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2013-07-09曹霞
曹 霞
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太和中心卫生院,江苏 靖江 214500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较为常见的妇科肿瘤。据报道[1],2008年美国新发子宫内膜癌患者超过4万;在我国其为发病率第二的妇科肿瘤[2]。子宫内膜癌多发生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且具有典型的阴道异常出血症状,患者多可较早得到诊治,文献报道早期患者其五年生存率可达82%[3],晚期患者也有54.3%的五年生存率[4]。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12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疾病相关预后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2005年至2008年我院收治的1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年龄31~77岁,平均 (54±17)岁;绝经前44例,绝经后81例;腺癌62例,透明细胞癌13例,腺鳞癌26例,浆液性癌22例,腺癌合并肉癌2例。病理分级:Ⅰ级67例,Ⅱ级38例,Ⅲ级20例;临床分期:Ⅰ期41例,Ⅱ期51例,Ⅲ期23例,Ⅳ期11例。主要就诊症状为阴道异常出血者112例,阴道排液者11例,腹部疼痛者2例。其中肥胖者41例,合并糖尿病14例,高血压33例,子宫肌瘤9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治行手术切除,无术前激素治疗或放化疗;排除子宫内膜转移癌或同时合并其它恶性肿瘤者。
1.2 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筋膜外子宫全切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101例,子宫全切联合双侧附件切除10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8例,筋膜外子宫切除联合双侧附件切除6例。如术后病理发现存在如下指征者行辅助性化疗或放疗:①切缘阳性;②存在腹主动脉旁或盆腔淋巴结转移;③脉管癌栓;④组织学分化程度低,如腺鳞癌、低分化腺癌、透明细胞癌等。雌激素受体阳性者行激素治疗。
1.3 随访及评价指标 用电话、信件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截止至2012年6月,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并对如下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年龄,绝经,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 (FIGO),肌层浸润深度,合并症 (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子宫肌瘤),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放、化疗,激素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Log-rank检验对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 (Backward Wald)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生存情况 125例患者失访5例,随访率96.0%,中位随访时间77个月 (11~9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8.7%、83.7%。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以下因素可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产生影响:肿瘤的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P<0.05),不同亚组生存率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结果
2.2 多因素分析 Cox回归分析发现,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及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为影响患者生存情况的预后因素 (P<0.05),表2。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也叫子宫体癌,是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虽然该病有着较高的5年生存率,但其复发率高达14.8%[5],同时,对于晚期患者,其五年生存率只有50%左右[4]。早期患者虽然有较高的生存率,但仍然有超过10%的复发率[6]。所以,明确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对确定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预后生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年龄是否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其是独立的预后因素[7],但Ambros等认为不同年龄组间预后的不同与不同年龄患者个人耐受性不同、存在高危因素不同及手术方式不同,年龄并非独立预后因素[8]。本组结果表明年龄与预后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病理分期较临床分期能真实的反映肿瘤范围、判断患者预后。吴秀丽[9]认为IC期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ⅠA与ⅠB期,而Ⅰ、Ⅱ期患者要显著低于Ⅲ、Ⅳ期。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同样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10]。本研究中,分化程度越差者,5年生存率越低,与相关文献报道类似。对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一直以来存在争议,国外学者认为[11],系统的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会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淋巴囊肿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但患者也可因阻断肿瘤通过淋巴转移而获益。本研究发现,盆腔淋巴结清扫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患者五年生存率可因此获得10%的提高。
总之,子宫内膜癌患者若存在分期较晚、肿瘤分化程度低、肌层浸润深度大或存在淋巴转移者,往往预后较差;而盆腔淋巴结清扫可使患者五年生存率获得一定提高。
[1] JemalA,SiegelR,WardE,et al.Cancer statistics,2008 [J].CA Cancer J Clin,2008,58(2):71-96.
[2]易晓芳,郑文新.子宫内膜癌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l):15-19.
[3]唐洁,王蕾.子宫内膜癌Ⅱ期术后联合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85-88.
[4]李淑敏,章文华,白萍,等.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20):1587-1589.
[5]邹果芳,胡红波,胡卫忠,等.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8,22(3):254-258.
[6]南芳芳,魏双燕,刘艳妮,等.子宫内膜癌126例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10):799-802.
[7]李静,孔为民.Ⅲ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198-200.
[8] Ambros RA,Kurman RJ.Idenit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stageⅠ uterine endometeioid adenocarcinoma at hight risk of recurrence by DNA ploidy,myometrial invasion and vascular invation [J].Gynecol Oncol,1992,45(3):235 -239.
[9]吴秀丽,何英,杨开选.499例子宫内膜癌预后及随访资料分析[J].华西医学,2009,24(6):1403-1407.
[10] Creasman WT,Odicino F,Maisonneuve P,et al.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 FIGO 6th Annual Report on theResultsof Treatment in Gynecological Cancer[J].Int J Gynaecol Obsetet,2006,95 Suppl 1:S105 -S143.
[11] Geisler JP,Linnemeier GC,Manahan KI.Pelvic and para-aortic lymphad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id adenocae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 [J].Int J Gynecold Obster,2007,98: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