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气温中汤治疗胃脘虚寒痛
2013-07-07王玲玲
王玲玲
(开原市中医医院,辽宁 开原 112300)
補气温中汤治疗胃脘虚寒痛
王玲玲
(开原市中医医院,辽宁 开原 112300)
目的总结補气温中汤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分为俩组A组20例,为治疗组口服補气温中汤B组20例,为对照组,口服附子理中丸。结果A组总有效率95%,B组总有效率35%。经胃镜检查俩组有效有显著差异,两组均有可比性,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補气温中汤治疗胃脘虚寒疗效显著。
胃脘虚寒痛;補气温中汤
胃脘部疼痛的病证,又称胃脘痛。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黄帝内经》曾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在临床上与胃痛是有区别的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临床表现由胃脘虚寒所致尤为多见,而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自拟“益气温中汤”治疗胃脘虚寒痛,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共40例,其中女性16例,男性2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并且反复发作,经胃镜检查排除胃肠占住性病变,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例,十二指肠球炎3例诊断胃窦炎6例。临床表现:胃脘痛绵绵不休,形寒怕冷,喜热食喜按揉,饥饿时痛,得食缓解,而色黄白不泽,疲劳乏力舌质淡苔白略腻,脉象沉弱缓涩,其中23例患者兼呕恶反酸,12例患者大便不成形。以上40例病例分为俩组,A组为治疗组20例,B组为对照组20例。
1.2 治疗方法
A组方剂组成 黄芪50g、党参30g、白芍25g、桂枝15g、炙甘草15g、炮姜15g、乌贼30g、吴芋15g、元连5g。每日1剂,每剂分两次服用,连续用1个月为1个疗程。B组:服用附子理中丸,连续用1个月为1个疗程。
2 疗效诊断与结果
2.1 疗程评定标准,痊愈:服用1个疗程后疼痛消失,饮食正常,呕反酸,便秘等症状亦随之告愈。有效:服药1个疗程后胃痛减轻,发作间隔时间长。无效:服药1个疗程症状如故
2.2 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由表1可见治疗总有效率占95%,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 论
胃脘痛一证概念两途,不分虚实,两端在临床过程中诊疗胃脘痛经过审因论证,常见虚寒者居多,该证虽症显现可胃脘,而其因实在于脾,乃由脾阳衰微中气薄弱而致即所谓实则在阳明,虚则下太阴。而致脾阳衰微一是自身不足,二是贪凉受寒,恼怒气都横逆反复发作,由实转为虚。胃脘痛是胃失和降[是其病机,因感寒,湿热肝气郁结是其病因,胃脘虚寒痛除自身阳虚以外,上述病因反复发作由实转虚已多见,脾胃相连这为表里,胃主和降,脾主升清,二者升降有序阴阳调和是其常也。仅则因脾虚寒凝而致阴阳失和是其变也,综上所述该病虽诊为胃脘痛实则为脾阳虚弱,也就是说在阳虚的基础上所生的内寒,而所谓虚久生寒势有故然,所以治胃治脾的区别,治胃主通,治脾主附,治实寒主温散,治虚寒主温养,胃脘痛不但与脾胃有关,也与五脏有关系,所谓未有不兼五脏为病者,治脾胃调五脏,治五脏可以调脾胃。二是在理论上,以脏腑学说、脾胃学说、气血痰瘀学说的理论指导诊治胃脘痛。正如沈金鳌胃病源流所论:胃脘归属于脏腑脾胃,脾与胃具属土,脾内而胃外,以脏腑言之也;脾阴而胃阳,以表里言之也:脾主运而胃主化,以气化言之也;经络起止循行,脾胃经络相通也。又如叶桂在缪希雍补养脾阴基础上创立的濡养胃阴学说以及初病在经、久痛入络说;再如明清温病大家对湿热、暑邪痰热阻塞中焦引起的胃脘痛诊治经验,形成脾胃湿热证治的概念,经过后世医家学者不断发挥,逐渐成为近现代诊治诊治胃脘痛的理论学说之一,至今仍然有效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治胃脘虚寒痛,对其病机着重在脾阳衰微,其治疗原则以温养中焦为主,如兼症可随方加味[1,2]。
方解:该方由黄芪建中汤,左金丸化裁而制。《金匮要略》虚劳诸不是足存黄芪建中汤主之,该方组成不补不泻,不寒不热,甘以缓之,酸以收之。方中甘草桂皮辛甘化阳,甘草醋白芍酸甘化阴,炮姜及生姜使其温里固血络伍大枣和胃益气,达到平补阴阳,调和荣卫扶助中气之用伍于大量黄芪益气培中扶正固其本源,加乌贼元连吴芋辛开苦降以制酸,综上所述该方标本兼顾,达到ā中止痛良效。
[1] 翁维良,房书婷.临床中药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27-135.
[2] 吴贻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28.
R573
B
1671-8194(2013)15-02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