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纳西族传统舞蹈的保护和传承
2013-07-14湖南衡阳幼儿师范学校湖南衡阳421000
曹 蓓 (湖南衡阳幼儿师范学校 湖南衡阳 421000)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舞蹈也是如此。纳西族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其丰富,现今仍存活在纳西民族中的传统民间舞蹈,便是千百年来伴随着某种复杂的﹑变化着的人类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生存和发展着的民族民间艺术遗产。纳西族民间传统舞蹈比较古朴原始,属自娱性舞蹈和祭祀性舞蹈。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和旅游文化的推进和发展,纳西族民间传统舞蹈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化,更具艺术性和群众性。目前我们所熟知的丽江纳西族民间传统舞蹈,在旅游文化的大潮中,建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娱性的民间传统歌舞给中外游客带来了欢乐,宗教祭祀性舞蹈也融进了旅游大潮中。随着现代化步伐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民族舞蹈相互吸收、借鉴、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随之纳西族民间传统舞蹈正受到冲击。如何做好纳西族民间传统舞蹈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成为了一个共同思考探讨的问题。
一﹑纳西族民间传统舞蹈的现状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区域自治、共同繁荣的政策,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扶持和发展,民族舞蹈已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但长期以来封建思想和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纳西族传统民俗节日活动仍被视为封建迷信,“牛鬼蛇神”,民间艺人视为落后、愚昧,纳西族民间传统舞蹈以一种封闭形式保存在民间。自20世纪80年代始,丽江政府和有关文化机构对东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引起了高度重视,把东巴文化的传承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展开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给东巴文化的恢复带来了机遇。1983年春,丽江古城云集了众多的东巴祭司,展示纳西族千姿百态的东巴舞韵,当地专业舞蹈工作者向老东巴学习东巴舞蹈,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东巴座谈会。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先生也专程来到丽江,观看了东巴舞蹈,她非常激动,她对古老的纳西族象形文字记录的《东巴舞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是我国尚存最完整、系统化、规律化的古老舞谱,非常了不起”。《东巴舞谱》不仅是纳西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此后,丽江相继成立了“东巴文化研究所”和“东巴舞蹈传承学校”,专门从事研究、挖掘、开展东巴文化活动。研究人员和文艺工作者到边远山区寻找存活的老东巴,组织动员开展老东巴座谈会,进行东巴文化展演,恢复设立东巴祭祀道场等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使东巴文化得以及时的抢救与保护。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使丽江纳西族民间传统歌舞更加丰富多彩,并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达到了保护、传承、交流、发展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纳西族传统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现存的纳西族民间传统舞蹈,是祖先代代传下来的民族文化瑰宝,我们为有如此博大的文化而骄傲和自豪。它继承了前一个时代的文化,又为下一个时代打下了基础,这是舞蹈的继承性体现,是纳西族古老的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也是历代老艺人传承、保护和发展的结晶。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光辉历程和悲壮历史,作为现代人,我们有责任将现存的纳西族民间传统舞蹈再继续发扬光大。
丽江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有纳西族、白族、傈僳族(花傈僳)、傣族、普米族和摩梭人等等。各民族之间虽然有文化融合,但在很多舞蹈文化方面还是有差异的,同一个民族因为不同的生活区域也有文化差异。如丽江坝区内金山乡白族舞蹈的风格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族舞蹈风格有所不同;华坪县的傈僳族(花傈僳)舞蹈、黎明乡的傈僳族舞蹈与怒江州傈僳族舞蹈风格也有区别;同一个民族,因地域的不同,舞蹈风格上必然就会有区别。纳西族的很多举不胜数的民间歌舞流传于民间,要想保护文化并把这些文化传承下来,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并挖掘、保护与传承。
(一)保护
如今,丽江政府相继出台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巴文化保护条例》《云南省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丽江地震后的十几年来,先后自发出现了几十个民间东巴文化传承组织,表现出了丽江纳西族人民对文化的保护意识,也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纳西族的舞蹈文化也一样,需要大家去挖掘关注,在以上提到的“窝热热”、“哦蒙达”,还有很多没有叙说的舞蹈,如狮子舞(狮子蹉) 耍龙(卢蹉) 麒麟舞(麒麟蹉) 等等民间传统舞蹈,也应象保护东巴文化一样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特别是在高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应该把现仍存活的纳西族民间传统舞蹈用纪录片的形式将舞蹈动作更形象﹑真实﹑准确地录制下来,以达到保护目的。
(二)传承
舞蹈艺术作为人们情感和思想的信息载体,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就是为了进行人与人之间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传递和传播。舞蹈艺术只有在传递和传播中才确证了它是社会客观存在的实体。也只有通过舞蹈传承,一个民族的舞蹈文化才得以存在﹑保留﹑继承和发展。不管是什么样的舞蹈活动,只要有人跳,就是在进行传承活动。只不过是目的不同罢了。根据舞蹈传承的不同形式,分为:喜庆节日期间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通过群众间的互教互学,使民间传统舞蹈得以传承;家族口传身授的舞蹈教学;舞蹈专业院校的教学;各种业余的舞蹈学习班等。保存在岩画﹑壁画﹑舞蹈雕塑等各种舞蹈记录,是今天传承的宝贵依据。
现仍存活的纳西族民间传统舞蹈,不仅要在社区传承,最主要的还是要从学校普及,本民族的学生应该从小培养热爱自己的民族,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把纳西族民间传统舞蹈详细分类,编成初﹑中﹑高不同层次的教科书,作为乡土教材引入课堂。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进行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传承的目的。
(三)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纳西族古老的民间舞蹈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刻画多样的人物性格和展现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的需要,简单的舞蹈或歌舞表演已不能适应艺术表演的要求,在继承前代多种表演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把歌﹑舞﹑诗、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出更加丰富多彩﹑花样复杂﹑不同形式的舞蹈,这是必然的趋势。因此,舞蹈表现题材应不断扩大、创新,广泛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的一些舞蹈艺术形式,使其与纳西族传统舞蹈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将纳西民族传统舞蹈发扬光大。
舞蹈文化之根是深植于人民大众中,他们是创造﹑拥有﹑传衍、发展本民族舞蹈的基础力量。也正是这种基础力量有形或无形地滋育着历代舞人的性灵。作为纳西族的专业舞蹈教育工作者,更有着对保护﹑继承﹑发展,提高本民族的传统舞蹈文化的重任。保存和保护历代艺术精品,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使民族舞蹈以适应各民族不同时期发展需要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和一切从事文学艺术工作者“常作常新”的大题目,我们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我坚信,现在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着的工作符合舞蹈史发展规律,我们的时代应该能留住并发展现存纳西族民间传统舞蹈风华正茂之倩影,那将会形成一部“活”的舞蹈史篇。
[1]刘金吾,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
[2]丽江热线:民俗文化.
[3]李汉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学概论,云南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