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3-07-02徐建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2期
关键词:止痛剂使用率胆囊炎

徐建祥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卫生院,江苏 淮安 223461)

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徐建祥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卫生院,江苏 淮安 223461)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剂使用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止痛剂使用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开腹;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或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在我国,急性胆囊炎发病率位于腹部外科疾病的第2位,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炎最常用的方式。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治疗的各个领域,且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1]。本研究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38例,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男12例,女7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8.6±8.4)岁;对照组男13例,女6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49.2±7.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检查证实为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胆囊增大、壁增厚、或呈双边征;术前血常规检测提示白细胞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排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胰腺炎及胆管结石等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其他一般资料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给予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生化、乙肝五项、心电图、腹部彩超、肝外胆道CT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管内插管全麻,取头高足低位,左倾15°,以利于暴露胆囊区;在脐部作1cm切口,置入气腹针并注入CO2气体,建立人工气腹,维持气腹压在12mmHg左右;在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处作5~6mm切口,置入电子腹腔镜;探查腹腔,了解胆囊炎严重程度及周围粘连情况;解剖胆囊三角,分离胆囊附近粘连,游离胆囊管,用钛夹夹闭胆囊血管和胆囊管,顺逆结合,剥离胆囊;电凝止血,取出胆囊,酌情防止引流管。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壁,拔出腹腔镜,缝合切口。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切开皮肤进入腹部后,探查并分离出胆囊组织,切除胆囊,术后以3-0肠线缝合创面止血。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剂使用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对各组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5.5±4.3)min,术后排气时间为(2.8±0.8)h,手术出血量为(28.6±10.2)mL,止痛剂使用率15.8%;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1.2±6.9)min,术后排气时间为(5.5±1.2)h,手术出血量为(48.7±14.6)mL,止痛剂使用率52.6%。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止痛剂使用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P<0.05

止痛剂使用率(%)观察组1945.5±4.3*2.8±0.8*28.6±10.2*3(15.8)*对照组1971.2±6.95.5±1.248.7±14.610(52.6)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后排气时间(h)手术出血量(mL)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发生胆管损伤1例,胆漏0例,切口感染1例,出血2例,发生率为21.1%;对照组发生胆管损伤2例,胆漏3例,切口感染2例,出血3例,发生率为52.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n(%)]

3 讨 论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后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伴有右肩背部痛、恶心呕吐、发热寒战、全身性黄疸等。其发病原因主要有:①结石在胆囊管内嵌顿,引起胆囊管梗阻和胆汁淤积,浓缩的胆盐引起炎症;②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③化学刺激:高浓度胆汁酸盐刺激胆囊粘膜,引起炎症[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近20多年来开展的微创外科手术,经过不断的普及和推广,已经逐渐取代开腹手术成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传统开腹手术由于手术的需要,需切开部分肌肉组织,创伤较大,而腹腔镜微创手术可在患者体外操作,无需将手伸入患者体内,建立气腹和光源支持,保证了良好的手术视野,因此手术切口小,损伤轻,恢复快,减少了对脏器的损伤和干扰;且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无需缝合腹膜,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手术瘢痕对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胆囊切除术主要的并发症有胆管损伤、胆道出血、周围脏器损伤,其中以胆管损伤最严重[3-4]。本研究发现,腹腔镜组有1例患者出现胆漏,可能是由于胆管损伤或钛夹钳夹胆囊管不当脱落所致。造成出血的原因可能是:①迷走胆囊动脉在剥离过程中,被电切无意切断,造成出血;②在胆囊剥离过程中,电切刺入肝实质造成损伤;③胆囊附近有较大的静脉窦,一旦破裂就会造成大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压迫止血法来控制胆囊床出血,且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止痛剂使用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1] 刘剑伦,王炳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4,10(4):233-236.

[2] 陈训如,罗丁,李宏胜,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J].中华医学杂志,1996,76(15):392-393.

[3] 赵武,刘发生,常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初期胆管损伤的预防(附300例报告)[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3):1726-1727.

[4] 施艳,赵洁.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病人再次手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28):2599.

R575.6+1

B

1671-8194(2013)22-0187-02

猜你喜欢

止痛剂使用率胆囊炎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野棉花醇提物镇痛、抗炎、止泻及安全性实验研究
动物的毒可以 做止痛剂吗?
冰袋冰敷在四肢骨折早期应用的疗效观察
两组不同止痛剂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讨论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
吓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