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3-07-1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6期
关键词:赤峰市集群民营企业

赵 然

(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赵 然

(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考量经济社会繁荣和地方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民营经济的发展战略不仅仅是民营经济本身的问题,而是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问题.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主体,在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发展中起着主体功能的作用.此功能功能充分发挥将进一步加速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产业集聚;民营经济;主体;区域合作;规模效应

1 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1.1 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随着赤峰市经济的不断发展,赤峰市民营经济主体也就是民营企业不断的增加.截止2010年年底,赤峰市私营企业共有12499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4.35%.其中,个人独资企业为1522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33%,合伙企业是163户,同比增长0.62%,私营有限公司为10796户,同比增长16.15%.如表1.

表1 赤峰市民营企业基本情况单位:户万元%

通过表1可以看出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私营公司是赤峰市民营经济中居主导.如图1.

图1

1.2 赤峰市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基本状况

在产业发展方面,赤峰市民营经济2010年私营企业第一产业632户,注册资金为93481万元,第二产业3540户,注册资金为974461万元,第三产业8327户,注册资金是1313917万元.如表2、表3和表4

通过表2可以看出,赤峰市民营经济在第一产业上不够发达,从注册资金的角度看,赤峰市民营经济尚未形成规模经济.尽管赤峰市资源禀赋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这种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也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从整个产业结构来看,赤峰市民营经济处于粗放型经营阶段.

表2 赤峰市民营企业第一产业基本情况单位:户万元%

通过表3可以看出,赤峰市民营经济在第二产业尚未形成集聚效应,同时,产业链也没有构建,这点体现在:2009年个人独资企业和私营公司与2010年相比出现了负增长.这就表明,赤峰市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的扩散效应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缺乏.这不仅仅是后次债危机影响的问题,而是赤峰市民营经济自身的问题,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问题.

单位:户万元%表3赤峰市民营企业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表4 赤峰市民营企业第三产业基本情况单位:户万元%

通过表4表明赤峰市民营经济在第三产业方面比较发达,但是个人独资企业发展比较慢,合伙企业发展滞后,这也说明赤峰市民营经济在发展中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私营公司发展比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规模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2 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赤峰市民营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

2.1.1 家族式经营模式,管理理念落后

赤峰市民营经济的主体是民营企业,赤峰市民营企业家族式经营模式居主导地位.尽管赤峰市民营企业产权比较清晰,但是管理是不够科学的.家族式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这一模式将家庭与企业交织在一起.企业既是家庭,家庭也成为企业管理的组成单位.最终企业与家庭不分.民营企业家庭化管理,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家庭陈旧观念的冲击下居于次要地位.从而,赤峰市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滞后和管理创新动力不足,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落后,就会表现出财产关系混乱、权责利不明确等问题凸显.究其原因是因为家族式经营模式是赤峰市民营企业的管理症结.

2.1.2 企业文化滞后

赤峰市民营经济的企业文化大多根植于家族血缘关系所衍生的文化,这是赤峰市民营企业文化的显著特点.民营企业的领导者,以亲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社会纽带,注重血缘关系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因此,家族和家族所延伸的亲戚担当企业的主要职位,严格的把控着企业的管理权和经营权.这就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主体的聚合实现民营企业管理的家族血缘文化.

赤峰市民营企业文化具有严重的老总意识,企业的管理文化是以老总的个人意志为转移.这样衍生的企业文化就是个人独断作风显著,严重的遏制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这一文化是粗放型家长式的文化.

经济利润最大化是民营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因此民营企业文化具有唯利性的特征,在民营企业老总眼里,企业存在于延续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导致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的现象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赤峰市民营企业的信用下降.

2.1.3 创新动力缺乏

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创新动力.这是因为,在民营企业家看来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民营企业家主要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尚未意识到创新为企业长远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润.因此眼前利益屈服于长远利益.这种短期利益行为构成了一定氛围,致使赤峰市民营企业整体都忽视企业创新问题.

2.2 赤峰市民营经济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2.2.1 区域合作动力不足

赤峰市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赤峰市资源禀赋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并且在政府主导下区域合作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自2007年开始,承德市、赤峰市、朝阳市和锡林郭勒盟成立区域合作组织,在社会经济领域开展多项合作.这一合作模式优化配置了区域内部资源,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集群经济效益凸显.2009年,“三市一盟”扩大为“五市一盟”,也就是在“三市一盟”的基础上,增加了锦州市和唐山市.从而,多边地区经济合作雏形初显.在“五市一盟”区域合作峰会期间,与会各市(盟)吸收张家口市和秦皇岛市为区域合作组织成员,并邀请阜新市和葫芦岛市加入本区域合作组织,“五市一盟”区域经济合作体扩大到“九市一盟”区域经济合作体.“九市一盟”区域合作组织构建以来,已经成功组织了三次峰会,在能源、交通、旅游、教育、文化、科技交流等方面开展区域性合作,合作领域与合作层次不断拓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在政府主导型的带动下,赤峰市民营经济的主体—民营企业,在区域合作中动力不足,依旧延续行政区经济的发展路径,区域外部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生产方式并没有及时的吸取,小农经济意识明显.同时,赤峰市民营企业之间产业链连接不明显,也就是赤峰市民营企业独自生产经营,粗放型经营方式.导致民营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接断裂.合作意识不明显.最终,赤峰市民营企业无论是区域外部,还是区域内部合作动力都明显不足.

2.2.2 产业集聚效应比较差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将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二者结合起来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指产业成群、围成一圈集聚发展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区内或地区间形成的某种产业链或某些产业链.

赤峰市民营经济不尽发达,民营企业尚未形成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链或产业体系.赤峰市民营企业属于粗放型经营阶段,各自生产经营,缺乏集群概念.赤峰市民营经济中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比较多,企业之间不相关联,因此各家企业的制造成本都比较高.最终,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速度比较慢.

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集群在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带动作用动力不足现象明显.究其原因是被带动企业或部门,在生产经营中商业信用比较低.信用低影响到龙头企业的商誉.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龙头企业的产品质量.从而导致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集群的信用经济受到损失,必然使产业集聚效应下降,或者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赤峰市有诸多工业园区,在产业集聚方面体现不够理想.产业集聚效应也比较差.

2.2.3 产学研平台薄弱,企业战略联盟缺乏

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中,产学研尚未形成统一的合作体系,也就是产学研相互孤立存在,导致产学研缺乏粘合度.这种孤立现象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制约赤峰市民营经济的竞争优势.

赤峰市民营企业之间也是缺乏合作机制,彼此之间难以建立合作联盟或产业联盟,这就表现为赤峰市民营经济重复建设的现象明显,也就是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延伸尚未构建.与大企业之间没有建立战略联盟.

3 对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3.1 赤峰市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对策

3.1.1 以现代企业制度建构民营企业

从国际经验看,家族式管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企业管理的自然形态,它将长期存在.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更多的大中型企业选择了开放股权结构,实现资本社会化,引入现代企业职业经理制,并通过深刻的企业制度变革和管理创新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成功的国际经验值得借鉴.在企业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中,民营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

家族式经营模式促使赤峰市民营经济非均衡的发展态势,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分封闭性产权方式向开放性产权方式转化,同时产权制度要规范化,也可以说是一元化的管理主体向多元化的管理主体转化.多元化的管理主体落实在人才上将是人才的市场化,市场化的人才将打破家族经营模式,也就进一步引入职业经理人.从而进一步理顺民营企业的种种弊端.这就需要做到如下方面:

第一:产权制度创新

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就是建立产权制度,这就要求赤峰市民营经济所主导的民营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1)引进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的管理需要现代经营理念的人才,职业经理人的引进是为民营企业在管理创新的第一步.职业经理人组建先进管理和经营团队是民营企业突破家族式经营模式的着力点;(2)股权多元化,个人占有全部股权是民营企业的基础,这一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民营企业的壮大,总量上民营经济无法壮大和发展.股权多元化是为了壮大民营企业.因此就需要吸引外来股权,包括员工股权、企业科技人员股权、社会投资者股权以及经营者股权;(3)合理的股权结构,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要合理,否则将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股权大体可以分为:个人股权、家族股权和其他股权等.股权结构要合理,这有这样才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新和创造性.

第二:管理制度创新

企业管理工作涉及面很广,包括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等诸多方面.民营企业处理好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管理制度创新.使管理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1.2 丰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赤峰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赤峰市民营企业应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创构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培育,重在建设.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有新思路和新突破.首先,创建学习型企业组织,培养企业联盟文化.文化是企业竞争的动力和创新的根源.学习型企业组织为民营企业在产业竞争中,提供新思路和新知识.其次,企业家文化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企业文化实质是企业家文化的体现,是企业家综合文化的表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将少数人的思想变成企业团队的整体意识,把企业价值和经营理念内生拓展统一的企业行为,从而提升民营企业的文化力.第三,民营企业员工文化建设是民营经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员工是民营企业的主体,主体效应的发挥是企业凝聚力的表现.是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外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吸引力,可以留住人才并且用好人才.从而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这就是企业员工的主体效应.这一效应的扩展就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伸.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1.3 完善创新体系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性企业还是资本密集型企业都需要创新.创新分为: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因此创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企业不断完善这一系统.这是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3.2 赤峰市民营经济外部环境发展的对策

3.2.1 加强区域合作,建构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可以分为区域内部和区域外部.对于区域内部而言,区域的合作,不会削减赤峰市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反将会壮大赤峰市民营经济整体实力.因为区域合作,可以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利用资源禀赋的优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对于区域外部而言,加强区域合作,可以借鉴区域外部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有助于赤峰市民营经济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建构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进一步增强赤峰市民营经济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进一步提升赤峰市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壮大区域经济的经济增长实力和区域经济的影响力.

3.2.2 发挥集聚效应,实现创新

民营企业集群的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创新,使得集群的网络组织结构一方面能够契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另一方面又能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民营企业集群内的一些文化基础不高的员工,有能力完成较高难度的技术创新,通过对传统设备的改造和技术革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民营企业集群中的员工很多来自于农村中的精英,使民间的智力和财力资源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创意的可能.重要的是,各种信息、知识和创意由于亲缘、地缘的关系,在民营企业集群内通过人脉网络得以迅速传播和交流,使每一种创新都能迅速扩散开来,并不断得到升级和完善.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形成,吸引劳动力要素的集聚,并带来信息、知识和创新的交流与扩散.

在民营企业集群内,人们不会把自己的创新成果和技术诀窍对外保密,这是因为集群内每个企业的发展都得益于集群的规模经济和集群知识外溢为基础的相互合作.集群网络框架结构产生的动因,就是合作需求的存在,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集群网络来组织企业之外的生产要素,包括通过市场获得原料,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劳动力资源,通过其他要素市场来获得生产工具、技术、服务,以及通过与同行的正式和非正式交流获得信息等,这些复杂的交易过程对群内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即由于专业分工和协作部门的存在,使每个企业都可以节约投资和降低成本,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效益.

产业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企业、相应辅助机构,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都会在空间上相应集聚,形成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构成了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集群的形成使政府更愿意投资于相关的教育、培训、检测和鉴定等公用设施;另外,这些设施的设立又明显地促进了集群内企业的发展.公共物品共享使资源在产业集群内具有更高的运用效率.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区域品牌.“区位品牌”即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如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时装、瑞士的手表等.单个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然而企业通过集群,集群内企业的整体力量,加大广告宣传的投入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容易形成“区位品牌”,从而使每个企业都受益.区位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它是一种珍贵的无形资产.这种区域品牌是由企业共同的生产区位产生的,一旦形成之后,就可以为区内的所有企业所享受.因此,区域品牌同样具有外部效应.这种区域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确定合适的销售价格,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区域品牌共享大大增强了集群内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

3.2.3 产学研一体化,构建产业联盟

产学研一体化是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实现赤峰市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建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优化资源配置,见了合作创新的风险分担和收益双赢的共享机制.同时,建立赤峰市民营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展开重大技术创新的突破研发,实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在创新合作中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1〕赤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2010.

〔2〕李国荣.民营企业管理创新探索[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10~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李维安.中国民营经济制度创新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厉以宁.论民营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徐瑞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综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F121.23

A

1673-260X(2013)08-0062-04

猜你喜欢

赤峰市集群民营企业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