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的问题与实践探索

2013-07-13林天赐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学段段落习作

林天赐

课程改革后,教材编写者自三年级开始,每册除了安排2次“小练笔”,还在有关课后的思考练习中,设计针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旨在引导一线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读写结合”。然而在教学中读写结合有一定难度,笔者认为专门教学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

一、读写结合,应把握“目标”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中的“目标”与内容交织在一起,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三个学段有关写话(习作)目标,根据“知识点”“能力点”,有时分解说明,有时综合表述。

第一学段对学生“写话”的目标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其核心是训练学生“写话”,即如何从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这看似简单实属复杂。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虽篇幅不长,但写话时,从用字到组词,到连词成句,再至连句成段,一词一句必须根据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整合,去组织语言,再用文字写下来。所以写话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要其掌握,实属不易。因为难,学生对“写话”难免产生畏难情绪,而这种情绪势必影响表达水平的发挥。只有让儿童喜欢写,才能写得好;只有乐于表达,才能表达好。教材编排者,从一上读读说说“词组、句子”开始到一下的让学生写一句话,再到二年级过渡写几句话、一段话,甚至是几段话,遵循“先说后写,以说引写”的原则,呈现“梯度”的要求。教师应准确把握这一梯度的要求与训练序列,凭借课后设置的言语形式,依据“目标”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切勿随意拔高要求,增加学生“写话”难度。

第二学段对学生的“习作”目标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其重点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并把内容写清楚。”“不拘形式”就是让学生自主,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篇幅不限,长短皆可;文体不限,或记叙、或说明、或描写、或童话、或小故事……只要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内容说明白写清楚即可。切不可把文章表情达意、篇章结构、表达顺序等写作技巧作为要求,用过多的条条框框来束缚他们,使他们动辄得咎,望而生畏。

第三学段对学生的“习作”目标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其侧重点在“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这两个方面,且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记实作文,要求学生写生活的真实,写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所做的,写出真实的东西;“想象作文”,也是以真实的生活感受为基础,是写学生想象的情景、想象的事物,是通过想象展开而成文。不管是哪类作文,都要求其习作内容具体充实,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二、读写结合,应明确“单元”意图

单元主题的设置,体现教材编者对各学段具体的、系统的整体把握,往复循环,形成合力,不断推进。每篇课文所处位置不同。其地位与教学任务也不尽相同,教师要统揽全组,关注单元主题,深刻地解读文本,找准独特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方式,确定选择主要的核心教学内容,实现编者意图,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在选择“读写结合”训练的落脚点时,要根据每一篇课文的特点,联系单元训练重点,结合学段特点,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与学习心理,选择那些重要的、难易度适宜的言语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导读中提出基于阅读能力培养训练项目: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然后四篇课文,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两篇略读课文《万年牢》和《将心比心》;最后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习作: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理话想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一次,就让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吧!说心理话,就一定要真实,要说出内心的想法。本次习作“说心理话”,在表达方式上可以是简单的一件事、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是在事件中加以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想法)等描写。《中彩那天》《尊严》这两篇精读课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其“读写结合”点在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学完课文,可以分别布置学生写一写:1.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全家人当时的神态怎么样?说了一些什么话?2.年轻人留在杰克逊的庄园里,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万年牢》围绕父亲做糖葫芦的三件小事,表现父亲做事认真、实在的品格;《将心比心》则通过“一位妇女为我母亲开门”、“我的母亲鼓励小护士为自己扎针”这两个具体事例,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这两篇略读课文读写结合点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授完课,可布置学生写一写,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依照课文的结构,通过具体事件反映人物品质,写一件做事认真(实在)或将心比心(包容他人)的事。

三、读写结合,应寻找“文本”特色

首先,从课后思考练习入手,寻找读写结合点。课文课后练习,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和汗水,直接体现其意图,反映了教学目标与要求。它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特别是有关“写”的练习,更需教师渗透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内化实践迁移运用,以达言语训练的最佳效益。如第一学段课后的“读读写写”、“读读说说”(主要是短语、句式、几句话);第二、三学段课后有关“找出怎样的句子”、“抄写怎样的句子”、“谈感受”、“小练笔”等,这些都是“言语训练”的结合点,教师应很好把握。

其次,从文本内容入手。课文是学生学习言语形式的范文,是教师教学的凭借和重要载体,“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意蕴丰富,意义深远。教材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具有凭借、教育、发展、范例等多种功能。它需要教师深入地研读教材,不仅要读懂教材的字面内容,还要读懂作者之心境、编者之意图、学生之需求、读出教师自己的独特见解,读出语言的表达形式,读出弦外之音、言外之音。教师要独具慧眼,站在写作角度引领学生习得言语,发现文本独特的言语形式,精巧的段落结构、精妙的表达方式、精彩的谋篇布局,才能最大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第一学段,特殊的短语、句式;第二学段,典型的段落,或过渡段,或转折式段落,或总分式段落,或并列式段落,或其它特殊表达方式的段落第三学段,注重文章立意、篇章结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等。借用“例子”,借鉴仿写。这样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才会在学习、模仿、借鉴、内化、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最终形成能力。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学段段落习作
趣味•读写练 答案
【短文篇】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心理小测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