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五名工程”浸润孩子的心田
2013-07-09葛晓敏
葛晓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围绕“五名”工程,我们进行了艺术化、趣味化、多样化的环境创设,让环境真正发挥其教育和娱乐作用。想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吗?请和我一起走进幼儿园。
一、“民俗风情街”——营造民俗氛围
也称“民俗风情廊”,即利用走廊、横梁,教师和孩子们共同进行环境的创设,共分为三层面。
1.长江美
底楼的主题是“长江美”,我们用麻绳编织成网作为背景,分别呈现鱼、蟹、鸟、人、芦苇五个内容:那是孩子们用快餐盒和蛋糕盆制作的各种长江鲜,用一次性杯子涂上颜色变成螃蟹,让人垂涎欲滴;凭孩子们自己的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鸟,再加上几个用草“盖”的鸟窝,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出自己的各种动态,再放上几把用竹子做成的小梯子,尽显江南水乡孩子们的活泼热情;拾些芦苇,将其固定在网上,再放上几只篮子,是否会让人想起芦苇荡里人们舒适、宁静的生活呢?
2.民俗风
欣赏完了“长江”,该去二楼看看“民俗风”了。北楼是一些蓝印花布制成的挂饰,南楼是一些旋转的挂饰,上面吊着各种吉祥物和吉祥语卡片——稻穗和“五谷丰登”、辣椒和“红红火火”、花生和“快乐健康”、中国结和“吉祥如意”。表现出中国民间艺术的古朴与典雅。
3.民族村
三楼的“民族村”让人走进一个多彩、梦幻般的世界:“傣族馆”“藏族馆”“蒙古族馆”“汉族馆”“维吾尔族馆”,馆与馆之间以各民族的象征建筑相隔,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着实过了一把“畅游民族村”的瘾。在这样一个具有浓郁气息的民族氛围中,在这样一个孩子们亲自参与的优美环境中,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充分地激发,他们在欣赏的同时更会积极地去探索。
二、“民俗风情室”——凸显民族艺术
每个活动室的布置也是精彩纷呈,让人领略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有的教室以红色为主基调,称之为“喜洋洋”;横梁上挂着一串串“年年有鱼”的饰品,那些鱼可是孩子们亲手绘制的;午睡室的护栏上是红色、象征吉祥的剪纸,好一派喜庆;有的教室以蓝印花布为主基调,称之为“水乡情”:上面写着一些欢迎词,好一股淡雅;有的教室是以民间艺术为主基调的,称之为“民间乐”;墙上是KT板做成的鱼和扇子(孩子们画的鳞片就成了鱼鳞);连晨检牌也是“年年有余”……好一种情趣。这样的一种集知识、艺术为一体的环境,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促进了孩子们的认知发展,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民俗风情区”——展示特色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如果将“民俗风情”渗透在游戏里,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韵味呢?我们在游戏区的环境布置、材料准备、游戏主题、游戏过程中大胆尝试、积极创新。
比如小吃店里,我们用蓝印花布做成桌布、服务员戴的头巾、墙上的壁画,创设一种“农家乐”的氛围。准备的游戏材料有我们张家港的特色小吃:拖炉饼、高庄豆腐干、豆腐花、長江鲜等。开展“风味烧烤”的游戏:先看菜牌上的烧烤种类进行点餐,然后找一张面对面的座位坐下,边烧烤边聊天,再品尝美味的佳肴,多新鲜、多惬意呀,这可是孩子们特别钟爱的游戏。这样具有“民俗风情”特色的游戏不仅能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而且能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让他们受益匪浅。
四、“民俗风情活动”——丰富主题教学
围绕“民俗风情”,我们大班还开展了丰富的主题教学活动。活动《小小京剧迷》,以认识京剧中人物的扮相为主;活动《有趣的皮影》,以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皮影为主;活动《有趣的泼水节》,以了解泼水节的有关活动和来历为主;活动《傣族风情》,以了解傣族人文风情为主;活动《美丽的西藏》,以了解西藏民族风情为主;活动《草原上的线条》,以欣赏音乐,了解草原景物,并进行动作表现为主。这些活动蕴含了浓厚的民俗文化,对教师来说是一次知识的提升和能力的考验,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和情感的激发,有什么比产生情感共鸣更让人感动的活动呢?
陈鹤琴说:“怎样的环境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在充满情境性、感受性、实践性、娱乐性的“民俗风情”的环境里,让孩子们体验感受、耳濡目染,能滋养创意、激发灵感、陶冶情操、开阔眼界,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得到知识的启迪、获得能力的提高。用“民俗风情”来感染孩子的情绪情感,用“名作名著”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用“名曲”来组织孩子的一日活动,用“名画”来增强孩子的审美意识,用“名片”来唤醒孩子的生命感悟。让孩子们的心田时时浸润在“五名工程”的氛围之中,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体会人类文化的博大与美好,从而在孩子的心田播撒爱的种子——对家乡的爱、对祖国的爱,进而升华为对全人类的爱。我想,这就是我园实施“五名工程”的目的所在。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