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教育

2013-07-10黄琴

卷宗 2013年8期
关键词:人格教育民办高职院校学生

黄琴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人格教育的含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教育途径。更好为社会地发展和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人格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民办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多,然而民办高职院校肩负着不仅要培养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外,还要非常注重这些高技能人才的人格教育。在学会做事之前,要懂得怎么样学会做人。所以培养学生具备健康道德人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人格教育也是重中之重。

1 人格教育的含义

人格教育就是着眼于每个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而要真正达到发展的全面与和谐,就不能不着眼于每个人的人格塑造与提升。因为在哲学的层面上,人格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状态或生存样式是人的最高生存方式的表征。它表示着人之为人的现实历史规定,标示着人之所以如此这般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依据所在。基于此,笔者试图这样来定义“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道德、精神品质,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影响、心理训练、心理建构、品性培养等方式与方法提高学生整体心理发展水平,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使受教育者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巨大潜力,把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和对社会的最大影响作为人生的追求与乐趣,使每个受教育者的人格都得到塑造与提升,最终形成健全优良的人格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

2 高职院校学生道德人格的基本状况

2.1 认知方面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华民族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带来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人生价值观也经历了一场除旧布新,尤其是高职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已不再是过去的单一价值理念,而是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1.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各种思潮不断的涌入,高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之中,在信仰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大学生的信仰呈现了不稳定的现象,调查中反应出许多学生的人生目的是金钱第一,许多高职大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尽管学生也赞同报效祖国,造福人民。但在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走好人生道路的问题上,许多学生则陷入了迷惘,有的甚至持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如有些学生认为人生就是吃喝玩乐,这些都表现出了当前高职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的不稳定态势. 2.社会交往以自我为中心。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发现与人交往的规范发生了变化,许多学生认为与人交往的前提条件就是利益,针对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许多高职大学生交往没有安全感,认为别人不可信,只有自己可信,在交往中自认为很成熟,交往带有功利色彩,他们集体观念淡薄,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3.价值本位观念的为我性。高职大学生一方面表现出积极向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朝气,个性张扬,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自卑、颓废、迷茫、叛逆,他们渴望成功,但实际行动又不愿意吃苦。

2.2 行为方面

许多高职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行为举止比较自由散漫,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3 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教育途径

3.1 做好大学生的第一堂入学教育课,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要解决高职生对大学生活环境适应问题,应从入学教育开始,通过军训严明纪律,并加强安全法纪教育,增强责任意识。以专业教育为导向,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新生了解和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明确奋斗目标,完成角色转变教育。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高职新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其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强,即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而学习。

3.2 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目前,课堂教学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多数是以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为主,)形式与内容上比较单一,民办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偏重于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少,为此我们要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手段。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是政治报告、个别谈话、政治学习、参观典型、生活会等。现在这些形式都要变革。要注重学生个体生活经历的启示,自我阅读的感悟,集体活动的熏染,灾难事件体验,重大国际、国内事件的激发,历史知识的启示和理性思想方法的引导等灵活有效的教育形式。教育者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事无定规,与时俱化”。在教学中运用多样方法的灵活性,体现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现演绎逻辑过程与归纳逻辑过程相互变换。在思想上积极向“不设防的地段”发动,向典型性的核心问题延伸。面对教育对象,主动划分其思想层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座谈会、“心灵广播”校园栏目、社团活动、班级户外活动、校园竞技活动、主题班会、心理电影赏析、相关心理健康的选修课等,来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强化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心理压力;在内容上,我们要尽力选择那些与学生实际紧密相关、喜闻乐见的事例或者案件、影片等,要将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各种有趣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课外,专职的心理教育老师利用心理咨询室定期对有问题学生有效地疏导。

3.3 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准则及其意义的感性与理性认识。要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理解道德知识,道德知识的理解就是使学习者了解具体道德规范、准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范与准则。首先,要密切联系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调查了解其业已形成的道德认知以及对现实的需要,帮助他们消除接受正确的道德知识与规范的心理障碍。其次,要不断优化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教育者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赢得教育的主动权,使受教育者“见贤思齐”。再次,要致力于拓宽道德知识领域。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辨析诸如知识与技能、俭朴与吝啬、理想与现实等问题。

4 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更要有健康的人格。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处在高等教育的最底层,他们所面临的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专业选择与学习的适应、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恋爱中的矛盾等,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人格状况值得我们重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高职生有较高的心理素质以应对新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挑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格教育问题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宗荣;谈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及思想教育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熊宗荣;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中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1期

[3]何瑞麟;罗澄清;民办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5期

猜你喜欢

人格教育民办高职院校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强化人格教育
学生写话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职后培训激励制度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