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面部线状IgA大疱性皮病一例

2013-07-12贾祎鹏贺镜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皮病疱性线状

贾祎鹏,贺镜宇,唐 平

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主因面部反复出现红斑、水疱伴瘙痒6年,加重10 d,于2012年1月31日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确诱因双侧面部出现较多小片状红斑,其上出现数个绿豆大小水疱,伴有瘙痒。水疱逐渐增多,局部水疱破溃、渗出、糜烂,瘙痒严重,影响睡眠,1周后水疱结痂可自行愈合。但红斑、水疱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好转时面部水疱可完全消退。曾于多家医院诊断为“湿疹、水痘、日光疹”等。皮损发生与饮食、环境、季节等无明确关系。10 d前患者面部再次出现大量红斑、水疱,瘙痒明显。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特殊疾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患者。患者无谷胶过敏性肠病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部散在小片状水肿性红斑、丘疹,多为小指甲盖大小,部分融合成片,在红斑上和正常皮肤上均可见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亮,尼氏征阴性,水疱的排列无规则,水疱破溃处见有小片潮红糜烂面(图1a,1b),少许透明渗液,可见散在小片黄色痂皮附着,余皮肤黏膜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分类计数4.4%(0.5%~5%);面部水疱渗液真菌涂片和培养均为阴性。面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基底处见粒细胞脓肿形成,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少许嗜酸粒细胞,基膜缺失,累及真皮浅层(图2a-2d)。直接免疫荧光显示:基膜带IgA呈线状沉积(图3)。诊断: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图1 成人面部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患者面部皮损

图2 成人面部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患者面部皮损组织病理

治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沙利度胺50 mg每日3次、雷公藤多苷20 mg每日3次、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口服,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1周后患者水疱完全消退,红斑、丘疹减轻,瘙痒症状明显好转,继续口服沙利度胺50 mg每日3次,雷公藤多苷20 mg每日3次,水疱未见复发。

讨论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是由Chorzelski等在1979年首先命名[1],是一种慢性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首先报道见于儿童,故又称为儿童良性慢性大疱性皮病。本病的发病原因不明,药物、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恶性肿瘤均可能诱发本病。药物诱发本病的报道中最常见的是万古霉素[2],其他药物诱发也见有报道。该病临床表现似类天疱疮和疱疹样皮炎等大疱性皮肤病,容易误诊,需经免疫荧光检查来鉴别。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大疱性皮肤病除常规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外,应做免疫荧光检查。

本病常因误诊而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对本病治疗及预后帮助不大,且常易引发高血压、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理论上,线状IgA 大疱性皮病治疗首选氨苯砜。我们对本例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口服沙利度胺片、雷公藤多苷片,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并未服用氨苯砜和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皮损在1周之内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可见相对温和的治疗手段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验证了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有自行缓解的可能。因此,本病诊断明确是对症治疗的前提,同时要慎用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药物,避免过度治疗。

图3 成人面部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患者面部皮损免疫荧光

[1]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 [M]. 3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1-812.

[2]Egan CA, Zone JJ. 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 [J]. Int J Dermatol, 1999, 38(11):818-827 .

猜你喜欢

皮病疱性线状
无取向硅钢边部线状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热轧卷板边部线状缺陷分析与措施
延边地区红松人工林烂皮病初步调查
建昌县核桃烂皮病的发生与防治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线状生命
22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皮损处理临床回顾
4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初次住院患者临床回顾性分析
中华鳖常见病害图谱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