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课堂师生互动 生成高效地理课堂

2013-07-05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257236高胜滨

地理教学 2013年18期
关键词:师生课堂教学课堂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257236) 高胜滨

地理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特定的场域中,由互动目的、互动主体、互动内容、互动方式、互动载体等要素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复杂的动态过程。教师和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互动构成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师生互动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效果。如何促进师生互动,提升其有效性,是一线教师困惑和关注的话题。笔者将从课堂师生互动观察与评价、高效互动模式构建和有效互动策略设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基于地理课堂实践的师生互动观察与评价

互动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一种信息传递和生成的形式。现代意义上的互动不再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而是思想的碰撞、思维的表达。按照教师行为对象的不同,师生互动划分为师个互动、师组互动、师班互动三种类型。地理学是一门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地理课堂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互动形式:教师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对地理教学内容的提问,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学生参与地理问题探究,学生对地理学习中疑问的提出等。新课标强调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将各种互动形式进行合理分配,并呼唤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为了方便观察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情况,科学地分析其归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制定课堂师生互动观察表,如表所示。

表 课堂师生互动观察表

二、构建高效师生互动结构模式

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内容的不同特点,各个教学环节侧重点有所不同。概括起来到目前为止,地理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①侧重自学的课堂教学模式,②侧重于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③侧重于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④侧重于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⑤侧重于演示的课堂教学模式。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两种主体通过互动载体——地图进行的“平等”对话或交互作用。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问题设计影响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开展情况。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和效果。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环境因素也对师生互动有影响。教师、学生和学习环境成为影响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下,师生互动在和谐与冲突、有序和无序的转换过程中实现的,它体现了师生之间不断“博弈”和“磋商”的过程,从而生成高效的课堂。据此构建高效师生互动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

图 高效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结构模式图

三、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的有效设计

教学策略是完成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发挥其创新潜能的保证。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1.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互动氛围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因此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朋友”,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教师真正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积极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例如:讲授“地图的基本要素”一节时,作为初中地理教学中一项基础知识,内容相对枯燥,学生不太感兴趣。正当教师讲得情绪高涨时,突然不知从哪儿飞来了一架用地图册叠的纸飞机,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并没有责斥学生,而是冲他们笑了笑,这一笑缓和了紧张的气氛,冰释了凝固的空气,紧接着老师借助下周学校召开家长会,很多同学的家长对学校环境并不熟悉,大家能利用今天学习地图知识画一张学校的平面图带给自己的家长吗?话音刚落,学生们个个神采飞扬,纷纷动手。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可以让我们随意图画;学生也不是容器,等着我们灌输知识。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世界,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的教学只有面向学生的生活,才能产生强有力的师生共鸣。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选择互动方式

地理教学的内容具有广阔性和复杂性,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同时,地理教学环境也是形式多样的。因此新型的地理师生互动要根据地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参与地理互动的方式有描述、举例、归纳、判断、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应用、评论、计算、质疑、设计、模仿、实验、测量、制作、观察等。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将疑难问题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引导,分解难点,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例如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让后进生观察地图找出日本和俄罗斯主要的工业区并圈画出来,然后举例说说有哪些工业区,让中等生归纳对比日本和俄罗斯工业的分布特点,让优等生分析工业布局的原因和发展方向。对于优等生运用蜻蜒点水,仅点拨关键,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难度和梯度。中等生则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为后进生创设低台阶、高密度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以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或对问题全面理解;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水平,让老师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3. 巧妙设计有效问题,创设互动情境

创设置问题情境是激发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不断创设质疑释疑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问题可思,有问题想问。有效提问是师生互动的良好方式,但是“师生互动”不等同于师生通过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把课堂气氛搞得非常的热烈,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帮助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因此问题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使问题具有价值,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消除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拓宽学生的思维。例如讲授“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结合诗句“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展示橘、枳图片,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学生会利用地图,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进而合作探究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间的差异,最终理解气候要素是造成南北方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

4. 改变教学评价方法,凸显互动成效

目前许多学生对初中地理失去兴趣是因为评价挫伤了其自信心和自尊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我们必须真诚而及时的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准确的评价。哪怕是一个默许的点头、一个理解而赞赏的微笑,都要是及时的,发自内心的。激励型评价能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激情与渴望。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课堂中的点点滴滴,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使自信的学生更积极,缺乏自信的学生也变的活跃起来。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发掘他们自身的潜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健康的发展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没有教师及时准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将会迷失方向,从而走向歧途。评价是罗盘,可以引导方向。例如:学期初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地理学习电子档案袋,一方面记录学生课堂上和平时的表现,课堂表现包括学生提问情况和问题回答情况,平时表现包括画图表现、填图表现、读图表现和析图表现;另一方面记录学生阶段测试进步情况和期末学习效果。从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学期末评选出若干名“地理小博士”,并颁发了印有师生合影、教师激励语、地理小博士称号的变色水杯,大大激发大家学习地理兴趣,让学生能够获得地理学习的成就感。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课堂动态,通过及时、正确的导向性评价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5. 借助互动载体,生成高效课堂

地理学科是以人地关系为核心,主要探索地理事物及其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变化的一门学科。因此,地图作为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载体,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标志。在地理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图像,让学生参与画图、指图、读图、析图等行为,并利用地图来表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空间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例如:讲授“巴西”时,展示世界政区图,让学生描述其地理位置特点;借助相关地图,从大、热、多三个方面来探索巴西的特点。利用地图明确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借助纬线判断世界上拥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展示巴西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和河流,归纳总结地形特点;据图判读气候类型,描述气候特点,展示气候分布图,明确两种气候分布地区;展示巴西人种构成图,分析巴西最显著地人口特征;展示人口过亿国家图,判断拉丁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展示足球、桑巴舞、狂欢节图片,感受巴西独具特色的文化,理解文化具有多元化;展示巴西农作物分布图,读图找出巴西的热带农产品,利用地图分析热带农作物生产的有利条件;展示图文资料,找出巴西的矿产资源,分析自然资源与工业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地图对比分析巴西和俄罗斯、日本工业布局的异同点。教师只有在不断地思索中创造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借助地图载体有效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才能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动”出精彩。

总之,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预设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结合学情和学习内容确定师生互动的目标,从而选择恰当的互动形式,进而设计具体的师生互动过程,以期达到高效的地理课堂互动。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会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与教师进行交流。在教师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会积极探究并展示自己的成果,真正与教师达成共识。在教师的激励评价和导向评价下,学生会增加自信心,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充分展现与教师进行互动的闪光点。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要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是学生出现的错误都可以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巧妙地加以利用,进行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高效课堂在“动”中生成。

猜你喜欢

师生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麻辣师生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