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桑》之原型批评

2013-07-14朱玲玉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5期
关键词:大勇俄狄浦斯夏娃

朱玲玉 傅 丽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原型是从本世纪初的英国开始兴起,二战后在北美达到高潮,是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弗雷泽的“人类学”为基础,以弗莱的《批评的解剖》为理论权威的一种批评方法。弗莱在《批评的解剖》的序言中做了详细的阐释“所谓原型批评也叫‘神话批评’,他要求从整体上来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最基本的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各种文学的类型无不是神话的延续和演变。”荣格认为在人的无意识心理中不仅有个人自童年起的经验,而且积存着许多原始的祖先的经验,有着先天遗传着一种‘种族的记忆’。这两段话揭示了文学艺术的产生是人的潜意识产生的结果,是一个民族普遍经验和心理特征的的一种遗传, 是对神话原型的置换与变形。

圣经和古希腊神话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作为移居在美国并在那获取了文学硕士学位的杰出作家严歌苓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这两大源头的影响。《扶桑》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写的是女主人公扶桑从神女变女神的故事,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扶桑,大勇,白人克里斯都是圣经和希腊神话中的原型。

一、扶桑——夏娃原型

《扶桑》的故事架构基本符合弗莱的堕落——受难——救赎的u型结构。亚当和夏娃作为人类的始祖,最初在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伊甸园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夏娃没有抵制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从此开始了她在人间受难的旅程。未被人拐子诱骗之前,扶桑是纯洁的,她嫁到婆家虽然没有丈夫在身边,但至少衣食无忧。那时她就像是生活在伊甸园里的夏娃,无忧无虑的的生活在她自己的那一片天真的世界里。直到有一天,她在集市上碰到了那个说要带她去见他的丈夫的人拐子,她才开始了她的堕落与受难。生活在天真世界里的扶桑∕夏娃,在人拐子∕蛇向她抛来带她去见她丈夫这枚诱惑的禁果时,也充满了对经验世界里那种神秘生活的向往,就像夏娃在蛇对她说智慧树上的果子吃了能明善恶使她对智慧有了向往一样,于是她就接住了人拐子抛来的禁果,从伊甸园里走了出来,走到了脏乱的经验世界——金山,开始了在异国卖笑的皮肉生涯。当其他人以各种方式拒绝这种堕落时,她却心甘情愿的接受了这种堕落。然而扶桑的受难并不是夏娃受难的简单复制。夏娃的受难是来自于上帝对她的惩罚,而扶桑的受难却是男权社会男性对女性的控制,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压迫,是一种性别、和民族矛盾的冲突。通过她的受难历程我们最终看到了一个在堕落的苦难中升腾的地母形象。如果说以前她的肉身受到了大勇的控制,而灵魂受到了来自情人克里斯的控制,那么当她宽恕了一个个蹂躏过她的男人,最后选择了与走向刑场的大勇结婚并抱着丈夫的骨灰离开了心爱的情人就是她在自我救赎的同时使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同时得到了解放。这种解放不仅是对男权主义的一种讽刺,同时也是对西方永远优越于东方的“东方主义”的解构。

二、克里斯——俄狄浦斯原型

俄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最具悲剧色彩的拯救者,也是恋母情结的象征。他勇敢,聪明,强大,从小被父母抛弃,后来又应验神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破了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之谜,拯救了王国,娶了自己的母亲。

弗莱借助圣经故事和古希腊罗马神话归纳出神话和原型的三中组成方式,即未经移位的神话,传奇文学,和现实主义。这三种模式中,后两种均为对前一种模式的“置换变形”(或“移位”)。白人克里斯就是俄狄浦斯原型的置换与变形。克里斯出生在家人情感淡漠,氛围严肃的军人家庭,母亲早逝,从小缺乏来自亲人尤其是母亲的关爱。冷漠的家将年少的克里斯抛弃到了一个无爱的荒原(就像俄狄浦斯一生下来就被丢到野外一样),于是这种对爱的严重缺失导致他在遇上浑身散发着母性光辉的东方女子—扶桑时,使他把对母爱的怀恋误当做爱情投放到了扶桑身上。这就使控制扶桑人身自由的恶霸大勇充当了与他争夺“母亲”的“父亲”。与俄狄浦斯的强悍相反,克里斯生性脆弱,从而使他未能实现“弑父娶母”的愿望。“谁都不能够想到克里斯的柔弱程度,那柔弱使他永远艾怨世上没有足够的母性。”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克里斯对母爱的渴求,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性的脆弱使他不可能反抗他的种族,血缘,阶级去娶一个劣等民族名族的东方妓女为妻。

三、大勇——撒旦(反叛)原型

撒旦是上帝的敌手,在《旧约》里他恶迹累累,他常常教唆人做坏事,故意寻衅捣乱,甚至挑拨离间故意加害于仁义之人。后来撒旦举兵阴谋篡夺上帝之位被上帝打败之后投入地狱。撒旦这一原型象征着邪恶,诱惑,代表着上帝和人类的敌人。大勇的身上也有着撒旦的特征,他放高利贷,倒卖人口,杀人害命,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恶霸。当他看到老厨子被人活活打死时,他毫不畏惧的进行反击,就如撒旦反叛上帝一样的反叛西方的权威。他引导工人罢工,利用翻译的身份在西方权威的面前大骂洋人,发泄中国人的委屈,怨恨,愤怒。当洋人贬斥中国的文化,尽管他知道他寡不敌众,但还是奋起反抗。当洋人要把扶桑从剧院赶出去时,他用拳头战胜了手里持枪的他们。这些行为都是大勇对具有优越种族意识的西方人的挑战与反抗。对于他的死,与其说是被西方的法律处置的结果,不如说是他自己的选择。对大勇来说妻子才是他的归宿与寄托,只有妻子才能“使他做乏味的规矩人”“她出现的那天,他将会就地一滚,滚去一身兽皮,如同被巫术变出千形百状的东西最终还原成人。”当他隐约知道扶桑也许就是老婆时,他有意无意的开始了由恶霸向人的转变,直到最后他完全确定扶桑就是他的妻子,他便从容的走向死亡,用死来洗涮一身的罪恶,最终完成了向人的还原。

从神话原型角度解读严歌苓的《扶桑》,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更丰富的意义以及文字背后更深刻的内涵。我们看到了扶桑这个柔弱的女子在被人诱骗,历经种种苦难之后,用母性博大的胸怀宽恕了每一个蹂躏过她的男人,最终她不仅实现自我救赎,还救赎了代表男权的身强力壮的大勇和生性脆弱的克里斯,一个由“兽”还原成人,另一个一生都没再受爱情的侵扰。

注释

1.[加]诺斯罗普·弗莱;陈慧等译;批评的解剖[M]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第3页.

2.叶舒宪编选;神话原型批评[M]序.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1第4页.

3.[加]诺斯罗普·弗莱;陈慧等译;批评的解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第,197-198页.

4.5.严歌苓;扶桑[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6,第82,64页.

[1][加]诺斯罗普·弗莱;陈慧等译;批评的解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

[2]严歌苓;扶桑[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6

[3]叶舒宪编选;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1

猜你喜欢

大勇俄狄浦斯夏娃
摘口罩
大瘟疫和俄狄浦斯
读画笔记·自我放逐的俄狄浦斯
愧疚
见招拆招
四眼
降得太快
The Cause of Oedipus’Tragedy: A defect of humanity Perspective
你真想要吗
维密天使助阵夏娃的诱惑“蜕变”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