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区域协同物流运作模式构建
2013-07-08张梅燕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贸经系江苏苏州215009
■ 刘 桓 张梅燕(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贸经系 江苏苏州 215009)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及《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78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2.42亿,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提升至42.9%。2012年全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金额达到1259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1%。在电子商务爆发的大势之下,物流业务量也逐年上升,电子商务配送是物流业发展的市场机遇,“网购”配送已经成为传统物流业务新的增长点。然而,相对电子商务的高增长,近年来全国规模以上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和业务量的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二者增长速度反差巨大(张运通,2012)。在这样的矛盾之中,电商物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发展以电商为主导的物流业务似乎也成为了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实现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的双赢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课题。
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电子商务是物流业发展的切入点,物流业是电子商务赖以生存的重要平台。二者在不断的联系和促进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因欠缺成熟的市场规范而彼此影响制约。所以,在保障各自利益的同时,双方应积极营造和谐的产业链,努力实现双赢发展。电子商务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试图从需求角度对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进行分析,力求找到二者发展不平衡的内在原因。
(一)电子商务物流价格敏感性强
电子商务在业务流程上降低了商品的社会流通总成本,消费终端的感知价格相应降低,且与传统的零售商相比,这种价格优势非常明显。所以几乎国内所有的电子商务都是以价格低廉而获得消费者的消费阵营的转移,实现了无距离化的网络消费。但实体的商品物流配送成本就变成了消费者最关心的要素,也是消费者对各个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比较和做消费决策时的重要因素。因此,几乎所有的电子商务企业都在以低价发展电子商务规模化的同时,将物流价格作为企业低价形象的同样指标,无论是商家承担还是消费者承担,物流的费用都会被压到最低。同时,由于网络的透明化,电子商务的商品与价格同质化的趋势很明显,电商在商品同质化的环境中要想胜出,也不得不寻求或者依赖物流的差异化优势,这就对物流服务的成本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电子商务订单小额化和海量化并且配送难度高
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零售模式越来越趋向个性化与碎片化,在线支付环境下订单金额也越趋微量化。相比传统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的订单价值一般也偏小额化。而同时伴随着订单数目庞大而且分散,因为电子商务客户群庞大,即使每个客户产生一次订单,也有可观的数量。这种数量庞大,而平均每单金额微小的物流订单,往往其配送成本较高,例如网购的快递包裹需要递送到消费者手中签字确认,而消费者以个人为单位,分布极其分散而无规律,这就产生了“最后一公里”或“最后五百米”的问题。还要完成电商企业“当日送达”等承诺,难度极高,要求传统物流企业要转变自身的业务模式才能应对。
(三)地域性差异大且发展不平衡
中国各城市经济基础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不一样,特别是东部和西部、远海和内陆都有着明显的差距,电子商务成熟度较高发展较快的城市70%都属于沿海城市,这些地区的网购普及率、用户渗透率、网购频率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沿海20%的省市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据了全国总额的1/3,电子商务行业的买卖双方分布不均衡,使得物流业务呈现出明显的地域不平衡、进出件业务量不对等,大城市揽收量和派送量均比较大,而三四线城市的派送量明显大于揽收量,从而造成运输车辆往返路程货物装载量的不同,将直接导致物流派送成本的提升。
(四)对电子商务物流人性化要求高
调查显示,物流满意度已经成了影响电子商务用户体验的一大指标,也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商品与销售企业的品牌形象与网络口碑,物流人员替代了销售服务人员直接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将虚拟的电子商务网购过程集中在与物流人员交互的短时间内得到实物化验证,消费者会将对物流人员及物流商品包装等物品的印象立刻转化为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评价,冲击着消费者最直观的网购体验。因此,商家对物流的要求已经不仅限于能快速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甚至需要电商物流做到精细化、人性化及商品的品牌形象维护,这都是传统物流所不具备的。
(五)季节性与突发性需求波动性高
电子商务商品本身具有的季节性,以及节假日经济效应,综合国内消费者购物习惯等因素,从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全年的时间分布上是不平衡的,往往在促销时,交易量会有一个突然的增加,甚至有可能达到数倍之高,而短暂的季节性一过,或者促销结束,交易量又会回落到原先水平甚至更低。这对电子商务物流来说,如何处理好交易量带来的物流处理量的巨大变动弹性是个很大的考验。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现状与不足
目前电子商务物流呈现两种方式,一种是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的方式,这主要存在于B2C电子商务企业或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传统零售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的。另一种是依托第三方物流,这是大多电子商务商家及C2C卖家的选择,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也发展了多年,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而高速发展,但仍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
(一)第三方物流在电子商务物流中的困境
伴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提供的高效的物流系统一度是电子商务能够健康发展的保障,我国较早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现有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力的地位。但我国现代化物流体系起步晚,第三方物流从传统仓储和运输业剥离出来的时间并不长,企业规模小,面临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物流功能不强的窘境。但物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远远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根据对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经营环境的分析研究可见,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不高。目前从事物流行业工作人员基本上没有从业资格认证,也很少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和培训经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这也是第三方物流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快速扩张所致,而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个长期的过程,电子商务物流企业为了业绩和递送量,以及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的大单,而不得不采取降低从业人员的要求,只看业绩不看总体满意度的情况。同时,物流行业门槛降低,从业人员的薪酬制度不合理,不但加剧了行业内人员的快速流失,也忽视了对从业者的服务水平和行业道德的树立与提高。消费者物流服务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有:普通受理电话接通效率低、不能主动预约上门时间;揽收人员不能在约定时间内上门、取件时间过长、揽收人员着装不规范、服务态度差;货物丢失、物件损坏;快件不能在承诺时间内送达、物流寄递速度较慢。物流需求企业对物流服务也不满意主要有:处理速度慢、货物丢失、揽收人员程序不规范、服务态度差、随意提价及价格管理不透明,以及对问题件处理、投诉结果反馈满意度不高等,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2.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服务能力受限。目前来看,在大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物流业务量较为集中,其他地区则没有完整地电子商务物流网络,甚至稍微偏远的地区,物流企业基本上无利可图,选择放弃这些地区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的网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大中城市,营业网点覆盖不均衡,很多中小城镇不能到达,造成物流行业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据《邮政行业发展公报》数据显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2.1%、9.4%和8.5%,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1.3%、10.7%和8.0%。物流企业只看重自身企业的盈利空间,不能站在全社会需求的角度来布局物流网点和服务周到,这就导致发达区域物流企业过分集中,恶性竞争时常发生,而偏远区域、农村等区域的物流需求又得不到满足,基本上没有物流覆盖的两极分化现象。这样对物流公司的业务拓展造成限制,也限制了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
3.民营物流企业问题多,业务结构不合理。在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70%以上是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国家邮政局发表的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近年来民营物流企业发展迅速。民营物流企业业务量总计24.8亿件,实现业务收入374.5亿元;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49.4%。但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有限,没有扩大规模的发展计划,即使有也很少能实现承接能力提高到能覆盖整个物流需求市场,故民营物流公司业务量主要集中在网购市场,而缺乏具有更高利润率和技术要求的国际物流业务量。缺乏经营管理理念、粗放经营,而且大部分民营物流公司采用加盟模式,难以做大做强。
4.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与电子商务企业配合度不够。目前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在季节性促销或节假日经济时,电子商务交易量突然增长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物流公司都不同程度出现“爆仓”现象,基本上扰乱了原有的物流格局和状态,在一定时间内都得不到恢复。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物流承载量少、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导致的。而电子商务企业是商务信息化的特点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上很少看到,所以当一件商品从电子商务企业流转到第三方物流企业再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有个信息化对接瓶颈存在,这个瓶颈就是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无法与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匹配及共享,体现在消费终端就是用户体验满意度不够高,电子商务企业也无可奈何,因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很难短时间完成而且对财力、人力、技术等方面要求较高,也并非某一个物流企业能够率先成功实现全面信息化,所以这是目前电子商务物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存在的困境
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满足电子商务企业业务发展的时候,大多数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想到自建物流的方式来缓解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的矛盾,但是这种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的方式也有诸多弊端,且尚未成为能与替代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力量,究其原因主要有(孙晓燕,2012):
1.对资金要求高。自建物流配送系统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物流在整体业务中战略地位重要、物流成本所占比重大、对物流服务要求较高的大型或超大型电商企业,而这样的企业在中国也就寥寥几家,并且大型的电子商务企业目前还没有较好的盈利表现,如果将资金全部用于搭建全国性物流平台那将直接影响企业战略布局和管理决策。
自建物流的成本非常高,庞大的投资成本让大多数电商企业特别是正在投入期、发展期的电商企业来说是很难以支撑,即使一些电商企业启动了自建物流系统,也只是有限度地在一些行业领域或重点城市建立配送点,要想真正实现全国范围的普及还不切实际。
2.行业的差异性大。物流并非电子商务企业核心业务,电子商务企业在无法预测自己发展前景的前提下,很难对与之适配的物流布局做出准确规划。如果电子商务交易量达不到一定规模,物流平台就难以实现规模经济,而我国电子商务企业以目前的交易量很难支撑全国性物流网络。涉及行业竞争与商业机密,电子商务企业之间一般不会互相共享其自建的物流系统,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主营业务分化,多元的发展使得决策者需要处理越来越多样化的事务,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可能会有所下降,通过企业内部权威来配置资源,管理成本可能极高。而且电商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物流的建设速度,一定时间内,自建物流系统是无法发挥作用的,这其实是违背市场规律的过渡性方案,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3.重复建设浪费严重。自建物流不可能覆盖全部范围,城市乡村二元分化,造成重复建设。按照电子商务与网络购物发展的不平衡性,即使有能力自建物流的企业也只是会选择将自己的物流中心建设在一线城市,对于二三线城市及乡村是绝对不可能覆盖到。或者根据自身产品特点进行物流网点的铺设,这对整个社会物流的贡献并不大,往往造成了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而且全社会的物流效率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图1 电子商务环境下区域化第三方物流协同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区域协同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区域化的第三方物流协同运作将一定区域如长三角经济圈及一小时城市圈等经济区域内,由各大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建立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企业利用信息化的优势负责收集整理物流信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有统一服务规则的环境下负责实际物流运作,然后在由区域协同物流运作平台整合物流资源、优化供应链,并提供整套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环境下区域化第三方物流协同运作模式—物流协同运作平台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信息供应商、通讯商与软件供应商等建立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物流集成平台,是一个区域性的供应链集成商,用于提供物流信息共享及物流运作调度与管理等服务,是物流供需双方和第三方物流的整合平台(鞠颂东,2012),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该平台具有的中心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信息收集功能,该部分主要面向注册企业进行静态信息的采集和动态信息的实时更新,该平台注册的企业包括两方面:一是物流运单的需求方电子商务企业,二是物流运单的供应方物流快递企业。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物流市场需求信息,货运能力信息,货运配送信息,企业基础信息等,采集后的信息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清洗与筛选并归类整理,借助平台的大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为平台的协同运作搭建好信息化基础。第二,物流业务运作功能,这是平台最主要的部分,根据业务流程大致可以划分为物流信息管理、物流需求管理、物流运作管理三个方面。基础信息管理主要是管理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及网络购物消费者地理位置等基础数据信息,包括平台运行的物流相关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物流企业货运能力信息、物流车辆基本信息、物流路线等。物流需求管理主要用于物流承载商和电子商务企业之间提供物流需求信息的管理,将基本物流需求数据筛选、分析、归类并为物流订单生成准备相应数据,甚至可直接从物流货物源头—电子商务企业商品订单信息系统里即可挖掘物流需求及物流需求预测管理(汪文杰,2012)。物流运作管理是指物流定单生成后的物流方案生成,物流定单撮合,物流配送调度和物流状态跟踪。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区域协同物流实施建议
以政府引导建立的物流园区及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随着政府和地方部门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期望与认识的加深,以及认识到物流的发展对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加剧,各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平台上下大力气建设,特别是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和地理位置优势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也陆续开始出现,以政府牵头作为区域物流园区的支持者,行业协会作为物流协同运作平台建设的推动者,龙头企业参与建设并逐步形成完善的协同服务模式,逐步形成“园区”、“平台”和“服务网点”全方位立体化的格局,结合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与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并结合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组成的自下而上的体系结构,这样综合性高,共享性强的平台有助于最高效地发挥协同效应。
从资源分配与成本分摊来实施区域协同物流运作机制的创新。物流协同运作模式的实施需要在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企业合约签订等有限资源上进行重组与优化配置,并考虑到参与协同运作的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的个体企业利益增加,在进行协同物流平台的机制建设上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即基于资源共享的网络协同运作机制和基于运作成本分摊的网络协同机制上进行深化与创新(吴文征,2013)。这对提升协同平台的物流服务效率和协同效果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区域协同中心建设的必经途径。
统一规划平台建设,充分考虑到物流网技术发展对协同运作的促进作用。随着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物流协同运作平台的数据的收集及处理上将发生革命性的突破,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链协同处理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快递企业之间将形成非常自然的业务流协作就如同完整企业的各个部门协作一样(王进富等,2013)。并根据物联网物流体系结构的发展布局区域协同物流中心的发展方向。促进现代物流业健康、有序、高速发展。
结论与展望
区域化的物流协同中心可以实现最少资源浪费与最大效率的物流建设与运作,并可以让目前运作良好的大量的小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得以规模化与统一化,同时允许差异化竞争,提高增值服务,同时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发挥规模效应。在一定区域内将整个区域物流过程可以融合为一个整体,提高整个区域物流的运行效率,不管是面对电子商务商家,还是电子商务消费者,还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都会产生一个多赢的局面。配合物流网的发展和移动商务技术,这样的物流协同中心的效果将更加明显,也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张运通.第四方物流在C2C 电子商务中的可行性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
2.孙晓燕.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现状及对策-基于企业边界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2
3.Hoong Chuin Lau,Yam Guan Goh.An Intelligent Brokering System to Support Multi- Agent Web- Based 4th-Party Logistics[C]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ol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2
4.鞠颂东.物流网络协同运作与北京市物流业健康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
5.汪文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物流协同中心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2
6.C. Y. Lin, "Factors affecting innovation in logistics technologies for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 in China,"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2, pp. 22-37, 2007
7.Qin Zhu, Fung, R.Y.K. Design and analysis of optimal incentive contracts between fourth-party and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 Automation and Logistics (ICAL),201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15-17 Aug. 2012
8.吴文征.物流园区网络协同运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3.4
9.王进富,张颖颖,张永合.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框架研究[J].物流技术,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