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和财务规划研究——以某制造业为例
2013-07-17张媛媛
张媛媛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会计系,甘肃 兰州730101)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组织目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定期需要制定战略规划。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通常是战略规划的首要目标,管理部门通常勾画出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即企业成功的关键优势。这些优势可让公司超越竞争者。例如,西南航空公司依靠几大因素保持竞争优势。西南航空公司的价格一贯较低,航线以中短线为主,只使用一种类型飞机将成本保持在最低。公司的管理人员知道这些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且通过这些因素整合进战略规划中来不断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预算提供一种在各项竞争用途间配置资源的途径。预算是以数量金额形式表述的详细计划,具体说明企业在特定时期内企业如何获得并使用资源。编制预算的程序构成了预算系统。预算是计划,而计划容易变化。然而,预算可作为比较实际结果的基准。
任何总预算的起点都建立在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预测基础上的销售收入预算。航空公司预测每条飞行路线的乘客数量;银行预测将提供的消费贷款的数量和金额。旅店预测不同季节的房间预订数量。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业预测产品的销售量。预测系统的主要成果,总预算,是一个包括企业经营的所有阶段的综合利润计划,下面我们以某大学校服加工厂为例从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等来举例说明总预算的编制过程。
某大学校服加工厂五年前开业,整个企业现有一栋楼,生产制造过程高度自动化,三台切割布料缝合机。编制此厂未来一年的总预算第一步是编制销售预算表,如表1所示。销售预算列示预计的销售数量和预计销售收入,包括每个季度的预计销售量,然后乘以预计单位售价以得到销售收入。注意销售预测上都有很明显的季节性,大量销售在秋季和冬季。
表1:大学校服加工厂未来一年销售预算(单位:元)
第二步编制生产预算表。生产预算显示在预算期间内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本厂的生产预算如表2所示。在表1的季度销售预计的基础上确定每个季度生产的校服数量。表2由以下计算公式得到。
销售量+完工产品的预计期末存量=所需总数量-完工产品的预计期初存量=产量
第二季度预计销售5000件校服,管理者希望在这个季度末能有1000件完工产品存货,这是第三季度预计销量的10%。但是预计第二季度初有500件完工产品存货,所以,只需要生产5500件校服。
表2:大学校服加工厂未来一年生产预算(单位:元)
第三步编制直接材料预算表。直接材料预算表示在预算期间内需要购买和使用的材料数量和成本。假设每件衣服需用布料1.5米。此厂的直接材料预算见表3。表3表示每个季度生产校服所需材料的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所需原料+期末预计原材料存量=所需原材料总量-预计期初原材料存量=需要购买的原材料数量
表3:大学校服加工厂未来一年直接材料预算(单位:元)
表中在计划生产和原材料采购之间的联系对于制造业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需要下功夫来进行存货的计划和管理。
第四步编制直接人工预算表。直接人工预算表示在预算期间所使用的直接人工工时和成本。直接人工预算表见表4。假设每件校服需要0.2小时(12分钟)的直接人工。
表4:大学校服加工厂未来一年直接人工预算(单位:元)
直接人工在成本层次中的位置取决于管理层调整人工数量以满足短期人工需求的能力以及管理层做出此类调整的态度。
当然,总预算还包括制造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现金收入预算、现金支出预算等。预算编制中的行为影响比其他任何管理领域都重要。预算实质上影响企业中的每个成员“当杠杆法和最佳实务产生后,没有什么比重新设计财务规划流程更前沿的事情了,这的确是现在企业中的首要话题。”毕马威KPMG的国际一流财务咨询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说,“财务规划概念的出现会逐渐取代传统的预算编制过程应更集中于增值作业,而会计主管也就是企业真正的管理者”。但是,随着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相互融合,越来越多的公司在经营领域成为跨国公司。有国际业务的公司在编制预算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例如,一家美国跨国公司的预算必须将外国货币转换成美元。由于几乎所有世界货币对美元的比价经常波动,这使得这些交易的预算编制非常困难。尽管跨国公司具有一定的财务方法来防范货币波动的影响,但这些公司的预算任务任然非常具有挑战性。其次,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非常高或难以预测时,预算编制也非常困难。最后,有海外业务的企业在预算预算编制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类环境变化的困难。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4).
[2]吴大军 管理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
[3]Joe B.Hoyle Advanced Accounting[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4]乐艳芬.管理会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5] 曹中.管理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