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肾法治疗继发性痛风的临床观察
2013-07-09王育东
王育东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站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051
因慢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痛风 (高尿酸血症)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但初期因原发病或患肢症状不明显常被忽略,多数病人在患肢疼痛加重后被查出。在治疗过程中也带来很多矛盾,不易控制,用药选择性较窄。在治疗时从健脾益肾入手,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取得了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999年3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24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87例,男性171例,女性16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6.5岁。对照组156例,男性138例,女性18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9岁。
1.1 患者原发疾病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原发疾病统计表[例 (%)]
2 临床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1977年诊断标准。
3 治疗
3.1 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辨证论治,标本兼施,有效止痛,防治结合。
3.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按健脾益肾、调理脏腑、通络止痛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秋水仙碱片、别嘌醇片、碱酸氢钠片对症治疗。
4 疗效
4.1 疗效标准 显效:患肢关节疼痛消失,血尿酸值恢复正常,一年内不复发。好转:患肢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血尿酸值恢复正常,半年内不复发。无效:患肢关节疼痛没有明显好转,血尿酸值没有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偶有加重。
4.2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情况 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疗效统计表[例 (%)]
5 典型病例
5.1 纪某,男,62岁,体态略胖,面无光泽,气短痰多,四肢倦怠,腰膝痠软,食欲欠佳,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平时喜肉嗜酒,喜热恶寒,患肢皮色略红,麻木疼痛,时痛时止,舌淡红苔白腻,脉无力。经常服用降压药、阿司匹林片等药物。查:X片示:左膝关节骨质增生,左足骨质未见异常。血尿酸值:520umol/L。
既往史:高血压病5年,中风后遗症3年,糖尿病2年。
西医诊断: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中医诊断:历节
证型:寒凝经脉。
治则:健脾益肾,温经止痛。
方药:制附子、白术、苍术、麦芽、巴戟天、茯苓、牛膝、当归、桂枝、独活、徐长卿、桑寄生。散剂,每次10g,每日二次。
病因病机:患者久病体弱,耗伤阳气,病久入络。脾虚则生痰,湿浊为标,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肢体无力,苔白腻。肾虚则腰膝痠软,身寒肢冷,体力下降,面色无华,脉象无力。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则脾失健运,两脏俱虚之证候。
共服20天,症状消失,血尿酸恢复正常。
5.2 李某某,男,68岁,体态适中,面色萎黄,关节刺痛,肿胀,活动不利,皮色暗红。伴有心悸气短,食少便稀,腰膝酸软,精神不振,体力下降,舌暗红,苔白腻,脉涩。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片、乙胺丁醇。查:X片示左足骨质未见异常,血尿酸值:560umol/L。
既往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8年,肺结核病1年。
西医诊断: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中医诊断:历节
证型:痰瘀阻滞
治则:健脾益肾,通络止痛。
方药:黄芪、杜仲、茯苓、半夏、牛膝、白术、丹参、薏苡仁。散剂,每次10g,每日二次。
病因病机:该患体弱多病,先有阳虚,病久入里导致脾肾虚弱,脾之运化功能失调则痰浊内生,肾司二便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缓慢,以致痰浊内聚,留滞关节,而发病。
共服15天,症状消失,血尿酸恢复正常。
6 讨论
继发性痛风 (高尿酸血症)的病情复杂,不易控制,多数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易患,是因老年人体质虚弱,血循环差,局部体温较青年人低,局部的尿酸盐不易吸收而导致患病。还因原发性疾病不易治愈,给诊治带来困难,并因初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易和原发病症状混淆。患肢多为单侧,初期血尿酸值不高,发作时升高。初期易被误诊为关节炎、滑膜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在治疗时要认真分析病情,减少服用能诱发痛风的药物,定期检查血尿酸值,针对性使用药物,减少诱发因素。
本病主要是由于疾病内耗或服用某些化学药品,内伤元气,导致机体功能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再遇诱因相加而发病。久病不愈,内传入里,阴阳失衡则累及脾肾,使温煦、运化、固摄功能减弱,出现阳虚阴寒内盛,气机凝滞之症。脾运化失调,尤是对食物、药物运化不及,脾之运化功能有所缺陷,则痰浊内生;肾司二便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缓慢量少,以致痰浊内聚,凝聚于关节,或化源不足,气血无以充养关节经脉。本病性质是本虚标实,脾运化失调、肾司功能失调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治宜健脾益肾、调理脏腑、通络止痛。叶天士曰:“新邪宣急散,宿邪宜缓攻”宜用丸、散剂型,重者可用虫类药品,如下肢重者加地龙、山甲等“地行者降”;上肢重者加蜂房、全蝎等品“飞而上行”;佐以辛香类药物,如细辛、泽兰等品,辛窜通阳宣痹以治痹阻,叶氏“佐以辛香是络病大旨”。从上述病例分析,在治疗过程中从健脾益肾入手,调理脏腑,积极控制原发病,同时降低血尿酸,促进血尿酸排泄,起到有效止痛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对局部肿痛者也可用中药外敷,促进病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