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人教版)教学设计

2013-07-05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33009

地理教学 2013年18期
关键词:沙特阿拉伯冰山缺水

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33009) 赵 玮 丁 波

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沙特阿拉伯沙漠异域风情迷人和南极风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视频的同时要注意视频所呈现的两地地理事物的差异,引出探究任务,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情境,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既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又会很自然发现问题,即沙特阿拉伯缺水、南极洲淡水资源丰富,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教师承转:和我们许多同学们一样,沙特阿拉伯王国的王子阿尔也曾经提出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这一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那么能不能利用南极冰山来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如何解决?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探究这一问题。

课件展示:探究思路和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简单快速讲述:问题研究思路(了解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课标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沙特阿拉伯缺水?为什么南极洲淡水资源丰富?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航线分析;大量利用南极冰山可能会带来的环境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探究思路、课标要求、学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承转:好,下面让我们开始探究吧!

【问题探究 了解问题】

探究一:沙特阿拉伯水资源问题(课件展示)

1. 短缺的原因(课件展示)

教师设问:沙特阿拉伯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资料1,了解其水资源状况,分析沙特阿拉伯缺水的原因。

课件展示:沙特阿拉伯地形图和西亚气候类型分布图。指导学生找到沙特阿拉伯,看其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分析沙特阿拉伯缺水的原因。

课件展示:自然原因——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以及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全年高温,蒸发旺盛,气候干旱;地表径流量小,荒漠广布。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用水量不断上升,超过了当地有限水资源的负荷。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且学生有很好的基础,因此直接设计此题是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沙特阿拉伯的缺水原因),以及明确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问:为解决缺水问题,沙特阿拉伯可采取哪些措施?(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来考虑)

2. 解决措施(课件展示)

开源: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开渠引水、人工增雨等。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等。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学过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教师提问:这些措施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分析一下原因,有哪些局限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解决不同地区的问题,不能完全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小结:大家谈的很好,不但能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沙特的缺水原因,还提出了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局限性,视野比较开阔。

承转:下面,我们就把目光从茫茫的沙特阿拉伯沙漠转向遥远的冰雪世界—南极洲,到那里去寻找答案,去寻找一种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的新措施。

探究二:南极洲的淡水资源(课件展示)

1. 淡水资源概况(课件展示—南极洲水资源概况)

学生:朗读南极洲水资源概况。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师提问:南极洲降水总量是否丰富?为什么?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中的关键词(极地高气压、下沉气流);为什么说“南极洲会是人类最大的淡水资源库”(严寒、降雪、冰川)?

课件展示:南极地区降水量并不丰富,因为南极地区终年受极地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全年降水稀少;尽管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因为终年严寒,降水多以降雪形式出现,而且不易融化,经长年积累,形成厚厚的冰川。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能够从材料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的定性、定量的信息的能力。

承转:晶莹剔透的南极冰山是怎么形成?下面,我们欣赏一段精彩的视频《南极风光》。

2. 冰山的形成(课件展示)

学生欣赏南极冰山形成的一段视频和冰山漂浮在海面的精美图片。

教师提问:结合教材P67资料2,思考南极冰山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南极的冰山是南极冰川的前缘在重力作用及大陆地形坡度的影响下,向四周流动,呈舌状深入海洋,崩裂后漂移到海洋中而形成。(视频解说中出现此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些疲劳,通过一段视频,让他们既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视频中又呈现出一些有效信息,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渡:既然南极拥有丰富、优质的淡水资源,那么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将南极冰山运往沙特阿拉伯。

【问题探究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探究三:如何将南极冰山运往沙特阿拉伯(课件展示)

1. 技术问题(课件展示)

教师提问:运送冰山时,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困难产生的因素,从问题本身来看,冰山质量巨大,且易融化,因此,需要从动力和控制消融量上分析,具体的影响动力和影响消融量的因素则由学生讨论。这样使问题思路清晰了,难度降低了,使学生的讨论更有针对性。

教师小结: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动力和防止冰山消融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动力越大,冰山移动的速度越快,冰山暴露消融的时间就越短,冰山融化的就越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渡:当我们可以解决技术问题后,我们就要讨论如何运输南极冰山?

2. 运输问题(课件展示)

(1)运输方式

教师提问:试着构想,如果要运输冰山(10亿吨),可以运用哪些方式?现有的技术水平能够实现么?(小组探究)

学生讨论、分析、归纳:①将冰山转化成水再用管道运送;②将其分割为小块再运送;③将其切割为大块冰;④将冰山利用船的动力、风力和洋流拖至阿拉伯半岛。

结论:从目前的技术条件来看,只有方案④可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结合问题,查阅资料和充分发挥想象的能力,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

承转:感谢技术组提供的技术支持和运输方式组提供的合理方式,假如运载问题解决了,我们下一步就可以执行任务了!

(2)运输路线(课件展示)

教师提出要求:从4个方面(路程要求、速度要求、气温或海水温度要求、技术要求)展开小组讨论。

课件展示:

①路程要求:在与缺水地区位置最接近的南极洲外围海域寻找冰山;

②速度要求:借助风和洋流提高速度;

③气温或海水温度要求:季节的选择上,尽可能使沿途经过海域在一年中海水温度和气温较低,尽可能减少冰山的融化;

④技术要求:研究隔热防融而又成本低廉的冰川覆盖膜。

承转:下面我们一起来执行任务,阅读教材P67自然段。

教师:(考虑到时间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给大家设计出两条航线(课件展示:航线1到达波斯湾沿岸,航线2到达红海沿岸的吉达港),从南极地区运送冰山到沙特阿拉伯。请同学们分析、比较两条航线(提示从沿途经过的洋流、季节的选择等方面)的优缺点。

第1小组学生讨论、分析、归纳航线1

1. 线路的选择

运冰船向北—盛行西风和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澳大利亚西海岸的冰块消融站—向北越过赤道—北印度洋冬季洋流和冬季风—霍尔木兹海峡(密度流)——波斯湾西岸的沙特阿拉伯城市,总体来看,一路上顺风顺水,提高航速,减少冰川融化。

2. 季节选择

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为了减少在南半球航程中冰山的融化,在澳大利亚设计了消融站,可通过各国运输船对冰块进行再分配,还可向澳大利亚缺水地区出售冰块,把该地区作为一个带动水资源交换的国际枢纽。

第2小组学生讨论、分析、归纳航线2

1. 线路的选择

运冰船向北—盛行西风和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东南信风和南赤道暖流—索马里沿岸寒流—北印度洋夏季洋流和西南季风—曼德海峡(密度流)—红海沿岸的吉达港。总体来看,一路上顺风顺水,提高船速,减少冰川融化。

2. 季节的选择

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一方面可以相对减少冰川的融化(航线大部分在南半球),一方面可以利用北印度洋夏季的洋流。

3. 服务范围更广

沙特地势西高东低,冰山运达吉达港后,融化后还可顺地势向东部的波斯湾沿岸自流引水。

承转:两组同学对老师设计的两条航线进行详细的分析,可见同学们对洋流知识掌握运用很好。

教师提问:对两条航线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航线类型 路程 冰川融化量 受益范围航线1航线2

教师小结:两条航线,各有所长,航线1路程短,且全程顺流,但选择了南半球的夏季,为此在澳大利亚西部建立了冰川消融站,增加了成本。航线2路程虽长,但全程也可以顺流,选择了南半球的夏季,尽可能减少了冰山的融化,到达沙特西部还可顺地势(西高东低)引水,扩大了受益范围。两条航线到达沙特阿拉伯前经过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时,都借助密度流顺流航行,可谓“一路顺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洋流、风带分布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分析、比较,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过渡:两条航线究竟哪条更好,还有待沙特阿拉伯人在未来实践中去验证。其实沙特早在20世纪就有计划用船拖拽冰山到中东沿海的计划,而且他们确实这样做过,但遭到了国际环保组织的严厉批评,绿色和平组织还曾派船只前去拦截,为什么?如果大量的冰山运往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区,可能会对全球的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冰川搬家”的后果。

探究四:可能会对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课件展示)

【问题研究 反思问题】

教师提问:假如我们大量地将南极的冰山运往热带沙漠地区以解决那里的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会对全球的环境产生哪些影响?(提示:可以从海平面变化、水循环、大气环流以及生物等方面来考虑)

课件展示:加剧海平面上升,使许多沿海地区和岛屿可能被淹没。破坏了全球热量平衡和造成全球气候的混乱。极冰融化使赤道热带地区水温下降或洋流性质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沿岸地区气候的变化,打破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南极地表水减少,热带地区地表水增加),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航海运输会受到影响(冰山的碎冰影响正常的航海)。

还会带来哪些影响?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收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掌握和理解教材知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反思的意识、批判意识,辩证看问题能力。

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大量冰山搬家的后果是不堪设想。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一定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我们对南极冰山的利用,要看清这种关系,尊重整体性的规律,懂得适度、持续利用南极的淡水资源,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其实,不只水资源,地球上的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家应以水资源利用为鉴,对土地、矿产等其它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合理利用做出思考。

【课后活动】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广布,生存环境与沙特阿拉伯极其相似,怎样解决该地区的缺水问题?有人提出将渤海的水淡化后调入,可行吗?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探究,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完成对课堂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提高综合能力,从容应对高考。

猜你喜欢

沙特阿拉伯冰山缺水
沙特阿拉伯MO面包房&咖啡吧
缺水山区推广旱地栽种杂交水稻喜获丰收
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剑指美国页岩油产业?
不可思议!冰山变绿了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沙特阿拉伯AL Masane VMS型多金属矿床的研究进展及认识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