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临床研究

2013-07-08张艳红盛惠玲闫沁斌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冠脉溶栓心肌梗死

张艳红 盛惠玲 闫沁斌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临床研究

张艳红 盛惠玲 闫沁斌

目的就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院前未溶栓)。治疗组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尿激酶、胺碘酮、肝素、美托洛尔、阿斯匹林、硝酸甘油、调脂药物、氯吡格雷150万U、静脉溶栓等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冠脉再通50例,病死4例,出现并发症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0.66±2.68)d;对照组中冠脉再通14例,病死19例,出现并发症2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9.86±7.78)d,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转运途中不间断治疗与监护,以及有效、及时的院前溶栓再灌注,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大幅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AMI)易导致猝死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是常见的危重疾病[1]。我国每年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而导致心脏猝死事件屡见不鲜,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均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因此,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极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85例,女31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55岁。全部患者发病时间均在24h之内,均为院前急救患者,入选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无溶栓禁忌;发病6h以内;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胸痛持续>30min。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院前未溶栓)。治疗组患者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尿激酶、胺碘酮、肝素、美托洛尔、阿斯匹林、硝酸甘油、调脂药物、氯吡格雷150万U、静脉溶栓等治疗。对出现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等抢救措施;而对于出现心源性休克者,纠酸、止痛时,根据血压调多巴胺滴速[3]。

1.3 观察指标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出院前病死率、血管再通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为差异非常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中冠脉再通50例,病死4例,出现并发症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0.66±2.68)d;对照组中冠脉再通14例,病死19例,出现并发症2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9.86±7.78)d,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冠脉再通及预后情况(n,d)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其死亡率高、并发症多、进展快、起病突然等特点,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成功关键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确诊,而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使患者心肌的血流灌注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对于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减少心肌缺血坏死范围都极为有效[4]。①控制中枢性高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出现中枢性高热的现象,进而使患者脑损害症状进一步增加。应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置于室温在22℃左右、易于散热的环境中。将冰块放置在高热患者的腹股沟、腋部、颈部、头部等部位,给予医用控温毯,或行物理降温。同时,要注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冬眠疗法或动态体温监测,以大幅度降低脑水肿的发生率,保护细胞膜,减少耗氧,降低机体代谢率。②护理评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诉进行认真听取,同时对其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如呼吸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出汗、痛苦面容等,以此来评估患者镇痛效果,疼痛是否加重或者减轻。一旦发现术后疼痛较为明显、较为严重,应定时给药,特别是第1次给药后,应对患者的动态变化和反应进行密切观察,以便确定其用药剂量[5]。③现场心肺复苏。遇心跳骤停患者,应立即现场心肺复苏,快速气管插管,畅通呼吸道,球囊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为除颤器的到达争取时间,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心脑复苏预后。本研究中6例心跳骤停,有5例经复苏后恢复窦性心律,病情改善。总之,通过转运途中不间断治疗、监护,以及有效、及时的院前溶栓再灌注,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大幅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1] 白艳丽,胡爱丛,姚曙辉.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56例临床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2(1):31-32.

[2]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19:138-139.

[3] 茅志成.实用急诊鉴别诊断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235.

[4] 赵玉玲,赵金凤.急性心肌梗死48例观察及情绪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06).

[5] 张智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2(06).

R542.2+2

A

1673-5846(2013)09-0066-02

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新疆克拉玛依 834009

猜你喜欢

冠脉溶栓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