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7-09廖淑萍
廖淑萍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企业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介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具体工作实践,提出了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对策,就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书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026-02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中,进而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并进行监督,它既是一种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又是现代技术参与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
在会计电算化出现之前,我国普遍采用传统手工记账的方式来进行财务核算,这样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非常复杂和繁琐。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采用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引入对会计工作有深远的意义,它解决了手工记账的繁琐以及时效性差的问题,减轻了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向着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经过40多年的实践,我国会计电算化先后经历了尝试阶段、自主发展阶段和有规划的稳步发展阶段,目前已进入新型的管理型会计软件阶段,正逐渐走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业务和人力的有机结合。会计电算化的引进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存储方式、处理方法与程序,对于整个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有巨大影响,一个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正处于从专用会计软件到商品化会计软件、从单一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到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型会计软件的过渡阶段,担负着推动广大企事业单位向管理现代化转变的任务,虽然总体的工作前景看好,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
1.1 偏核算轻管理,总体水平较低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仍然使用的是一些自行开发的简单核算软件,或是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电算化系统,使用专业的“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相对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由于国内大部分单位只强调报账功能,对软件的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等内容需求较多,而并不重视管理功能。所以,大部分电算化软件开发商提供的具备管理型功能模块(如成本核算、预算、分析等)的内容及设计都很简单,功能也不够全面,限制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功能的应用。
所以,我国现阶段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而并未实现管理会计的电算化,并不能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
1.2 电算化软件存在的局限性
1.2.1 通用性和兼容性较差
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初始化工作量较大,大部分企业在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很难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也给软件的通用性带来了考验。
国内的电算化软件之间通用性较差,各个软件公司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并且对技术进行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这样就很难在不同系统上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不能做到无缝对接,与企业内其它管理子系统也很难集成。
例如,有的财务软件在年终结帐前强制要求备份,有的财务软件有反结帐操作,有的财务软件对机内已作废的记帐凭证不保留痕迹,这些功能上的差异也导致内部控制缺乏共性,致使内部控制难度加大。
1.2.2 数据安全缺乏保障
财务信息是企业机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目前大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商对系统的各类数据文件并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只是针对软件本身(例如采用操作密码、声音监测、指纹辨识等检测手段和设置操作权限等限制手段),但会计数据仍以开放式的关系数据库格式保存,懂得数据操作方法后很容易进入数据库进行非法篡改。所以,这些软件厂家设置的各种权限和检测手段并不能够真正的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密。
另外,会计电算化对计算机的使用环境要求很高,意外的机械故障、突然断电或操作失误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计算机硬件失灵。另外,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导致系统的可控性降低,一旦被病毒侵入或黑客攻击,数据就存在泄密可能,使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
1.3 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在由传统的手工记账系统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转变过程中,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形式、对象和范围的变化容易导致内部控制制度薄弱。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相比,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可以被任意复制、伪造、销毁,一处数据错误可能重复出现几次,从一个环节蔓延到其他环节,进而导致整个系统数据失真。另外,因为计算机不具有对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能力,会使不合法的业务和数据游离于企业内部控制之外,这也给内部控制带来困难。
2 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1 领导层观念转变不到位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内部的普及不仅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标志,也是企业生产方式的一种实质转变,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然而,由于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性较强,很多管理层的领导并不真正领会会计电算化的优点,并未将会计电算化的升级改造和推广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加以部署,这对会计电算化的规划、安排和落实都带来了影响。
2.2 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亟待提高
会计职业的专业性极强,要求电算化操作人员不仅要熟练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和财务软件方面的知识。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既精通财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企业电算化中级人才相对缺乏。
我国会计行业从业人员达2 000万之多,受经济落后、教育水平低、计算机普及率不高等条件的影响,有些地区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大多只会机械的操作财务软件,缺乏硬件知识和维护技术。
另外,会计电算化工作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知识,很多电算化软件操作人员在短期培训后就上岗,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而且,短期培训内容多为一般的电算化操作技术,对电算化管理、电算化组织与电算化实施等较高层次的工作涉及不多,所以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常常出现知识盲点。
2.3 相关法律和法规制度不完善
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然而,会计电算化工作一直是法规的盲区。从1994年开始,财政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法规。然而,不少已经实行的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乃至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门,都对上述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所知甚少。
3 解决会计电算化问题的对策
3.1 强化从业者的认识
要解决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要推进从业者观念上的改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从业者对电算化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才能促进他们转变思想观念,为推广普及会计电算化打下基础。
企业负责人是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一个重要主体,起到核心作用。因此,在实施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应该积极组织宣传工作,提高员工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更新信息化观念,有效地组织实施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
3.2 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企业电算化复合人才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在职培训、继续教育、技术交流等途径培养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内部会计电算化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挖掘和培养企业内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具体措施如下:
①夯实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基础即为基本会计准则和原理,因此,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仍需加强基础教学,注重基础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教学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授,以及对相关人员编程能力的培养。
②鼓励社会实践。坚持理论结合实践,企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软件公司等会计职业界和学校紧密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和沟通机制。
3.3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①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对会计工作者的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以及权限划分等给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软件设计与开发人员与业务操作人员独立工作,职责分离。
②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安全管理。将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独立于其它部门之外,同时,电算化系统的操作口令和数据库管理口令相互独立。另外,还应建立健全各项控制制度,如上机操作登记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等。
③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做到及时归档和安全保管,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的所有文档资料和软件程序都应作为会计档案归档,使用可靠的存储方式实现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进行异地保管。
④业务程序标准化。会计核算控制是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保证账务处理正确性、规范性和真实性。原始凭证必须经过审核后才能录入,并经过相应的权级审批。不正确的业务必须更正并删除,还要严格执行复核制度,保证计算机账务完全正确。另外,会计数据输出必须进行严格审核并签章,进行会计数据日备份和月末备份,并坚持双重备份制度。
3.4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以及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会计电算化不断出现各类新问题,国家应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相关法规,通过各类法律法规增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约束,加强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宏观管控,促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之路。
4 结 语
综上所述,实现会计电算化既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之路,然而,我国目前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变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加强合作和互动,力争共同推进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更新.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