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运动轨迹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013-07-13谢家文
谢家文
轨迹是事物运动留下的痕迹,它稍纵即逝,但借助点线面把事物的运动轨迹连接起来,却可以得到可视的形体,从广义上说任何规则形体都是由点、线、面作一定运动的轨迹所形成。笔者从运动轨迹出发,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目标,提升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下面就以《圆柱的认识》教学为例谈一些尝试与思考。
一、猜测运动轨迹,让思维转向,孕伏抽象思维
片段实录一:
(以魔术话题导入,呈现长方形纸片,询问学生是否相信通过魔力可以用这张纸创造立体图形,当学生各种用动手操作的答案被教师否定,满眼充满疑惑眼神时,教师和学生出现下面的互动情形。)
师:老师把这个长方形,以宽为轴心,旋转一周,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会成什么图形?
生:(闭起眼睛想了一会儿,答案多元,但更多是圆柱。)
师:是什么图形呢?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一个长方形绕宽旋转一周后得到一个圆柱)。
生:哦,圆柱也可以这样得来(部分学生小声说)。
生活中的圆柱常是一种静止的几何体,它外显、直观,但笔者却不是直接呈现,而是绕着关子出现。首先通过魔术话题,去吸引学生,让他们不但好奇,更重要的是集中注意力,然后适时抛出“一个长方形,以宽为轴心,旋转一周,会成什么形?”让学生去猜测和思考,这时抽象思维之门为学生打开,学生静思默想之时,也是抽象思维训练之时,随后用多媒体演示其形成过程,不但验证其猜测的正确与否,更把抽象过程用动画显现出来,也把学生脑中或零碎或不正确的想像过程或联结或纠正过来了。抽象过程可视化了,培育了抽象思维。
思考: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图形的认识,教师的常用教学方式是直接呈现直观实物或联系生活中的实物导入。这就把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向了直观动作思维,而采用猜测运动轨迹的方式,一是需要学生想象,二是想象时还要把运动过程进行联结,抽象思维得到锻炼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向,在转向中,孕伏着抽象思维。这样,在接下来图形的特征认识中,学生才更有可能往这方面去思考。其实在第二学段图形的认识教学时,大多数图形都可以往这方面进行尝试,如长方体可以看成长方形平移而成,圆形可以看作一条线段绕一端点旋转而成等。总之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师给予学生的思维指向密切相关。
二、借用运动轨迹,予特征重塑,发展抽象思维
片段实录二:
(摆出许多圆柱实物,让学生充分观察、操作、比较后提问圆柱的特征,并追问学生是通过什么方式感知到这些特征,面对学生答案基本上是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感知时,教师和学生出现下面的互动情形。)
师:如果你不用观察、触摸、比较,能用其它的方法解释圆柱的特征吗?
生:(沉默。)
师:回忆一下,刚上课时圆柱是怎么得来的?
生1:哦,我知道了,圆柱是由一个长方形绕着宽旋转而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上下两个圆的半径,所以上下两个底面是同样的圆形。
生2:我也知道了,圆柱的侧面是由宽旋转而成的,所以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生3:……
圆柱的特征,可以由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测量、比较等各种对实物的操作活动而得到,但笔者没有局限于此,而是用“能用其它的方法解释圆柱的特征吗?”引起学生另类的深度思考,在学生想另僻蹊径,而又无从下手之时,又抛出“回忆圆柱的由来”,学生自然而然会用运动轨迹去思考圆柱的特征,这样学生摆脱了形象思维的束缚,而是用摸不着的抽象思维去重塑圆柱的特征,这里的特征感知同通过触摸等各种活动得来的特征,完全是不在同一层次的思维之物。在圆柱特征得到重塑之时,抽象思维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思考:图形的特征,是只要知道怎么样,还是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呢?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显然要达到第二层次。是通过观察比较得知还是通过图形内在的“机理”而悟,当然第二种方式更好,那是深一层的思维发现。而运用运动轨迹去探寻图形的特征就是悟内在的“机理”,这样的图形特征不再是感性的,而是理性的,不但知道是什么,更知道为什么会成这样?这样相当于重塑图形特征,重塑之时,也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之时。其实只要是规则图形,它的特征都可以运用它的运动轨迹去解释,如圆因为它是一条线段绕一端点旋转而成,所以它的所有半径会相等,只不过我们的教师是否意识到了?是否指引学生往这方面思考呢?
三、发展运动轨迹,促认识提高,提升抽象思维
片段实录三:
师:课始,我们知道了,圆柱可以由一个长方形以一条宽为轴心,旋转一周而得到。圆柱还可以通过其它方法而得到吗?(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生闭起眼睛想了一会儿。)
生1:可以看成一个圆,不断向上或向下平移而成。
师:你真会想象,是这样吗?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这种情形。)
师: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生2:看作一个长方形,围绕长的中轴线,旋转而成。
师:是这样吗?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这种情形。)
师:这时长是圆柱底面的什么?
生2:直径。
师:还有吗?
生:……
师:圆柱就是这么神奇,除了可以用纸等不同的材料制作出,还可以用不同的平面形体通过平移或旋转而得来,这种过程是一种运动过程,需要我们用脑在想像中构建。
我们平时看到的圆柱,更多是实物体。可视之物,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讲理解“通过材料怎么制作得来?”并不难,如果教学仅要求他们知道用材料制造圆柱的方法,就显得有点肤浅,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多大的发展。但笔者不满足于此,要求学生从抽象的角度出来,想像它的另一翻得来,它是课始圆柱通过运动由来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圆柱的轨迹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之时,历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抽象思想当然也得到了提升。
思考:当学生知道了图形是由事物的运动轨迹得来的,思维的方向不一样,思维的深度也不一样,如果能让学生从轨迹的角度去分析它的别样来源,那么学生就要去掉物体的许多非本质性东西,抽象出本质性东西,这种认识是对图形的高层次认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应该成为我们广大教师的一种追求,所以要求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运动轨迹,去找寻不同的运动轨迹,开阔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思维。其实生活中许多规则物体都可以看成不同物体的不同运动轨迹,如圆柱还可以看成一个圆上下平移而成,圆还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绕中点旋转而成,等等。也就是说运动轨迹不是单一的,我们应该要求学生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以提升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