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
2013-07-12孟凡超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孟凡超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9.9%,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备受世界瞩目,被世界各国称为“中国的奇迹”。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产生了质疑,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日益激烈。中国经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为特点,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同我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有关。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很多问题,比如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差距巨大等,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产生了直接影响。
一、经济增长方式选择的客观依据
1.经济增长方式选择与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
社会生产力水平对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决定作用。资本积累和资本对劳动比例的提高是工业化早期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方式。这一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在要素投入增加和要素组合方式变化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主要着眼于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密切联系的外延性扩大再生产。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降低了平均利润率和劳动就业率。依据资本有机构成变动的规律,马克思提出了工人贫困化的定律。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科学技术获得较快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这一时期服务业发展迅速,超过工业发展速度,西方工业化国家并没有进入到重工业化阶段,重工业并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向轻型化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增长不再依靠资本积累,而是通过提高效率来推动经济增长。
2.增长方式的选择应立足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
世界各国在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阶段方面都存在着不同,这也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了较大差异。赫克歇尔.俄林提出了以模型为基础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具有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那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这个国家的比较优势。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之间能够开展有序的国际贸易,正是对比较优势原则的体现。所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选择经济发展方式时,就有需要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国际环境予以考虑,也对本国的比较优势予以重视。依据本国的比较优势,来选择适合本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便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未来经济体制改革中对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明确规定:(1)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国有企业管理,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更新,推进国有经济发展;(2)中央政府及其直属机构负责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和经营管理;(3)政府的改革活动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这些活动包括国有企业的管理、资金的筹措等,要遵循市场规则。在经营国有企业的时候,政府参与了配置了社会资源,使得资源配置的效率获得了提高。而对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要从工商、税收、市场进入、审计和行业进入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将市场经济对企业的约束体系进行规范。
2.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一直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生产资金、能源材料、劳动力资源、交通运输能力和科技成果造成了严重浪费,使得整个国民经济国际竞争力不足。可见,粗放型经济是一种资源严重浪费、市场竞争力不足的经济。在技术条件落后,管理方式落后的经济条件下,如果仅仅依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不是长久发展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不能够让中国的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不能很好的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所以,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粗放型转变到集约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建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让市场充满活力,以便更好的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优胜劣汰,促进劳动者素质、企业素质、经济结构、产品和服务素质的优化。
将现有基础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将投入产出效益提高,大规模改造现有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系统、原有企业物质技术基础和企业的经营机制,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部门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区域布局结构和教育结构,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有效提高。还要着力提高国民整体素质,通过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使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增加。比如着力应用产业技术,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同重点建设项目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研制开发重大技术装备;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另外,还要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合理经济规模的要求,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改革流通领域,使流通效率提高等等。
3.从物质型向知识型转变
传统的物质经济中资金、设备和有形资产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作用,其经济增长方式是在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金日益缺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在知识经济中,对经济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智力和无形资产的投入,经济增长方式是在知识、信息和智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经济同传统物质经济有着本质,不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不依托自然资源获得经济增长;而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产业,依托智力资源来拉动经济增长,能够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就是知识经济。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进行转变,从物质性转向知识性。知识经济的最大特征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对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对传统产业和世界经济面貌发生着迅速的改变,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重组,使社会不断向信息化防线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物质型向知识性的转变,就必须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让工业化将物质基础和能量提供给信息化,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相互补充和相互推进。对一般性的先进技术进行运用并不是中国现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而是要大力发展和运用高新技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所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物质型转变到知识型就是十分必要了。
[1]李岚红.论我国基于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调整[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2]王一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8)
[3]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11)
[4]朱富强.中国社会经济的现实困境:市场、政府双重失灵及其相互强化效应[J].当代中国研究,2010,(3)
[5]林卫斌,陈彬.经济增长绿色指数的构建与分析:基于DEA 方法[J].财经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