国家统计局把海外游客划分为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三类。在青海的入境客源市场中,港澳台地区、亚洲的日本是青海省的一级客源市场;新加坡、韩国,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国家处在二级市场。西藏海外客源市场包括欧洲、北美、亚洲、东南亚、大洋洲等国家。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是传统进藏海外客源市场,游客占主导地位,外国人的比例高达93%。

从国内客源市场相比较,青海的国内游客接待数量大于西藏,而且,两省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从境外客源市场相比较,则是西藏的国外游客接待数量大于青海,西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青海略有上升趋势。因此,两省联合加强客源市场的开发势在必行,通过合作开发,可使两省在客源市场上优势互补,客源互送,达到双赢的目的。

2.3.2 区域客源目标市场选择

国内和入境市场各分三个等级:一级目标市场(核心目标市场)、二级目标市场(基本目标市场)和三级目标市场(机会目标市场)。青藏区域国内旅游市场以省内、甘肃、陕西、河南、四川为一级目标市场;山东、北京、广东和上海为二级目标市场;其他省份为三级目标市场。入境旅游市场以台港澳、日本、美国和西欧为一级目标市场;东南亚、韩国为二级目标市场;大洋洲、印度尼西亚、意大利等其他国家为三级目标市场。

2.3.3 区域客源市场整体定位

(1)入境旅游市场定位。青藏地区入境市场应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宗教朝圣、民俗风情为主。对于台港澳、东南亚地区的游客,一方面,由于同源同根的关系感情较亲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方式,增强大陆与台湾、港澳同胞的情缘关系[7]。要挖掘突出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当地的乡土题材,进行一系列的包装、策划和大力宣传,充分展示反映民俗风情的内容,让台港澳同胞享受民俗文化所带来的艺术美感。

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游客而言,他们的旅游动机和目的就是了解东方古国的历史文化。因此,开发的重点主要依托青海和西藏的宗教文化,尤其是藏传佛教的神秘和博大精深,结合青藏两地其他的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融合搭配。

(2)国内旅游市场定位。青藏地区国内市场的定位应以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议旅游和探亲访友旅游为主。对于本区的游客,除了区域内互为补充的旅游产品外,还要注意区域内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挖掘,以实现青藏两地互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

对于省外游客,应主打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会议旅游。以青藏两地独特的大自然及神秘的宗教文化为主,充分挖掘青藏两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土特产品等。

3 结语

青藏铁路通车后,青海、西藏的区域旅游合作将步入快车道,同时,也会大力推动大西北区域旅游合作,并促进大西北与大西南的旅游连接,形成大的西部旅游圈。以后在青藏铁路的基础上,西藏将修建拉萨—日喀则、拉萨—林芝的铁路;从林芝修通至云南昆明的滇藏铁路;修建格尔木至敦煌、库尔勒的铁路。加上已建成的兰州—西宁—格尔木铁路,实现兰新线与青藏线接轨,形成陕甘宁—新疆—西藏旅游“金三角”,并串联西北与西南的旅游资源,进而把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香格里拉等经典线路相连接,有力推动西部区域旅游大合作的发展。以大区域、大市场、大旅游的观念为前提,加强青藏两地区域旅游合作,促进两地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实现青藏两地区域旅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对西部地区而言,可对西部旅游大板块进行整体规划、营销和经营管理,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与热点旅游区的共生,以达到青海和西藏的共同发展。

[1]蔡红,杨开忠.青藏地区旅游客源市场规划战略构想[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2).

[2]李树民.区域旅游合作的行为模式与动力机制[J].旅游学刊,2005(3).

[3]张慧霞.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

[4]刘坤梅.拉萨市旅游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05(4).

[5]王健.“复合行政”: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J].新华文摘,2004(10).

[6]王有宁,赵丽艳,刘峰贵.青藏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机理与模式[J].经济地理,2009(5).

[7]刘丽梅.内蒙古东部地区与东三省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6).

猜你喜欢

青藏客源两地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打开艺术的宝盒——“青藏三部曲”的多样化文体与叙事探索
青藏星夜
浅析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对策
养虾人都惊呆了!4月之前投了这个苗,萧绍两地超九成用户成功卖虾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沙家浜风景区客流时空特性
生命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