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3-07-05冯春梅史贤华陈学云李文玉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纯收入经营性农民收入

冯春梅,史贤华,陈学云,郑 峰,李文玉

截止2011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安徽省的城镇化率也达到了44.8% 。根据安徽发展战略,我省城镇化率将在“十二五”末突破50%。但中国的城镇化在人口、空间涵义之外,还应考虑经济、社会和文化涵义。2011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6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32元,后者超过前者的增长率。2012年上半年我省16个市农民现金收入增幅在18.8%到20.1%之间,全部超过全国16.1%的速度。城镇化对农民收入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其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呢?大多数学者肯定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有积极影响,如姚寿福对农业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提高农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影响[1]。范爱军、王丽丽认为虽然短期内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作用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程度逐渐趋于显著和稳定[2]。但也有学者认为城镇化对农民收入有负面影响,如尚启君以大量的数据说明了城镇化背景下农民收入低速增长的原因在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3]。本文拟以安徽省为例,探讨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一、安徽省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一)安徽省农民纯收入增长情况

由于2002年的统计口径发生改变,本文所用数据从2003年开始。从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上看,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是2003年的2.48倍,增长幅度较大;从收入增长量上看,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量逐年提高,2010年是2004年的2.10倍,除2005年和2009年以外,其余年份的收入增长比例都为两位数,收入增长较快。

表1 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情况

(二)安徽省农民纯收入结构性变化

从总量上看,2003-2010年,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各项内容均呈现显著增长,其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48倍,工资性收入增长了1.69倍,家庭经营收入增长了1.19倍,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增长了3.19倍。从结构上看,工资性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43%增加到2010年的51%,超过了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安徽省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拉动力量,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三)安徽省农民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较

从总量上看,2003-2010年,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4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33倍,二者的差距较大,但存在不断缩小的趋势,从2003年的3.19倍下降到2010年的2.99倍。从年均增长率上看,二者的增长率交替上升,2007年之后,农民纯收入增长率快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表3 安徽省农民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绝对值比较

图1 安徽省农民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四)安徽省农民纯收入与沿海发达省份比较

从下图可以看出,安徽省农民纯收入与沿海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省分别是安徽省的1.41、1.50、2.14和1.73倍,特别是与浙江和江苏省差距较大。从增长率上看,2008年以前,安徽省农民纯收入增长率快于东部沿海各省。

图2 安徽省农民纯收入与沿海发达省份比较

(五)现状总结

安徽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安徽省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拉动力量,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比,二者的差距较大,但存在不断缩小的趋势,农民纯收入增长率快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增长率快于东部沿海各省。

二、安徽省各市农民收入分析

(一)2006-2010年安徽省各市农民收入及其增长率

由表2-1可以看出,安徽省各市的农民收入差距较大,最高的马鞍山市是最低的阜阳市的2.23倍,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梯:第一阶梯:马鞍山;第二阶梯:芜湖、铜陵和合肥;第三阶梯:黄山、宣城、巢湖、滁州、池州、淮南、蚌埠和淮北;第四阶梯:安庆、宿州、六安、亳州和阜阳。总体来看,位于东南部城市的农民收入较高一些,而位于北部的城市农民收入较低。

表2 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

从收入增长率来看,近五年来的收入增长都在10%以上,最高的是黄山,最低的是淮南。铜陵、合肥、黄山、宣城、六安五个城市的农民收入增长率在20%以上。

表4 2006-2010年安徽省各市农民收入及其增长率

(二)安徽省各市农民纯收入比重分析

从农民纯收入的各项比重来看,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大部分城市的工资性收入已经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其中铜陵、芜湖、马鞍山和安庆四个城市工资性收入比重减去家庭收入比重超过20%;但巢湖、滁州、蚌埠和亳州四个城市二者之差为负值;六安二者相等。

从农民收入与各市城镇化率来看,工资性收入与城镇化水平相关性较大,而家庭经营性收入与城镇化水平相关性较小。通过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工资性收入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6,并通过Pearson检验;家庭经营性收入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31,但没有通过Pearson检验。

图3 安徽省各市农民收入比重(%)

图4 各市城镇化率与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散点图

(三)安徽省各市2006-2010年农民收入及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平均增长率

由表5可以看出,安徽省各市2006-2010年工资性收入的平均增长率都较高,六安、滁州和宿州甚至超过30%;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率较低,亳州、淮北和宿州甚至为负值。结合表2-2和表2-3也可以看出,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较高的市,其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家庭经营性收入所 占比重较高的市,其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表5 农民收入及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平均增长率

表6 安徽省2010年各城镇化水平

(四)小结

安徽省各市农民收入差距较大,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梯,总体来看,位于东南部城市的农民收入较高一些,而位于北部城市的农民收入较低。从收入增长率来看,近五年各市农民收入增长都在10%以上。从农民纯收入的各项比重来看,大部分城市的工资性收入已经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系数大大高于家庭经营性收入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系数,各市工资性收入的增长率都大幅度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率。

三、安徽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民收入与城镇化发展一元回归分析

我们分别将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作为因变量(分别为 Y1,Y2,Y3),仅将城镇化水平(X)一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得到三个回归结果:

检验Y1=157.347+9.275*X回归方程 R2 F检验 T 0.843 86.034 9.275 Y2=71.739+11.834*X 0.903 140.038 11.834 Y3=54.551+7.27*X 0.779 52.858 7.270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都存在显著影响,但影响率最大的是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1.834),最低的是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7.27)。从R2、F和t检验三个指标上看,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Y2)的拟合效果也是最好的。

(二)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我们选择1990-2011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将城镇化水平、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农业耕地面积(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农民平均教育水平、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数(1990=100)和城乡收入差距这八个变量作为影响因素,我们分别将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作为因变量(分别为Y1,Y2,Y3),运用SPSS进行回归,采 用全部进入的方式。回归得到三个方程如下:

模型 变量 B t检验(p值) R2 F 3110.334 0.100城镇化 16.589 0.051 GDP .080 0.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069 0.095 Y1 农业耕地面积 -.247 0.454 0.999 5887.264农业机械总动力 -.039 0.490农民平均教育水平 22.259 0.43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 2.558 0.003城乡差距 -697.506 0.000(常量) 8776.178 0.014城镇化 -1.219 0.907 GDP -.227 0.0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91 0.013 Y2 农业耕地面积 -1.833 0.011 0.999 791.791农业机械总动力 .105 0.242农村平均教育水平 -52.905 0.24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 2.102 0.037城乡差距 -270.187 0.019(常量) -672.362 0.799城镇化 13.663 0.251 GDP .221 0.0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2 0.038 Y3 农业耕地面积 .563 0.305 0.998 295.270检验(常量)农业机械总动力 -.168 0.102农村平均教育水平 7.983 0.85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 1.396 0.137城乡差距 -522.556 0.002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三个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R2和F检验都能通过。从t检验来看,在90%的显著性概率下,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最为显著的变量为城镇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和城乡差距四个变量;对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影响最为显著的变量是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耕地面积、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城乡差距五个变量;对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最为显著的变量是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差距三个变量。

(三)小结

通过一元和多元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为正,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结果都非常显著;城镇化水平对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不确定,一元回归结果为正,而多元回归结果为负,且没通过检验;城镇化水平对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但多元回归没有通过检验。城镇化水平对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多元回归没有通过检验,且结果为负值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农民外出务工的工资较低,没有享受到城镇化所带来的福利;城镇化水平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多元回归没有通过检验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中国的“伪城镇化”所导致的,农民没有真正离开土地,也没用真正成为城市人。

四、促进安徽省农民收入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是否带来农民收入的显著提升?我们通过现状分析、各市结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城镇化的发展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却是不确定的。这主要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增长与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匹配和我国特殊的“伪城镇化”现象所决定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提出促进安徽省农民收入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路径如下:

1.从关注城镇化水平转向关注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的增长,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使外出务工人员也能享受到城镇化所带来的福利。

2.多种政策组合改变不仅是安徽省,而是我国普遍存在的“伪城镇化”现象。包括城市户籍的阶梯式逐级放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具体执行和福利政策的扩大。

3.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

4.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5.关注安徽省各市的地区差异,继续推进东南部城市农民收入的增长步伐,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位于北部城市的农民收入。加快城市带和区域的发展,利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带动经济较慢的城市,产生联动效应。

[1] 姚寿福.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学术交流,2012(1):120-123.

[2] 范爱军,王丽丽.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3):79-83.

[3] 尚启君.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民收入低速增长的原因[J].现代经济探讨,2006(7):50-57.

[4] 蔡雪雄,陈菲菲.城镇化进程中福建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J].发展研究,2012(1):102-106.

猜你喜欢

纯收入经营性农民收入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
非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