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程序何以成了走过场
2013-07-05沈栖
文/沈栖
走程序何以成了走过场
文/沈栖
说我国药监领域是近年来腐败的“重灾区”,也许言不过实。自郑筱萸落马后,这一系统相继曝出大要案,日前,又闻湖南药监惊现腐败“窝案”——
现年58岁的省药监局原副局长刘桂生在药品监督管理和参与药品集中采购管理方面,为请托人谋利,非法收受贿赂50笔共计82万元。涉案的另外四名主要官员阳军(药品安全监管处处长)、肖谷成(省物价局药品价格处处长)、唐凌(省卫生厅药品集中采购中心副主任)、梁建宁(省药检所副所长)利用职权,分别受贿6万元、17.9万元、9万元和71万元。这些“问题官员”上下联手,钱权交易明显,作案频繁,在腐败利益共谋上配合得近乎“天衣无缝”。其结果,正印证了《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从药品生产到经营许可审批,从药品质量监管到药品质量层次认定,从药品集中采购到药品价格设定,各个环节都有“问题官员”把持,好一条隐形的腐败链!
“问题官员”覆盖了湖南这一地区的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直接影响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公众用药的安全,其危害性可见一斑。“窝案”势必有像刘桂生这样的“大人物”作保护伞,其属下层层瓜葛,盘根错节,腐败利益的“共同体”决定了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故他们在相互利用的同时也相互包庇,谨防“牵一发动全身”,一棋失误而全盘皆输。
官员个体性腐败,囿于权限,其作用力往往止于某一个层面。倘若腐败“窝案”——官员群体性腐败,一些或相互牵制,或各自为政的部门结成同盟,一批“问题官员”共同成为某些行贿者的“公关对象”,那就会出现一种“统吃”的现象,而且冠冕堂皇地按部就班走“程序”。谓予不信,兹举湖南药监腐败“窝案”一例——
M企业希望得到药品集中采购招投标方面的关照,找到刘桂生,刘利用其副局长和“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联席会议成员”的双重身份,一方面通过梁建宁将有关提高药品质量层次的虚假证明资料增补进标书当中,使M企业获取评标加分优势,肖谷成则利用省物价局药品价格处长的优势,将药品价格采集信息指导价等信息提前透露给M企业;另一方面,阳军则利用省药监局药品安全监管处长兼“省药品集中采购联席会议联络员”的职务之便,通过“打招呼”干预,省卫生厅药品集中采购中心副主任唐凌则与之应和,进而使得M企业顺利中标挂网销售。——貌似“走程序”,实为“走过场”,公平竞争早已被“暗箱操作”蹂躏得一塌糊涂,几成官商勾结、钱权交易的一块遮羞布!
腐败“窝案”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一批“问题官员”沆瀣一气是需要一定时日的。案件发生后,“制度”、“监管”这两个词又毫不意外地被人反复提起。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管,这已经是老得不能再老的“老生常谈”了。所谓制度建设存有两端:一是制度的合理设置,二是对现有制度的尊重和实施,就是这样简单。可这么简单的事情不知为何却总是做不好。现实中,该设置的制度,缺位;该实施的制度,悬空,这种情况下,腐败“窝案”不发生都难!
某个社会领域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身没有及时建立一个合理的制度去补偏救弊。这理应是一个常识,倘若现实生活“消化”了这一常识,腐败“窝案”之类的消息或许就会少些,再少些。
图:陆华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