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转运方式对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影响
2013-07-06何春雷方瑶林碎钗潘夏蓁张文侠
何春雷,方瑶,林碎钗,潘夏蓁,张文侠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浙江 温州32500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1]。因此,A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一旦怀疑罹患该病应立即予以明确检查,并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2]。这类患者在转运中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如何确保这类患者的转运安全是摆在广大护理人员面前的问题。对此我科自2009年3月起采取一系列对策,改进转运方式和条件,取得良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10月由我院急诊科转送至手术室、病房或检查室的9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采取传统转运方式47例,其中男36例、女11例;年龄26~77,平均(55.03±14.40)岁,设为对照组。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取改进转运方式49例,其中男40例、女9例,年龄30~83岁,平均(56.03±12.99)岁,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护士及护工护送,常规血压计手工检测血压、氧袋吸氧、浅静脉穿刺输液。观察组患者采取医护同行,转运前给予风险评估,并采用先进设备监护,制定意外预处理方案,建立患者转运登记制度等。记录两组患者转运途中疼痛加剧情况及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疼痛加剧8例,占16.3%;而对照组中有17例,占3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较小,血氧饱和度<95%者较少,且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转运途中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n(%)]
3 体会
3.1 风险评估是保证患者安全转运的前提 以往急诊科仅是转运站的角色,简单处理后立即送专科治疗、手术或辅助检查。转运前综合情况评估是安全转运的基础[3]。2009年3月始,我院AD患者院内转运前,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一起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及转运的可行性,并做好充分的转运急救准备。对途中出现病情变化再次进行评估,如果评估认为不宜转运立即终止转运。为降低医疗风险并取得家属配合,转运前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并告知在转运途中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与风险,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签署转运知情同意书。在对照组中,医护人员对疾病缺乏预见性风险判断而急于将患者送行检查,3例患者在送去检查过程中夹层破裂猝死。
3.2 医护人员护送增加了转运的安全性 以往我院AD患者转运都是护工与护士护送,因护士缺乏单独处理突发情况的经验,常不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2009年3月起,AD患者的转运均改为接受过专业训练及工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共同护送。观察组患者在转运前均预测转运所需的时间,联系好运送电梯,并提前联系接收部门,确保接收病房已获知病情并做好准备,患者送到后都能及时快速接收,缩短转运时间。
3.3 患者的充分准备是安全转运的必要条件 (1)心理护理。转运前责任护士向患者解释检查的必要性和途中转运的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消除患者焦虑情绪,鼓励患者保持平稳心态。(2)转运前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控制疼痛,防止主动脉夹层进一步扩张和破裂,转运前严格控制血压。王秀霞[4]认为,理想血压应控制在100~110/60~75mmHg,并无年龄差异。(3)转运前及早给予有效止痛处理,并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波及范围,便于在转运途中的观察和比较。(4)转运前尽早解除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护士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及误吸物,保持呼吸道通畅。(5)转运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同时嘱患者转运途中勿憋尿,避免腹压增加而使血压上升,加重病情。(6)转运前至少建立两道静脉通路并保证通畅,妥善固定各管道连接处。全身多个导管统一摆放在身体左侧,便于管理,防止导管脱出,烦躁的患者在转运前除了使用镇静剂外,必要时妥善约束[5]。而传统转运方式中,由于人员配备不齐,无法同时做到上述内容。
3.4 设备用品的准备齐全是安全转运的保证 AD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先进医疗设备,转运前确保运输工具就位,检查所有转运设备功能良好,尽量减少搬运次数。2009年始我院急诊新增了便携式多功能呼吸机、便携式氧气瓶、多功能除颤起搏器及多功能监护仪、便携式吸痰机、微量注射泵(带内置电池)、简易呼吸气囊以及连接设备,携带的氧气能保证整个转运过程及额外30min的供应。同时,备齐途中所需各种药品和急救用物。
3.5 转运途中监护是安全转运的关键
3.5.1 生命体征监测 护士在护送过程中始终站在患者头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面色。用常规的血压计手工监测患者的心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不如多功能监护仪及时。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在转运途中因未及时发现血压的骤升而致瘤体破裂死亡。观察组患者均用多功能监护仪实时监测其血压、心率等以掌握更多的信息,及时调整药物输注的滴速,有效控制血压及心率的波动。观察组患者在转运途中,护士应严密观察其周围动脉循环情况,明确双侧肢体动脉搏动是否相同,尤其要注意左、右侧肢体血压、脉搏是否有明显差异。
3.5.2 用药 在转运途中要确保运输移动过程中静脉通道的畅通,保持各管道的通畅,尤其降压、升压微泵静脉通道通畅[6],以保证药物的疗效。静脉通道用3M贴妥善固定,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输液中断。患者在转运途中有效控制收缩压在100~120mmHg,心率控制在60~70次/min。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静脉留置针脱落致输液中断。
3.5.3 疼痛的监测 护士及时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有无放射通及强度改变等。疼痛放射范围扩大或强度加剧,预示病情变化。此外,搬动转运可加重疼痛,故在搬动转运中合理组织人力平稳移动患者,避免震动,并尽可能减少搬动次数。嘱患者疼痛处忌拍打、按压,保证躯体舒适。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主诉胸痛难忍后发生夹层破裂出血而死亡。
3.5.4 体位 观察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予以头高脚低位。转运途中避免颠簸,注意保暖,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因为从平卧位变换为坐位时,可引起患者一过性低血压,继而反射性使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因体位不适引发焦虑、烦躁,而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发生情绪波动。
3.6 转运登记制度的建立是安全转运的重要条件AD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离不开相关科室的协作。传统转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转运前有关科室未接到通知、护送人员不知病情、转运前处理不当、送错科室、转运时间长等。对这些情况,我们专门设计了转运交接登记本,详细记录了患者转运前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初步诊断、各管道在位情况、转送目的科室及交接人员双签名,并随时记录转运中的病情变化。简单汇报病情,同时转运前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代需要的特殊准备以及AD患者优先检查等,避免了以往出现问题时科室间互相推诿、指责。
4 小结
AD起病急,病情严重,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血管疾病[7-13]。在转运途中可致AD患者的血压、心率、血压的改变。而血压的波动比血压的增高更容易诱发主动脉夹层的继续分离。AD患者的转运是一项安全隐患多、风险系数高的临床活动。通过转运AD患者我们体会到加强安全管理、充分评估转运风险、转运前准备充分、转运途中严密监护、完善转运流程和落实安全护理措施等,使转运过程顺利,有效降低了本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1]菲妮娜·木拉提,张源明.主动脉夹层诊断进展[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0,26(4):281-283.
[2]孙立忠.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相关问题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8):1169-1170.
[3]张卓.神经外科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方法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6A):865-866.
[4]王秀霞.对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0-30.
[5]焦海梅.7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院外转运的安全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54-555.
[6]魏见娣,吴美英,刘池拽.主动脉夹层病人院前转运的急救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9(9):773-774.
[7]武巧月,马婉嫕,赵立安.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救治[J].临床医学,2012,28(8):34-35.
[8]丁静义.主动脉夹层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25(4):164.
[9]陈春梅,刘艳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前护理及健康干预[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0):151-152.
[10]马雨泉,郑惠萍,何淑平,等.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0):1822-1823.
[11]陈文,陈燕飞,王苏玲.主动脉夹层的急救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62-163.
[12]时元丽.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9例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2,18(9):135-136.
[13]胡鸿和.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观察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