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2013-07-08刘良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中医药发生率

刘良生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刘良生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 HBV-DNA的转阴率等方面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高HBV-DNA的转阴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肝脏出现炎症,肝细胞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此疾病在全球分布广泛,发病率在逐年提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感染率高,病情反复,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抗病毒治疗方式在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全面的应用[1],为了分析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取中药与西药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其中,男80例,女66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5.12 ±10.95)岁,病程 1~17年,平均病程为(10.33 ±2.83)年。两组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因以及工作压力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每天早晚口服替比夫定,每次剂量为 600mg[2]。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中药的成分主要有板蓝根、黄芪、金钱草各30g,党参、五味子、甘草各25g,焦三仙、半枝莲、白术各20g。针对肝郁脾虚的患者,可以适当加入栀子20g、茵陈25g,并在药剂中加入干姜20g、附子15g,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脾肾阳虚的治疗效果。针对具有寒死困脾症状的患者,可以在之前药物中加入厚朴20g、干姜15g,进行煎服。此中药方,用水煎服,一日三餐后饮服,共服用两个疗程,一个疗程规定为5周[3]。

1.3 疗效判定[4]显效:患者不良症状基本上已经消失,总胆红素、ALT已经恢复正常,患者血清HBVDNH已经呈现出阴性,HBeAgle/抗-HBe血清已经发生显著的装换;有效:患者不良症状均有所改善,总胆红素、ALT已经恢复正常,患者血清HBV-DNH已经呈现出阴性,但是HBeAgle/抗-HBe血清没有发生显著的装换;无效:患者不良症状均没有改变,患者的体征无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总胆红素、ALT异常,患者血清HBV-DNH未呈现出阴性,HBeAgle/抗-HBe血清装换失败。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研究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 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2.2 HBV-DNA转阴率比较在HBV-DNA的转阴率等方面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治疗后HBV-DNA的转阴率比较(n,%)

2.3 不良反应与依从性比较在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皮疹瘙痒、血肌酸激酶上升等方面的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有5例,发生率为6.7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有8例,发生率为11.11%,两组患者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完全依从的有62例(83.78%),对照组完全依从58例(80.56%)。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病情会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头痛心悸、易醒多梦等症状。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还不是很明确,当今最有科学依据是患者体内的HBV-DNA在进行复制活动,导致患者的细胞免疫反应上升,肝细胞病死或坏死[5]。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关键是减少病毒数量。板蓝根、黄芪与金钱草具有良好的抗病毒疗效,具有很强的肝细胞保护作用,促进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转阴。党参、五味子、甘草等具有抗炎、保护肝细胞等功能。通过抑制肝细胞的破坏,提高慢乙肝患者肝功能。焦三仙、半枝莲、白术等药物的功能在于活血益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总之给予患者服用中药方治疗,在最大程度上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以及肝组织的修复能力。

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疗效明显,在最大程度上提高HBV-DNA的转阴率,降低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可见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药物的配方非常简单,价格经济实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比较良好,副作用非常少,提高HBV-DNA的转阴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 汤静,周迪,曹斌.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6(02):478-480.

[2] 叶嫦.中药对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作用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12(33):232-234.

[3] 王琴,林智通,卢集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4(93):509-511.

R512.6+2

A

1673-5846(2013)09-0265-02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 336000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中医药发生率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