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用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
2013-07-01文双平
文双平
(安乡县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600)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用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
文双平
(安乡县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600)
目的探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用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我远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慢性荨麻疹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仅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100例患者中,痊愈58例,所占百分比为58%,显效38例,所占百分比为38%,有效3例,所占百分比为3%,无效1例,无效率为1%,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痊愈33例,所占百分比为33%,显效33例,所占百分比为33%,有效25例,所占百分比为25%,无效9例,无效率为9%,总有效率为66%。结论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用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氯雷他定;慢性荨麻疹;疗效;临床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其诱因往往不明显,但是临床中的病程常常在6周以上,从而使得病史迁延,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反复发作及慢性等特点。因此,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探寻一种疗效确切、起效快、有效率高的治疗方法,以控制慢性荨麻疹的病程,尽量缓解患者临床病痛,实现早期康复的目的。探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用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慢性荨麻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慢性荨麻疹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04例,女性患者96例,年龄为14~61岁,平均年龄为40.1岁。病程为6周~5年,平均病程为9.4个月。所有患者均按照临床皮肤病学诊断标准确诊慢性荨麻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2周内均没有接受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抗组胺药治疗。所有患者均除外伴有病毒、细菌、内脏器质性病变、真菌等,且排除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严重肝、心、肾及代谢性疾病、正在口服抗真菌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物理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等患者。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相比较中,差异性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用氯雷他定治疗,盐酸雷尼替丁胶囊150mg,每天给予2次口服治疗,同时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剂量为10mg,每天给予口服1次;对照组患者则仅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剂量为10mg,每天给予口服1次。两组患者均给予2个疗程的治疗,均以7d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记录,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皮损、副作用等。在疗程结束之后,两组患者均进行肾功能、肝功能、心电图、血尿常规等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
痊愈: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停药1周无复发,皮损消失;显效: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大部分皮损消失;有效: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皮损仅部分消失;无效: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皮损无明显改善,瘙痒症状未见改善。痊愈加显效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100例患者中,痊愈58例,所占百分比为58%,显效38例,所占百分比为38%,有效3例,所占百分比为3%,无效1例,无效率为1%,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痊愈33例,所占百分比为33%,显效33例,所占百分比为33%,有效25例,所占百分比为25%,无效9例,无效率为9%,总有效率为6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治疗效果见表1。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个别病例的头昏、轻度困倦、上腹部不适等,但对正常工作均没有造成任何影响,同时也能够坚持治疗,且患者在疗程结束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均正常。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
3 讨 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反复发作、发病机制复杂、病情缠绵的多发疾病,实际临床治疗中如果难于查询病因,则主要采用H2受体阻滞剂和H1受体拮抗剂联合的抗过敏药物来治疗[1]。作为抗组胺药物的氯雷他定片,具有无镇静等副作用的特点,在动物试验中,该药已经表明可以在一定范围对抗组胺可剂量依赖性,从而引起血管收缩,且对上呼吸道黏膜充血的症状能够起到逐渐持续减轻的作用,是一种强效H1受体拮抗剂[2]。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可拮抗组胺的血压下降、血管扩张、胃酸分泌增多等,与H2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从而使得血管中缓激肽、组胺的释放减少。
具有顽固性及病因复杂特点的慢性荨麻疹,到目前为止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反复发作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H1和H2两种组织胺受体同时存在皮肤血管上,在发病的过程中它们起着重要的作用[3]。组胺受体中的H1受体与风团、瘙痒、红晕等相关,而H2受体可对组织中组胺的释放起到促进作用,增高血管通透性,从而参与皮肤的潮红反应。荨麻疹的治疗过程中应用H1受体拮抗剂已经超过50年的历史了,且新的第二代H1抗组胺药更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4]。雷尼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它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从而抑制其分泌介质[5]。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联用H1和H2受体拮抗剂,使组胺的拮抗更加完全。
通过本组应用表面,联用H1和H2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服药1~2d之后,能够明显减少风团、减轻瘙痒。且服药过程中,只有个别患者出现乏力、困倦等不良反应,此外,经过临床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心电图检查及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用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过敏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还能够逐渐提高有效率[6],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王彦芳.盐酸左西替利嗪和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7):806-807.
[2] 代延能.周萍书.氯雷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100例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2,34(1):34-35.
[3] 王淑贞.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6):1148-1149.
[4] 黎娟芬,余震华.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112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9):1008-1009.
[5] 赵建华,乔少华,耿文军,等.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 5(4):2193-2194.
[6] 王兰英.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1,28(4):1125-1126.
R758.24
B
1671-8194(2013)11-0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