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现状分析

2013-07-04刘建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图情图书馆学图书馆员

□文/刘建峰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河北·石家庄)

图书馆员职业化进程经历了至少200年的时间。1876年在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成立大会上,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杜威宣布“图书馆工作成为专业化职业的时代到来了,今天的图书馆员可以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的工作称作职业”,图书馆拉开了职业化发展的序幕。但是,图书馆员职业化在我国存在一定的争议,一些专业人士不主张图书馆员职业化,认为图书馆员应当半职业化。甚至许多高校图书馆在招聘过程中,为改变图书馆员队伍单一的知识结构,满足图书馆信息化、多样化发展,优先考虑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这就导致非图情专业人员占据了大量专业图书馆员核心岗位。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失去了唯一公共信息中心的地位,图书馆行业边缘化在所难免,图书馆员面临职业危机,图书馆员对自己职业的信仰显得越加脆弱,信念的混乱导致许多图书馆学专业放弃本职工作,另谋出路,图书馆岗位上的图情专业人员更加稀缺。图书馆被边缘化的过程中,图书馆员逐渐走向“去职业化”。

所谓“去职业化”,指的是由于劳动组织和劳工关系的市场化,工作从职业导向转为过程导向,工作内容不再取决于职业,而取决于任务,从而打破了传统职业的界限划分,为完成任务,可以跨越职业的门槛。具体表现为:职业者和半职业者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非专业出身的工作人员担任图书馆的核心工作;图书馆学专业核心知识越来越模糊,产生不了深奥知识;图书馆学专业生涯吸引力不断下降。在我国,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一、高校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现象分析

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之一,然而,近几年高校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也在逐渐凸显,以笔者曾经调研过的河北联合大学建设路校区(原华北煤炭医学院)为例,2012年该馆仅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就有13人,但图情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仅有1人。根据表1和表2我们可以发现,2002年该馆馆员专科以上学历者有21人,最高学历为本科。2012年馆员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较2002年有了很大提高,低学历者和无学历者有所下降,高学历者被大量引进,然而引进的高学历者多为其他专业。此外,根据表3所示,与2002年相比,2012年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馆员数量几乎没有变化,而医学专业则激增了3倍,并且图情人员所占比重由原来的37.1%减少为35.7%,医学专业人员所占比重则由8.6%增加至28.6%。其他专业人员所占比重由原来的14.2%上升至21.4%。除此之外,该馆引进的医学专业及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均被安排在重要岗位,从事学科馆员、科技查新、定题跟踪、文检教学等工作。与此相对应的是,图情专业毕业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多被安置在流通阅览部门,成为从事事务性工作的辅助人员。笔者认为,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在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后,信息敏感度以及信息分析、信息服务的专业能力是其他专业毕业生无法企及的。此外,由于图书馆在高校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被想当然地认为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工作,因此很多转业军人、领导亲属等都被安排在图书馆,削弱了图书馆队伍的专业性。(表1、表 2、表 3)

表1 馆员学历层次分布情况

表2 2012年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馆员专业分布情况

表3 专科以上学历馆员专业分布情况

二、去职业化原因分析

(一)专业教育因素

1、学科培养目标模糊。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同时也为了吸引生源,许多高校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增设了许多时髦课程,相应地减少了图书馆学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与图书馆职业的脱钩,致使图书馆专业色彩被严重削弱,导致了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实际工作渐行渐远。

2、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图书馆学属于冷门学科,社会认同度低,学生自主选择这个专业的非常少,大部分是经过校方调剂而被迫选择的,因此存在一定的心理抵触情绪。而图书馆职业教育中缺少对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的灌输,许多学生认为图书馆工作简单,不用专业培训也可胜任,无法产生职业自豪感。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没有选择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这种现象说明职业歧视源于自身,去职业化始于内部。

(二)非本专业人员被大量引进。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定位一般是为本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与科研帮助,为了给学校各个学科专业提供深层次有针对性的服务,许多高校开展了学科馆员服务,学科馆员一般由非图情专业的工作人员组成。以河北联合大学建设路校区图书馆为例,自2006年开展学科馆员服务以来,图书馆招聘了大批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当前该馆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工作人员只有1人是图情专业,而医学专业则有9人。除此之外,为迎合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许多高校图书馆引进了大批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为满足多样化发展,英语、理工科、法学等专业也受到了高校图书馆的大力追捧。

大量招聘其他专业毕业生,虽然有利于改变图书馆的专一知识结构,满足图书馆服务信息化、多样化发展,但是长此以往,图书馆的专业性淡化,成为任何人员都能够胜任的岗位,图书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受到怀疑,导致图情专业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下降。并且,由于其他专业毕业生占据了大量的图书馆岗位,图情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空间受到挤压,许多毕业生被迫选择其他职业。无疑会影响到图书情报专业的招生及国家对图情专业教育的投入,不利于学科长远发展。

(三)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传统业务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图书馆的各种功能均可以相应的网络技术来替代,高校图书馆职业技能变得无足轻重,面临职业能力与职业信仰的双重危机。网络搜索引擎、微博、网络阅读等信息技术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更新升级速度快,新技术研发能力强,它们已经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高校图书馆的传统业务面临挑战。高校图书馆不甘落后,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然而在亦步亦趋的跟进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对自身的价值与定位逐渐迷茫。并且随着图书馆影响力的下降,用户对图书馆的功能认识也会变得迷茫,这也加速了图书馆和图书馆员被边缘化的进程。

(四)图书馆外包业务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导致高校图书馆业务量剧增,出于成本考虑许多图书馆开始将一些传统的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来做,例如图书采编、加工、数据库建设、图书馆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等;此外,一些高校将图书上架、整理库存、阅览值班等重复性的工作交给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来完成。外包业务几乎囊括了图书馆所有的传统业务。业务外包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成本,但是业务外包同样也削弱了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例如,由于CALIS系统和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各类书商可以直接从共享平台上套用数据,一直被视为图书馆最为核心业务的文献编目退化为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无用武之地,图书馆就可以选择成本更低的非专业人员,因此非专业人员占据大量工作岗位的现象不断加剧。

综上,高校图书馆去职业化现象正在走向普遍化,虽然有学者认为这只不过是图书馆多元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不必庸人自扰。但是笔者认为,业务外包、引进其他专业人员、学科教育专业色彩淡化,虽然迎合了当前图书馆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然而,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充实到图书馆队伍中,削弱了图书馆队伍的专业性;并且,图情专业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进而导致招生困难,学科未来发展空间潜藏危机;业务外包拉大了馆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馆员接触读者越来越少,缺少沟通,难以了解服务对象真正的需求,服务工作很难得到深层次提高;图书馆逐渐走向边缘化,图书馆工作被认为无足轻重,图书馆职业被淡化,丧失核心竞争力。因此,去职业化现象在图书情报界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1]王贵选,苏彦朝.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低落的原因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7.9.

[2]陈莹,李树林.论德国劳动力市场“去职业化”趋势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6.

[3]陈传夫,王云娣等,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图情图书馆学图书馆员
数字时代图情档学科教育的数据化创新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建设(笔谈)“新文科”呼唤图情档成为“硬”学科
聚青年学者之睿智 窥图情档学科之未来
——写在《图书与情报》“图情档青年学者专辑”出版之前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情况及展望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