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探索
2013-07-13林玉婷
林玉婷
“教学做合一”,源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以“做”为核心,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师与学生的品德互相促进。
一、“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运用
1.整体实施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本身,就蕴含整体性的思想,即将教学视为教、学、做整体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考虑整合教、学、做。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教育途径之间要互相联系,保持一致性,形成网络,形成合力。在突出品德与社会课程主渠道的同时,强调思品课和各项教育活动,如班队活动、晨间活动、课外活动等教育的目标必须一致,相互促进,循序渐进,以追求教育的整体功能为目的。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培养,循序提高的过程,各项教育内容要注意承上启下,互相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连续教育。比如,我们根据当前小学生对孝敬父母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选择第五册《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作为试点。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解决“明理”和“导行”。即懂得孝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就是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听从父母正确教导,体贴父母的辛劳,关心父母生活等。在晨间活动中,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出孝敬父母具体的七条措施;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加以落实,并开展每日一评活动;在班队活动中,结合评选“孝敬之星”,进一步明理,表彰先进,弘扬典型,深化教育活动。
2.注重实践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一个注重品德发展的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以一定的认知为基础。但并不仅仅依赖于理论知识,而主要依赖于实践。只有通过活动实践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以自己的实践体验来反复证明自己的认识,信念才会产生,行为才有依据。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不是被动消极的,也不是与生俱有,而是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过程中逐渐习得的。对于好动的学生来说,通过活动,也能够增加他们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理解学习思品课的作用。因此,首先,学校应致力扩大学生的课内外实践领域,采取或设计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专门的实践教育;其次,应该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抓住机会,通过各种随机性的实践活动来教育学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表面看来好像不是教育,而实际上却是深刻的教育,因为教师已把教育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和种种社会实践之中,是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自然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更应如此。
二、“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
1.“做”的途径的拓展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在于“做”,该教学模式实施成功与否,在于“做”的途径的多与少。
(1)品德与社会课程和晨间活动相结合。如可让学生在晨间进行读书看报、发明制作、体育锻炼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形成和好书交朋友、学科学、敢创造等良好的思想品德。
(2)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班队活动相结合。如在学完第十一册《日益富强的祖国》后可开展“心中的歌献给祖国”班队活动,通过演讲、诗朗诵、歌舞、绘图、快板等形式歌唱祖国新面貌,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
(3)品德与社会课程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如学完第五册第十三课《爱护有益动物》后,可让学生调查本地区有益动物的情况,出一期宣传栏,给全校同学写一封爱护有益动物的倡议书,并向家长和邻里宣传爱护有益动物的意义。
2.“教”者道德水平的提高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对品社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择采取实践活动,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形成学生主动求教和生动活泼局面,肯定于教学设计和操作上较之教师单向说教的上课模式要复杂得多。教师不仅要提高上课的质量,更要做到“功夫在课外”。
教师职业本身,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师德。而对于品德与社会教师来说,品德水平应在一般教师水平之上。“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发展。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的老师,是教不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品社教师应自觉地结合学生的“学”,不断反思反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3.课程考评的及时有效
“教学做合一”的落脚点在于“做”,而及时有效地对“做”进行考评,能够促进“教”与“学”。教师及时结合自查表或其他考评内容,及时组织考评,既有利于强化正确行为,便于大家仿效和学习,又利于活动长期开展。如在学完《我能做好》后,让学生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与家长一起填写自测自查表,老师为“自理的小能手,父母的小助手”颁发“巧巧手”奖状,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一般地说,品德与社会课程解决了“知”,而较难落实“行”,更难培养“意”。而“教学做合一”模式,在强化“知”的同时,促进学生由“知”转化为“行”,逐步形成习惯,形成优良的道德品德。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