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与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2013-07-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3期
关键词:内瘤危型年龄组

杨 红 李 婧

(北京四季青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195)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与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杨 红 李 婧

(北京四季青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195)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关系,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就诊的352例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组HPV感染率,对其进行分析,并进行年龄分组,分别分为:18~29、30~39、40~49、50~59及≥60岁年龄组。结果 HPV总阳性率为36.93%。慢性宫颈炎HPV感染率为12.17%,宫颈癌前病变(CIN I+Ⅱ+Ⅲ)HPV感染率为53.33%和官颈癌HPV感染率为67.39%,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HPV感染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其中18~29及30~39岁年龄组与40~49、50~59及≥60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的关系极为密切,且与年龄密切相关。

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宫颈癌

宫颈癌是1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病死率高,至今宫颈癌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主要与性紊乱、多胎多产及遗传相关。但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资料分析显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又发现宫颈HPV感染在CIN及宫颈癌患者中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本文通过收集大量不同年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其与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52例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其中慢性宫颈炎156例(18~67岁),CINI50例(18~62岁),CINⅡ38例(20~63岁),CINⅢ62例(19~66岁),宫颈癌46例(19~65岁)。

1.2 方法

取所有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对352例研究对象进行标本采集,采集标本前24h禁止性生活、阴道检查、阴道灌洗及用药,于宫颈外口鳞-柱状交界处采集标本,用固定液及时固定后,放置于4℃冰箱保存,1周内检测;采用7版妇产科学标准对宫颈病变程度进行判定[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来比较不同宫颈病变感染HPV的阳性率,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HPV在各组宫颈疾病中的检出状况

352例标本中共检出HPV感染130例,HPV总阳性率为36.93%。由表l可见,HPV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呈逐渐增高的趋势。慢性宫颈炎156例(12.17%)、宫颈癌前病变150例(CINⅠ+Ⅱ+Ⅲ)(53.33%)和宫颈癌46例(67.39%),比较3组的HPV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681,P<0.05)。

表1 HPV在各组宫颈疾病中的检出状况比较(例)

2.2 CIN及宫颈癌与不同年龄组HPV感染情况

将收集的所有CIN及宫颈癌病例共196例,按不同年龄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HPV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χ2=49.89,P<0.05),且以18~2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该组与30~39岁年龄组、40~49岁年龄组、50~59岁年龄组及≥60岁年龄组分别进行比较(χ2分别为0.3002,16.38,25.69,23.65,除30~39岁年龄组之外,其余组间比较P值均<0.0125),只有30~39岁年龄组与18~29岁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0~39岁年龄组与40~49、50~59及≥60岁年龄组分别进行比较(χ2分别为12.24,20.51,19.02,P值均<0.0167)。40~49岁年龄组与50~59及≥60岁年龄组分别进行比较(χ2分别为0.0163,2.532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表2 CIN及宫颈癌与不同年龄组HPV感染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HPV与宫颈癌变密切相关。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率最高可达99.7%[2]。HPV是一种具有种属特异性的嗜上皮病毒,属双链闭环的小DNA病毒,包含约8000个碱基对。人类是HPV的唯一宿主,因此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亲和力。国内外很多文献研究表明大部分HPV感染无明显临床表现,但可诱发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尤其HPV16和18型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也有研究发现持续携带HPV强烈提示感染者处于继发癌前病变的高度危险中[3,4]。

已知HPV感染及HPV相关性肿瘤高危因素包括:高危性行为、免疫抑制、年龄。HPV的型别有100多种,根据HPV不同型别的感染率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可将HPV分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如16、18、31、33、35、45、51、52、56型,与宫颈癌、膀胱癌等密切相关;低危型如6、11、42、43、44型,与尖锐湿疣、CINⅠ等良性疾病相关[5];HPV逃避机体的宿主免疫监视,尤其是细胞免疫监视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6];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HPV感染高峰年龄为18~30岁[7]。通过本研究进一步表明HPV感染与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密切,同时发现HPV感染高峰年龄为18~39岁。因此,定期检查宫颈分泌物中的HPV,尤其对于性行为活跃的女性,可以及时发现早期宫颈癌,对于其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2-263.

[2] Sellors JW,Mahony LB,Kaczomwski J,et a1.Prevalence and predieots of human papilomavirus infection in women in Ontario,Canada.Survey of HPV in Ontario Women(SHOW)Group[J].CMAJ,2000,163(5):503.

[3] Harper DM,Noll WW,Belloni DR,et a1.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PCR-determined human papillomavirus detection methods: self-sampling versus clinician-directed-biologic concordance and women's preferences[J].Am J Obster Gynecol,2002,186(3):365-373.

[4] Cotton S,Sharp L,Little J,et a1.The rol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women with low-grade abnormalities: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BIOG,2010,117(6):645-659.

[5] Lai HC,Sun CA,Yu MH,et a1.Favorable clinical outcome of cervical cancers infected with human papilloma virus type 58 and related types[J].Int J Cancer,1999,84(6):553-557.

[6] Brummer O,Hollwitz B,Böhmer G,et a1.Human papillomavirustype persistence patterns predict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Gynecol Oncol,2006,102(3):517-522.

[7] Bekkers RL,Massuger LF,Bulten J,et a1.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detec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cervical cancer[J].Rev Med Virol,2004,14(2):95-105.

R737.31

B

1671-8194(2013)33-0139-02

猜你喜欢

内瘤危型年龄组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阴道镜在基层医院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