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3-07-13刘桂香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顶岗营养食品

夏 红 刘桂香 王 波

(1.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2.苏州市疾控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4)

2001年苏州农业学校升格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当时正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期,因此学院的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基本参考本科院校[1]。当时学院主要的涉农专业有园艺类、园林类、农学类、加工类。加工类专业是在原有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园产品贮藏及加工的基础上参照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仅有“食品工程”专业。其后根据人才需求于2003年增设了食品安全与检测、食品检验与质量管理、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等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在专业课程体系上基本形成了检验检测类课程和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类课程两大系统,并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结合“食品检验工”的技能要求,鼓励学生参加“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但在本专业高职课程特色的体现上仍不够明显。

随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颁布,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开始在原专业基础上设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本着“规模适度、务实发展、精致发展”的理念,以融通“食品检验工”“公共营养师”等国家职业标准,培养“懂加工、会检验、高素质”的食品检验相关人员及“会评价、能宣教”的公共营养从业人员为目标,不断开展教学改革[2]。

2007年7月,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教改项目“以‘双证融通’改革高职教育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批为江苏省教育厅教改立项课题,2008年该专业获江苏省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在教改研究及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施了以“能力核心、课程综合、‘双证’融通”三维一体的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4]。

1 以职业标准为基础、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2007年7月,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教改项目“以‘双证融通’改革高职教育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准江苏省教育厅教改立项课题。在对省内农业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调研后我们发现,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各农业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面较广,既有“纯农”专业也有工业技术应用类专业、经济商贸类专业、服务类专业等,其中不乏一些涉农类专业。涉农类专业在形成学校特色方面有较大的作用,与农业产业链相关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在各校虽然不是学生规模位于前茅的专业,但办学都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其招生和就业普遍较稳定,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而且与之相关的职业标准也相对完善。因此我们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双证融通”优化课程体系为主要目标,以国家职业标准研究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手段,开展课题研究[5-6]。

一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重点研究了职业工种所要求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侧重于食品检测能力的培养,确定了“通用能力”“项目能力”和“拓展能力”,把“微生物检测基本能力”和“理化检验基本能力”作为专业通用能力;根据地方产业特点,把“粮油糕点检验”“乳品检验”“啤酒检验”及“白酒果酒黄酒检验”作为项目能力的四大主要模块;根据职业迁移规律,提出了“食品加工与贮藏管理”“实验室管理”“食品企业质量管理”三大拓展能力模块。在培养食品检测项目能力的课程设置上,不是原来食品加工工艺与食品检验相分离的课程设置模式,而是根据工作过程,将某一类别的食品加工工艺、过程检验及产品检验进行融合,提出了综合化的课程,如“乳品生产及检验”“黄酒生产及检验”等[7](见图1)。

图1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核心课程分析

另一方面,根据社会需求及2006年颁布的“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研究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新的专业方向,确定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公共营养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职业标准等级的研究,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与职业证书对接的等级;分析了“公共营养师”典型的工作任务,明确了职业素质和能力结构;确定了食品检验通用技能及公共营养工作能力两大能力项目。重点开发了公共营养能力项目的模块,包括“膳食营养调查和评价能力”“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能力”“营养咨询和宣教的能力”“膳食指导和评价的能力”“食品营养评价能力”及“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能力”[8](见图2)。

图2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公共营养方向)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核心课程分析

2 以企业实践为手段,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立项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于2008年获省教育厅批准增设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公共营养方向),连续三年均很好地完成了招生计划,达到了预期的招生目的。在原专业与新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以强化能力为核心,开展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改革实践。

一方面,为了深入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系部从2008年开始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由原来的2.5 +0.5 调整为2 +0.5 +0.5,前2年学校培养为主,后1年的两个阶段分别为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增加了顶岗实习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包括“厂内培训和顶岗实践”,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形式,强化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全面组织学生在苏州长发食品有限公司、苏州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苏州泰事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持之以恒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从2006 届到2011 届学生一次鉴定获得中级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也逐年提高,分别达到85.7%、80.6%、97.9%、100%、100%、100%。在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技能大赛中有6 位学生荣获食品检验工二等奖、产品检验工二等奖、发酵工一等奖及产品检验工团体二等奖、发酵工团体二等奖等奖项。近三年本专业学生有4个项目获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加强了校企合作指导,实行“校企”双导师制,不仅对学生的专业实践学习加以指导,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教育与教学同行,学生与教师同心,提高实习教学的效果。

另一方面,课程教学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展体验式教学。在单项技能培养方面结合问卷拟定、市场调查、社区宣教等真实活动,培训锻炼学生的从业精神和专业技能;以校级及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为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从2010 级开始,与苏州市疾控中心、苏州市营养学会合作,在公共营养方向的教学中引入中国疾控中心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合作开展“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平台,该项目在全国共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参与;苏州是调查点之一,2011年设有4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设20个调查户;该项目是一项持续性调查项目,始于1989年,约2~3年开展一次,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住户调查、成人和儿童调查、膳食调查、体格测量等。学生作为调查员的身份完成了4个调查点共80个调户的各项调查工作,并进行了数据整理,进一步锻炼了专业综合能力。在学生参与项目之前,专业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进行过程中,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共同指导,采用相对独立又合作开展的形式完成任务。调查工作结束后,由学生设计准备、召开了汇报会,从学生的汇报中明显可以看出其口头表达能力、调查测量能力、ppt制作能力、营养宣教能力等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2008 级首批公共营养方向的学生中通过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的学生超过70%,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 以人才培养为本,以能力提升为要,持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及教改课题研究为抓手,以理论研究为指导,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实践。改革过程中以人才培养为本,以能力提升为要。一方面通过课程综合、顶岗实习、项目体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实践、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团队建设项目等为手段和载体,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我们以高级食品检验工、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标准作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为标杆,近两年开始着重建立青年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工作机制,2010年派出2 位教师赴吴江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顶岗实践,通过任务驱动型实践,青年教师对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流程、任务、技术应用等有了新的认识;2011年有5 位教师参与了行业学会调查项目的指导,加强了专业一线信息的收集,为专业研究积累了基础。此外,我们也提倡加强“双师”的职业针对性,1 位老师已获高级营养师职业资格,2 位老师参加了高级营养师职业资格培训。通过教学研究活动,修订了本专业实训指导书,《公共营养》《食品营养基础》《疾病营养与保健食品》等校本教材编写完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了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任务;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主要载体的“以‘双证’融通改革高职教育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2011年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生产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因此专业建设与改革也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深入思考改革的关键;同时要组织师生求真务实,共同开展教学改革活动。教学改革从根本上说不仅要关注典型,更要重视“普惠”,使师生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提升能力。

[1]洪霄,董海华.江苏高职教育现状与发展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4):51-52.

[2]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9.

[3]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1-2.

[4]王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16):15-19.

[5]杨劲松.“双证融通 产学合作”模式下的课程建设[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4.

[6]杨海清.基于“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12):19-2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标准:食品检验工[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标准:公共营养师(试行)[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顶岗营养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