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探析
2013-07-14颜静娴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颜静娴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广袤,民俗丰富多彩,而工业化进程相对较缓慢,休闲农业开发潜力巨大,故探讨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一、休闲农业的概述
休闲农业是当今社会逐渐热门的一种新型产业,其将农业发展第一产业和旅游业第三产业有机的相结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验学习,科技创新和加工销售,挖掘新型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对现代我国的农业发展格局有很大的改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刺激了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阿尔文托夫勒认为,人类社会第五次浪潮应该是娱乐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而与旅游业集成的农村休闲农业的成长,顺应了这一经济和文化的潮流。农业休闲体验,新技术栽培园区,自然生态产品的消费成了城市居民消费娱乐的理想选择,而且此种娱乐项目的消费群体多数为收入水平较高生活质量较高的城市居民,多分布与发达或较发达城市和地区的边缘。于此同时休闲农业改善了农业经济的结构,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休闲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村经济的补偿。就此,对于我国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析展开。
二、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与现状
在我国,休闲农业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以及大城市和周边旅游景点区。虽然我国产业出现的时间晚,但由于我国是世界的农业大国,所以发展速度迅猛,很快能够改观农业结构,促进农村GDP增长,并成为农村社会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休闲农业的早期兴起阶段以观光为主,90年代之后,休闲和观光相结合的格局发展起来,21世纪后,就步入了功能拓宽为休闲,体验,观光,旅游,健身,教育,学习,度假等综合功能的规范经营阶段。
目前,我国发展了150多万家具有休闲农业特色的农家乐,有相当规模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区有12000多家,直接地的从业人员有300多万人,年接待游客大约有7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到900亿元左右,我国当前的休闲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亮点之一。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分布不均,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城市化和居民收入的差异。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长三角珠三角一带,早先发展了该产业,而现在也逐渐向中小城市蔓延。旅游行业较发达的省市如云南、新疆、四川、河南等地也较早引进先进休闲农业技术并发展了旅游农渔牧业。
当前阶段,休闲农业的形式种类琳琅,范围广泛,不仅局限于农业,种植业、渔牧业和民间文化习俗也随同出现了类似模式的与旅游业结合的发展,而其实质上都属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范畴。我国近些年来出现了多种自然生态的产业结构,如:农业上,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培育新型瓜果蔬菜供游客观赏,引进先进栽培技术建设人工阳光房,无土栽培的应用等,像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一些大城市的近郊就出现了引进国际高端农业设备的农业观光园。如北京锦绣大地农业科技观光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广州番禺区龙化农业大观园等。传统耕作民俗则有引导游人参与农作,体验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快感,体验采摘,品尝,购买原生态农产品等休闲活动。牧业则有在森林开展野营攀岩、烧烤、植林等活动,亦有特殊植被品种引进的林园或当地林业资源发达的地区开展的生态生物学教育和参观体验活动,亦可发展体验牧民本土风情的产业。渔业则利用现有的江河湖海或滩涂发展渔村文化,垂钓织网,烹饪海鲜河鲜,体验非同寻常的渔家乐。有利用当地特殊的民俗风情的例如有关于民间工艺品的制作的体验教育。在现阶段,我国多有综合农林牧渔等多方面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结构,如珠江三角洲的田园公园则以基塘生态农业园为主,同时综合农林牧渔发展农业休闲产业。涉猎广泛的发展方式使得各方面差异较大的省市自治区都能够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都能挖掘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所以休闲农业的挖掘和发展成为了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我国休闲农业经历了从自发式到自主式再到开发式的转变。以下以江西婺源为例展示一幅我国休闲农业转变的快照。
自发式休闲农业经济的时间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表现在农民利用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和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休闲农业活动,婺源被称赞为中国最美的乡村,色彩斑斓,四季如画。特别是那里的油菜花尤有口碑。但是2000年以前,是婺源旅游业的起步阶段,虽然有很多保存完整的具有特色的古村落,和独特的生态景观,但是基本没有开发。虽然有游客来婺源观光,只是景点附近的居民向游客收取一定的旅游费用,通过向游客售卖当地农民自家产品来赚取一定的利润,旅游经营完全是一种民间自发行为,没有政府的干预和开发,企业的投资。80年代以前许多地区与00年前的婺源处于一种水平和境地。自发式休闲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自主式休闲农业经济主要发生在90年代以后,大众旅游的兴起和游客需求的多样化,使人们更加注重亲身体验和自我感受。很多体验旅游融入到原本毫无修饰的旅游项目中。婺源在第二阶段的大开发战略中,政府的主导投入和民间投资者加快了农业旅游的发展步伐,发展了亚洲最大的鸳鸯栖息地鸳鸯湖、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等。在淳朴的古村文化和山水中添加了许多农家乐的娱乐成分,为游客提供了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娱乐享受。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而且扩大的利润极大的富裕了当地的居民,促进了城镇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开发式休闲农业经济主要发生在21世纪之后,随着人民对绿色理念的崇尚程度的提高,农业旅游越来越趋向于同绿色,健康,环保,科技等主题的结合,更加注重项目的科学性娱乐性和知识性,婺源在后期的开发中,在休闲旅游的规划中加入了关于健康生活健康养生等主题活动,增加了农业观光和旅游的趣味性知识性,符合社会发展对旅游需求的潮流。
当今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将休闲农业旅游推向一种由绿色,知识,科技主导的高水准的休闲娱乐方式,这也是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体现。
四、发展休闲农业的必要性
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发展休闲农业至关重要,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基础,而发展休闲农业能优化农村的发展结构,无论从经济,社会,医疗,教育,文化层面来谈都是新农村建设需要提倡的必要手段。
1.从经济角度看,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的旅游和农业生产资源,在开展休闲农业活动的同时引进新技术,发展新设备,为旅游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兴修公路,完善餐饮、住宿、医疗等服务。在与休闲农业配套发展的一系列设施中,逐渐将农村的生活质量拉升几个档次。休闲农业为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村的收入,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了农业功能,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发展了农村旅游服务业。于此同时,新技术新发展能够提高农业的产量,为农产品的更新增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2.从社会角度看,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们所需要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村发展水平低,而农村发展水平低的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水平低。而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为农民谋利益,引进新技术为增产做贡献的新兴产业,能够统筹我国城乡发展,缓解发展不平衡的压力,必然是帮助促进城乡技术交流文化交流,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的生活品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路子。政府应该重视农村的发展,加大拨款,促进企业投资力度发展和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
3.从城市角度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浮出水面,人口集聚增加,高楼林立,绿地减少,空气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品质无法提升的矛盾。城市化引起的雾霾,交通拥挤无疑都难以解决。加上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生活得压力,必然越来越多人活得身心疲惫甚至引起疾病,他们会渴望在清新的自然环境中寻找慰藉,他们会渴望在农村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欣赏田园风光,享受乡村生活。而休闲农业的发展正适应了他们的需求,给渴望在自然和舒适的环境中得到缓解的城市人一个喘气的机会。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无疑也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HDI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4.从医疗保健角度看,休闲农业提供了一个清新舒适的绿色活动空间,人们可尽情呼吸新鲜空间,从事休闲活动,感受大自然的乐趣。有利于人们改善生活质量,从清新自然的农村环境中培养和锻炼健康养生意识,而不是每天忙碌生活完全忽略了自我。休闲农业同样培养了人们的自然环保意识,只有保护好农村的自然风光和资源不受破坏,才能让城市里的人们偶尔也能享用一下大自然的馈赠,而只有环境不遭受破坏,休闲农业,观光体验旅游的产业才能够生生不息。
5.休闲农业旅游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教育层面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多可能从来不知道大自然到底有多丰富。通过对农作体验,自然观光,乡土民俗的感受,能扩宽人们的知识面,促进城乡了解和交流。休闲农业与农村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和产业文化相结合,可以为游客提供各种农村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促进民俗风情和技艺的延续和传承,同时也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农村文化。
五、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休闲农业固然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然而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时间短,而且发展经验属于舶来品,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正视这些问题,然后设想解决方案来完善它。
1.资金匮乏,投资不足。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的更进,因为参与休闲农业体验的一般都是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居民,他们消费的满足感来源于从自然中得到的愉悦而并非需要体验艰苦的生活环境。所以农村相配套的住宿,饮食,安全,卫生等的建设若要达到要求需要一笔不菲的资金,农民的合伙制一般不能够达到该要求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投资,然而,政府的扶持资金和政策不到位使得融资不足,休闲农业无法集约发展规模小而零散,档次低造成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高,引起恶性循环,资金的匮乏制约着休闲农业规模的发展。
2.脱离实际,过度竞争。开发休闲农业是发展农村的好道路,所以导致近来许多地方冒然发展休闲农业,为发展而发展,盲目发展。根本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周边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市场规模,没有进行市场分析,投入发展的资金和客户规模是否配比,盲目下的投资最后导致经营休闲农业的企业繁多,同一地区竞争者过多,将造成过度竞争,开发模式雷同,规模小形式单一,观光、娱乐、度假等形式多,而知识型、疗养型等高端休闲模式则较少,对本地的民俗和文化开发不充分造成休闲农业没有产品的定位和特色,也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往往会因为客源不足而打水漂。脱离实际的投资将会损伤农民的利益,扭曲了休闲农业的本质,原本被用于农作的土地被占有,被荒废,土地流转,合作方式等问题将暴露出来。所以发展休闲农业应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情况,挖掘独特的人文和自然资源。
3.技术匮乏,管理不足。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是走向专业化,科技化。实现绿色、环保、科技的主题是未来发展的主潮流。然而,由于技术和管理的缺乏并不能够有高水平的提升,并且没有足够的法律法规在规范休闲农业市场的发展,这将导致很多弊端,如用地,投资贷款,食品卫生,消费者权益,农民利益等方面的规范缺乏,将导致投资、餐饮、消费等方面的混乱,发展无序,市场混乱。由于农村一般地处偏远,条件环境差,不容易吸引高科技的人才前往管理开发和研究,导致技术匮乏和人才不足问题。农村居民缺乏必要的培训,缺少技术和管理能力,自然发展的消费业,服务业,娱乐卫生业都颇于原始化。这将不容易使得产业走向高端化,而停滞在原始阶段不得发展。
六、我国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政府应发挥有型的手,增强引导扶持与规范,首先必须认识到休闲农业的重要性,发展休闲农业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其对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量,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规范和指导,需要政府善于投资发现商机,鼓励企业融资和政策的扶持。拓宽投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政府应该建立一个规范的机构或组织来协调当地的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申请发展项目的农户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地区的卫生标准,价格标准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充分发挥当地土地,农业,文化,服务等各部分的作用,鼓励和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项目应突出当地民俗特色或自身的创新,向绿色,环保,科技,文化的理念靠拢。根据自身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的特色,发展有自身吸引力的产业。考虑市场需求,空间布局,交通区位和资源条件发展因地制宜的项目,注重强化产业或企业间的品牌意识,创建自身有特色的休闲娱乐方式,构建主导企业,树立旅游品牌,以创新赢取市场份额,获得竞争的完胜。加大宣传力度,以各种现代传媒手段提高产业知名度,亦可通过发展当地农业特色产品的销售促进收入的增长,还有应注重农村文化的开发、传承与发展,注重知识导向性和科技导向性休闲娱乐项目的发展。注重精神文明的交流和塑造。
3.应多加强素质性人才的培养,加强管理制度的规范,提高服务业的水准。良好的服务是沟通客户和休闲农业企业的桥梁。服务质量的好坏影响客户对于此次旅程的总体评价,是决定客流量和回头率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服务标准,定期对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期间考核评估,采取奖励和评优制度鼓励服务的规范化。搭建平台组织从业者交流和学习,使得休闲农业产业能够有序高质量地进行。
[1]郭焕成,吕明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经济地理,2008
[2]洪霞芳.增权视角下江西古村落旅游发展思考.旅游经济
[3]付华,吴雁华,穆建怡.中国休闲农业的特点.模式与发展对策.三农问题研究,2007
[4]裴晓燕.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探讨.黄山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