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证那些年那些事

2013-07-04简雨轩姚培琪刘雁君

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 2013年3期
关键词:检察检察机关上海

简雨轩 姚培琪 刘雁君

历史是一面镜子,叫人审视曾经,反思当下,谋划未来。过去的人与事,都会在这面镜子里沉淀、积蓄,直到再次散发光芒。上海检察预防20年的风雨历程,折射着这个城市变迁的内涵,记录着时代跨越中的无奈与奋起。

追寻历史痕迹,敬仰前辈光辉,记者特约前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培龙、市院预防处历任处长谢北艰、吴平寒、居广鉴,讲述上海检察预防工作的前世今生。跟上他们的思绪,回眸上海检察预防的沧海桑田。

1978-1992:萌芽与初创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摆脱十年浩劫的中国,走上了伟大复兴之旅。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原本的坚冰被融化激活。

在当时,腐败还未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高频词汇,但以权力寻租为目的的经济犯罪已经开始显现。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还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党的威信,如不坚决改正,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腐化。

1978年8月,上海检察机关恢复重建,积极贯彻中央对经济犯罪实施综合治理方针,选择重点单位、典型案件,开展以案论法教育,组织群众旁听案件的公开审理,帮助案发单位堵漏建制。这一做法被认为是上海检察预防工作的萌芽。

李培龙:上海检察机关八十年代有了预防工作的雏形,比较多地运用检察建议的形式。我们那时的检察建议范围很广,除了治安和综合治理方面外,也涉及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

1984年,“官倒”现象开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于国家从八十年代初开始逐步实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掌握原材料批件审批权的一些政府官员,看到了“计划轨”和“市场轨”商品供求矛盾产生的丰厚利润,纷纷参与套购国家紧缺物资,非法倒卖和经商办企业。

李培龙:当时美元换人民币,按计划的是1∶4,但市场上就是1∶8。很多企业搞外贸需要美元,就得到市场上买。有些人从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弄出外汇指标,转手倒卖,牟取利益。过去像汽车、钢材等生产资料,也都存在这种倒卖现象。

“官倒”成为八十年代中后期最为突出和恶劣的腐败现象,这与社会转型时期管理的落后和制度本身的缺陷不无关系。上海检察机关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打防结合,从源头治理腐败的重要性。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逐渐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展开,上海加快了全面推进改革的步伐。农村开始深化第二阶段改革,进一步调整城乡经济关系,农业和乡镇企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则重点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完善和发展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多出效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上海经济面临大发展的前夕,腐败案件却呈现爆炸式增长。据统计,1988-1992年,上海检察机关五年内共查处贪污贿赂案件8000余件,比改革开放头十年的总量还要多,房地产、股票等新兴市场使检察机关的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谢北艰:工作阻力主要表现在打击犯罪与发展经济的矛盾上。不打是有法不依,打吧又怕影响经济。对于当时大量出现的经济犯罪,检察机关有些人迷信打击,认为只要严打就行了,用的还是革命时期老一套思维方式。但现实是,从1982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以来,贪污贿赂犯罪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阻力还来自于社会各界。经济界人士指责检察机关“抓了一个人,毁了一个厂,穷了一个村”。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企业家,由于缺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必要的法律意识,对检察机关的打击也是意见颇大,社会不满的声音甚至传到了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朱镕基那里。人大对检法工作报告的满意度最低一年仅为52%。

艰难局面下,为了更好地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促进上海经济健康发展。1992年7月,经编委批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正式挂牌成立预防贪污贿赂犯罪检察处,成为全国第一家单独建立的预防工作机构(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曾于1989年率先建立全国第一个反贪局,内设预防处),由谢北艰同志担任处长,各区、县人民检察院也相继设置了预防贪污贿赂犯罪检察科,上海检察预防自此迈出了她年轻而富有生命力的步伐。

1993-2000:认识与探索

1992年,小平南巡,再次加快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始转向生产要素市场,国企改制,金融、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使权力介入寻求腐败收益的机会大大增加,腐败频度直线走高。

但在上海,腐败案件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刚成立的预防处从案件出发,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预防工作。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以个案预防、行业预防、同步预防为主的预防工作方法,逐渐从被动应付的事后预防向主动积极的事前预防转变。

整个九十年代,上海宛如一个建设工地,到处是轰轰烈烈的建造场景。地铁二号线、内环高架路、外高桥电厂、八万人体育场、上海大剧院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破土动工,正是由于上海检察预防工作的及时介入,刹住了不少建筑企业和建设单位的腐败歪风,挽救了一大批干部,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吴平寒:我记得当时外高桥发电厂,几十个亿的投资。我们和他们领导班子每个月开联席会议,进行法制宣传,签订廉政协议,到工程结束后没有发生一起腐败案件,可见预防的效果真的很好。

随着预防工作规模的逐步扩大,上海部分区、县人民检察院,开始探索在基层建立以检察助理员为骨干的预防工作网络。虹口、嘉定、徐汇、黄浦、闵行等检察院,分别在金融、证券、商业、房地产等领域建立预防网络,并专门成立指导小组。检察机关定期对网络小组成员开展业务培训,通报反腐斗争情况,使网络成员增强廉政意识,交流预防贪污贿赂犯罪工作经验,提供案件线索等。

李培龙:上海检察机关过去有一支检察助理员队伍,一般由国有企事业单位纪检、“经打”等部门的干部组成。他们通常会协助我们检察院开展法制宣传、提供犯罪线索、协助调查等工作。1993年开始,这支队伍移交预防处管理,可以说进一步壮大了我们预防队伍。

预防首先是思想的大比武,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以理论形式固定下来。预防处成立后,上海市各级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文章百余篇,优秀稿件被汇编入当年的预防调研集,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预防处根据几年来总结的工作经验,广泛开展社会宣传,编辑出版了《基建人员必读》、《证券人员必读》、《商业人员必读》等六本预防系列丛书,其中《基建人员必读》一书成为上海第一本正式出版的预防读物,销量逾万册,社会反响强烈。

然而,正当预防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之时,1995年12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正式成立,预防处被合并入反贪局,预防工作再次面临挑战和转变。

预防处其实从成立伊始,便可谓困难重重。一方面,国内没有任何现成的工作模式可供参照;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开展预防工作,检察机关内部始终存在诸多分歧。一是重打击,轻预防的观念依然普遍存在,预防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二是究竟开展“大预防”还是“小预防”工作,干部之间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李培龙:那时我们检察院,办案是硬道理,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预防工作,觉得工作成绩得不到体现。此外,一些人主张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大预防”,其工作性质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检察机关的职责范围。

1996年,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召开第一次贪污贿赂犯罪预防工作会议,时任倪鸿福检察长在会上明确了“两手抓”和“小预防”的指导思想,强调打击和预防都是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要立足检察职能,围绕查处贪污贿赂犯罪的范畴开展预防工作。这次会议及时统一了干部们的思想,理清了工作思路,为预防工作重新回到正轨铺平了道路。

2001-2009:成熟与革新

迈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反腐败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经济转型时期的腐败案件逐渐消失,新的腐败行为开始出现,窝案、串案,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愈发突出。

2000年8月,根据国家反腐败斗争的形式和任务,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职务犯罪预防厅,全国的检察预防工作实现了由分散状态向集中管理,由初级形式预防向系统全面预防的转变,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全面的认可。

次年9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再次予以独立建制成立。新时期的上海检察预防部门,更注重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落实、推动了多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创新。

吴平寒:我记得2000年医药改革的时候,医院存在不少问题,漏洞很多。我们在闵行区政府的支持下,首创了药品采购平台,规定凡要进入闵行区医院的医药供应商必须进入这个平台,公开议价,避免了许多腐败案件的发生。

居广鉴:我们结合多年来在工程建筑领域开展预防工作的经验,总结出工程建设领域13个职务犯罪易发环节和具体表现,提出了治理对策,高检院预防厅均以通知的形式予以转发至全国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加以推广;虹口、卢湾等区院开展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形成《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制度研究》调研课题,向市人大建议,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制度纳入立法规划。

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上海市各级检察机关预防部门认真贯彻这一重要精神,开始全线出击,在工程建设、金融、涉农、航运、科教、文卫等领域广泛开展制度建设,确保上海世博会、洋山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东海大桥等多项巨额投资项目顺利进行,为上海实现科学发展、服务“四个中心”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制度建设离不开理论与智力的支持。2007年,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市纪委、上海师范大学组建了预防职务违纪违法犯罪研究中心,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结合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向党和政府提供理论与政策咨询成果。

居广鉴:没有理论的支撑,反腐败是低水平的反腐。这些年我们借鉴国内外、近现代研究机构的理论成果,对预防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智力支持的效果很快得到了体现。上海部分郊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基层政府官员贪污种粮补贴款的案例,原本发放给农民的补贴款被截留、侵吞,农民的利益收到很大损害。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出谋划策,建议检察机关实行“一本折”制度,直接将种粮补贴打入农民存折,取消中间环节,并在网上公示,成功杜绝了此类案件的发生。

这一阶段,除了在制度建设、理论研究、专家团队上下工夫,上海检察预防人继续不断探索新途径,在重大工程建设、保障民生等热点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联手兄弟省市,建立华东六省一市检察机关行贿档案查询平台,扩大查询功能,加大对行贿犯罪的威慑力度;开展技术预防和风险预测预警机制,防患犯罪于未然,使预防工作的成效提升到崭新高度;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意识,扩大检察机关的影响力和知晓度……

2010年至今:突破与创新

站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更高起点上,上海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与三十年前相比,国家之兴盛、人民之安康,已今非昔比,但上海预防人开放包容、实干创新的预防精神始终没变,他们定将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在预防之路上,越走越稳健,越走越自信。

猜你喜欢

检察检察机关上海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天津检察院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上线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全国检察机关党建理论研讨会在晋召开
检察机关3年刑事抗诉近2万件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