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复方对奶山羊临床型乳房炎治疗效果评价

2013-07-02李守杰成梦玲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诃子奶山羊组方

李守杰,成梦玲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714000)

奶山羊临床型乳房炎是奶山羊的常见疾病,危害性较大。传统疗法往往为使用抗生素治疗,易造成抗生素残留等,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中药以其无污染、低残留、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成为治疗奶山羊乳房炎的理想药物之一。以往筛选治疗乳房炎的中药复方多以体外抗菌活性作为选择指标,从单味中药到中药复方,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都有大量报道,如张少华等[1-4]报道了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但对体内抗菌作用而言,因涉及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直接作用以及激活机体免疫、改善循环等复杂机制,仅见杨再昌等[5]极少数报道。准确地讲,中草药的体外抑菌(或抗菌)实验仅能反映其对细菌的直接抑制或杀灭作用,而内服后的疗效应通过体内实验进行客观评价。基于此,笔者等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此3种病原菌系前期从陕西富平临床型奶山羊乳房炎的乳汁中分离所得的主要致病病原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方,并依据中医组方原则等加减后重拟复方,对比观察两复方对临床型奶山羊乳房炎的治疗作用,以评价体外抑菌效果好的中药在体内治疗作用的可靠性。

1 材料

1.1 试验羊只

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奶山羊24只,分别选自富平县刘集镇、王寮镇2个乡镇,所选奶山羊具有典型乳房炎特征并符合以下选取条件:胎次为2~4胎;体重40 kg±5 kg;产后60~90 d;双侧乳区均具有典型临床乳房炎特征,即有红、肿、热、痛特征性症状,乳汁均有絮状物,但无出血现象,乳房无化脓、萎缩、坏疽现象;精神、食欲基本正常;均为圈养,圈舍环境及饲喂条件大致相同;挤奶方式均为机器挤奶。

1.2 药品与器材

1.2.1 中药 大黄、黄芩、黄连、诃子、蒲公英、当归、丹参、乳香、没药、通草、瓜蒌、牡蛎、甘草等药材均购自渭南市医药大厦。按照筛选配方混合组方。

1.2.2 器材 显微镜,香柏油,载玻片,盖玻片,玻片水平支架,采血针或注射器,计数器,消毒棉球,瑞氏染液,pH值6.4~6.8磷酸盐缓冲液,姬姆萨染液等。

2 方法

2.1 组方

组方 1:大黄 15 g,黄芩 15 g,黄连 10 g,诃子 15 g,蒲公英15 g(药物剂量皆为1只羊的服用剂量)。参考张少华等的中药体外抑菌实验[1-4],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抑菌效果较好的大黄、黄芩、黄连、诃子、蒲公英等进行组方,主要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功效。

组方 2:大黄 15 g,黄芩 15 g,黄连 10 g,诃子 15 g,蒲公英 15 g,当归 20 g,丹参 20 g,乳香 15 g,没药 15 g,通草20 g,瓜蒌25 g,牡蛎30 g,甘草15 g(药物剂量皆为1只羊的服用剂量)。本方按中医君、臣、佐、使组方,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通经活络、下乳为原则,方中瓜蒌、牡蛎疏肝解郁,软坚散结为君药;当归养血活血,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草活络下乳,诸药合而为臣;大黄、黄芩、黄连、诃子、蒲公英清热泻火、解毒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可将诸药引至脏腑和经络。

两组方剂分别按常规中药煎法煎取药液,原液候温,直接灌服。

2.2 分组与给药

试验羊只中,刘集镇12只分为2组,分别为刘Ⅰ、刘Ⅱ组;王寮镇12只也分为2组,即王Ⅰ、王Ⅱ组,其中刘Ⅰ、王Ⅰ组灌服中药复方1,刘Ⅱ、王Ⅱ组灌服中药复方2,每只羊均于每天早上空腹灌服中药煎剂,1剂/d,连续给药7 d。

2.3 观察项目及判定

各组羊只分别于给药后第3、5、7天的同一时间点观察羊只采食量、产奶量、体温变化、乳房肿胀情况、乳汁变化情况等,并分别记录。其判定标准见表1。

表1 中药复方治疗后奶山羊临床观察项目及其判定标准

2.4 血清白细胞值测定

两组羊只分别于服药前1 d及服药后第3、5、7天的同一时间点常规采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其分级标准为:d1表示白细胞总数较之前无明显变化,有核左移;d2表示白细胞总数较之前明显下降,有核左移;d3表示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无核左移。

2.5 治疗判断标准

治愈:乳房红、肿、热、痛、硬症状消失,乳汁肉眼观察正常,产奶量恢复,白细胞总数及核变化正常。好转:乳房红、肿、热、痛、硬症状减轻,乳汁中仍有少量絮状物,乳汁颜色眼观接近正常,产奶量回升,白细胞总数值逐渐恢复正常范围。无效:用药后症状未减,或有乳房红、肿、热、痛、硬症状加重,乳汁絮状物增多,乳汁颜色异常仍明显,白细胞数增多明显,核左移增加明显。

治疗有效率按治愈率和好转率之和计。

3 结果

由表2可知,治疗3 d和5 d后,灌服复方1的两组羊只乳房红、肿、热、痛及乳汁中絮状物、乳汁颜色均无任何变化,复方1灌服7 d后,12只羊乳房红、肿、热、痛以及乳汁中絮状物、乳汁颜色发生不同程度的好转,但血液白细胞总数仍超出正常值,没有1只羊完全达到治愈标准。灌服复方2的两组羊只在治疗3 d后,乳房红肿等症状即发生一定程度的好转,7 d后治愈头数达到11只,治疗效果明显。

表2 中药复方对奶山羊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作用

由表3可知,灌服复方1的12只羊用药7 d后有效率83%;按照中医君、臣、佐、使科学组方的复方2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91%(11/12)。

表3 复方中药对奶山羊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中兽医认为乳房炎即奶肿、奶黄、乳痈,多因饲养管理不善,胃热壅盛,肝郁气滞,乳络失畅而致乳房气血凝滞,瘀结而生痈肿[6],应通过辨证论治,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疗法。用中草药治疗细菌感染不应单纯局限于抑菌或杀菌,而要考虑其清热、解毒、消肿、软坚散结以及激活机体免疫、改善循环等一系列综合作用。本研究中复方1所选中药都具有对奶山羊乳房炎致病菌体外抑菌良好效果,但内服后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复方2按照中医君、臣、佐、使理论科学组方后,治疗作用却大大增强,这也足以说明中草药治疗细菌感染不是仅凭体外抗菌作用就能阐释,而应从中医的气、血、寒、热等多方面探究其治疗机制。

[1]张少华,孙丹丹,史万玉.不同中药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抑菌效果的观察[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11-14.

[2]卢宇,张宝康,胡元亮,等.不同中药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体外抑制作用的比较[J].畜牧与兽医,2005,37(10):32-35.

[3]赵香汝,郑雪花,李寸欣,等.张家口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中草药体外抑菌实验[J].动物保健品,2010,32(1):138-139.

[4]袁晨,张仲文,王典仁.连翘等8种中药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J].当代畜牧,2005,10(5):15-17.

[5]杨再昌,马小彦,乐意,等.用秀丽隐杆线虫观察43种中药的体内抗菌药效[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5):1174-1175.

[6]刘钟杰,徐剑琴.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12.

猜你喜欢

诃子奶山羊组方
Shunxin decoction (顺心组方) improves diastolic function in ra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duced by abdominal aorta constriction through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永德县诃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永德县诃子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针灸联合中药组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探讨
诃子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奶山羊的营养需要与干物质采食量
EM发酵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饲喂奶山羊的效果试验
褪黑素膜受体MT1与MT2在妊娠期奶山羊卵巢中表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