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茫气象 豪放情怀
——书法名家田树苌联墨艺术赏析

2013-07-16

对联 2013年7期
关键词:联语傅山书坛

●梁 石

提到书法家田树苌, 在当代书法界堪称鼎鼎大名之实力派书家。 尤其在山西书苑,实乃令三晋书人引以自豪的人物。拜其名下学书者众多,可谓桃李成林。

然而, 在楹联界对其还真的需要介绍一番:

田树苌,字楚材,别署硕昌,号称四宁轩主。国家一级美术师。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生于山西祁县。书法擅诸体,以行草、隶、魏碑见长,风格苍茫大气,雄健豪放,在书坛独标风骨。 在中国收藏家协会二零零四年【中国当代书法家排行榜】之十大书法家中列第四。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评委、全国流行书风征评展评委、 山西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山西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重大展览并有获奖,多次赴日本、韩国访问交流。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书法专业特聘教授、 山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田树苌以书法名世, 得到了书坛诸多权威大家的高度评价。王学仲、刘艺、谢云、尉天池、张海、何应辉、林岫等皆有专题评论。如刘艺说:【树苌先生成功地把握了以碑为筋骨、以帖为血肉的分寸,其作品强而不硬、巧而不俗,非一般手笔可及,令人称羡。 】谢云讲:【其大字是他个人风格的直接体现,淋漓尽致,豪放恣肆,有一种庙堂之气。小字作品有一种秀美之感,无论是用笔、章法、气息等都较完美。 】尉天池评:【我感到他的书法多以一时感受、 一时兴致、一时欲念、一时意气而成。他这般以神、情为主宰的书法, 势必时出新意而不至于陷入自我的老套。 】张海论道:【树苌先生书法以雄浑奔放见长。 雄浑表现于他用笔的厚重和凝练, 奔放表现在练字的恣肆和机变。 他纵横取法,上下求索,举凡古器古帖,皆为我用,兴之所至,智谋巧思,令人玩味不尽。这正是他的修养、功力和灵感的集中体现。 】综上所述,树苌先生的书法在当代书坛属于独具个人风貌的实力派人物。有人评论【傅山以晋唐来构筑自己的体格,而树苌是以二王来点缀自己的汉魏风骨。】有人说:【田树苌不免于一种傅山情结,在他的行草书中,流淌着傅山的气脉、灵光。】我赞成这样的评说。在我看来,树苌先生的书法在自觉追慕先贤傅山时, 已经跳出了傅山的窠臼,已经不像傅山,而是彰显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本文谈树苌先生的联墨艺术, 因为主人翁是位书法家, 必然在书法艺术上先做必要的铺垫, 这就是向读者昭示一个观点: 树苌先生的专业是书法, 楹联是他的【诗外功夫】。 读者应该从这一点着眼来审

视树苌先生的联墨风采。 笔者曾与树苌先生同是文艺界委员出席过山西政协会议,与会期间, 我俩曾对诗词楹联的格律做过深入的探讨与切磋。之后,我们虽然身处异地,然而,树苌先生的联墨作品时常引起我的关注。前些年,他的联墨作品大都选用古代名贤联语来写。 如苏东坡联句: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这副联墨用笔恬淡随和, 字字墨色都如同随意流出,毫无矫揉造作之痕,尤其下联中那个【了】字近乎是一种不经意的笔墨所致, 十分养眼。

再看他书题清朝号称【三代帝王师】的山西寿阳名贤祁寯藻联语:

倚石得奇想;

看云多远怀。

树苌先生在写这副联墨时, 采用的是魏碑楷书,每一笔、每一画都交待得十分清楚,做到了力透纸背,一丝不苟。 联墨中的用笔用墨达到了和谐统一,行笔或疾或涩、墨色或润或苍,无论笔墨的飞白或是浸润,都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感。

还有一副草书联:

闲看秋水心无事;

坐对长松气自豪。

此联在笔法、墨法、章法上处理得洒脱、无拘无束,达到了随心所欲的豪放境界。 在上下联的笔墨线条处理上也是和谐统一,如【秋水】和【长松】皆在牵丝引带时形神相连。 然而在其它的几个字上则是形断意连。 假如此联通篇都是首尾相牵的汉字就显得雷同, 没有丝毫的艺术性可观了。

树苌先生最近联手三晋书坛翘楚赵社英、韩少辉、段云,在山西美术馆大厅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翰墨春风】四人联展。 在此次书展上,树苌先生的一副七言行书联,颇引观者驻足欣赏。 联语是前贤旧语:

能受天磨真铁汉;

不遭人忌是庸才。

树苌先生此副联墨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自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依我看: 这副联墨的书法风格一反作者一贯的魏碑大开大合、或参以汉隶的古拙大气。这副七言联墨好象换了一个面孔示人, 上下联十四个字,字字都似乎作者在初学写字,近乎童体。 所以就显得天真烂漫、稚气动人。 观众足以从树苌先生的近似生拙的线条中,体味到一种毫不经意的返朴归真。 这是一种毫无负担的释怀, 也许是现代人生活得太累了,很需要这样的散淡、这样的童趣、这样的随意而为。

也许, 树苌先生有意应和观众的这种喜好,紧挨着前一副七言行书童体联墨,展示了一副榜书隶体五言联墨:

精深涵道味;

烂漫发天真。

好家伙! 树苌先生不愧是搞艺术的专家。 他把这样一副【浓墨重彩】的隶书联与前一副【憨态可掬】的行书联挂在一起,一浓一淡,一重一轻,形成鲜明的反差与对比,使得稚嫩更加童真,浓重更加丰厚。

树苌先生还有一副五言联墨作品, 是用大红宣纸写行书,分外吸引人的眼珠。 联云:

幽林听鸟语;

深谷看云飞。

这副联墨的灵动气十足, 究其原因是树苌先生运用笔墨营造了一种跌宕起伏,有声有色的山乡诗境。【鸟语】入耳,【云飞】在目。笔者认为,一副联墨作品的第一个字很关键,要处理好,就如同唱歌定调一样,第一个写好了下边的字就容易写好。 这副联墨的第一个字【幽】,作者写得相当丰润,有些清代王铎的涨墨味道。 这副联墨的动人处还在于: 联中的字写得大小不一,造成了章法的变化, 上联【鸟】字小得只有【语】字的三分之一,下联最后一字【飞】写得最大,这也是全联布局的需要。

树苌先生选取古人与时贤的联句书写联墨作品, 虽然是当代书法家普遍采用的手段,但是,像树苌先生这样娴熟地掌握楹联律法地选联, 而不至于在联律上出现瑕疵者确属【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树苌先生懂联,说白了就是眼里有钢——识货。

树苌先生不仅懂联, 而且在联墨创作实践中,常常书写自撰的对联,按书法家们的内行话叫【撰书】,意思是联语与书法的双重创作是由自己独立完成的。 如在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时, 他撰书了这样一副联墨作品:

先驱已呐喊;

后辈曷彷徨。

这副联墨作品做到了联意与书风的高度统一。 即联语表现的是追思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按现在的时髦语,联语传递的是【正能量】。 书法采用的是阳刚气十足的魏碑书风,笔法斩钉截铁、力透纸背。 从联语来看,上下联对仗十分工整,【先驱】对【后辈】,【呐喊】对【彷徨】,尤其后者是鲁迅先生的两个篇目名, 从字面上考量,两者又都属同偏旁的连绵字,十分难得!

我还见过他撰写的一副述志抒情联:

陋室读书乐;

墨池弄笔勤。

在树苌先生的日常生活中, 读书和写字是两大乐事。 这正好应了杜甫的那两句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书法家如果没有【读书】做学术支撑的话,他笔下的书法艺术就不会走得太远。 树苌先生用【读书乐】和【弄笔勤】两大基本点以【书】养【字】,因而成就了他卓尔不群、傲然独立书坛的魏晋书风。

今年春节, 笔者到树苌先生新住楼宇拜访, 在门口一眼就认出他书写在大红洒金宣纸上的新春联:

须以文章开境界;

愿将书画伴平生。

这副春联从联语上审视, 不仅很有树苌先生的艺术个性特点, 而且是作者的抒情之作。 上联从眼前着笔,【以文载道】,营造的是一个令人神往天高海阔的【境界】。下联颇有登高一呼的豪迈之情,【愿将书画伴平生】,写出了作者以【书画】为业、以【书画】为乐的心境与人生态度, 很有感情色彩。 读此联语我似乎读出了树苌先生的笔墨情怀, 这副春联是树苌先生独特的情愫流露,是他的人生写真。再从书法艺术层面审视此联,树苌先生写的是魏碑行书,笔墨线条开张有度,富有弹性,有的地方犹如大戟耸天,气势轩昂,有的地方却恰似细流穿石,跌宕多姿。这种书法韵味正是树苌先生多年修炼形成的自家风貌。

仅以以上几副联墨作品, 就可以看到树苌先生的联墨艺术是卓然不群,既有自然而然的朴拙, 又有理念上追求的高致。 既是随意的畅言而为,又是着意的匠心独运。 愿树苌先生在笔墨修为中将诗联功夫锤炼得更加炉火纯青, 使联与墨两种艺术得到得心应手的造化, 碰撞出更加绚烂多彩的艺术火花, 装点更加明媚的艺术春天。

这里,我题赠树苌先生一副嵌名联,作为结语。 联曰:

树德为人莲作友;苌锋戏墨古为师。

猜你喜欢

联语傅山书坛
傅山的“四宁四毋”
联语和谜语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清·傅山论书句
当代书坛二十家
清·傅山论书句
切瓜分客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