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及其实践体系建构

2013-06-29伍接朝谈传生

关键词:理工科伦理大学生

伍接朝,谈传生

(长沙理工大学 科技与工程伦理教育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

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意识、工程伦理责任、工程伦理决策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宗旨在于培养大学生在未来工程活动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时刻以伦理道德的视角和原则来对待工程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力。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高校就开始讨论工程伦理课程的设立问题,到1997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等许多著名高校都设立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并将工程师的伦理道德问题作为“工程基础”考核必不可少的内容。此后,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都相继展开了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我国从20世纪的90年代开始工程伦理的研究,发展至今,工程伦理教育已逐步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国内不少学者对此展开研究,其中,以肖平教授1999年出版的《工程伦理学》和2009年出版的《工程伦理学导论》以及李伯聪教授2002年出版的《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最为引人关注。然而,在诸多的研究文献和专著中,针对工程伦理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在实践层面,国内部分高校尤其是部分理工科大学已开始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的教育教学活动,比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工程伦理的课程,长沙理工大学成立了科技与工程伦理研究中心,开展了一些工程伦理的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正逐步发展成为理工科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

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作为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法、途径和形式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伦理继续教育存在较大区别。理工科高校开展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应在结合高校专业布局和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情况下,充分整合高校自身的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二课堂”和实践教学为辅助,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教育体系。

应该广泛宣传,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职员工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目前,从理论探讨层面,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理工科大学开展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非常必要和迫切。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高校专业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它为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提供了更加有效和生动的途径。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深入开展必将促进我国未来工程技术人员具备更好的工程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未来工程实践过程中,能更好的把握工程伦理原则,进行工程伦理风险评估,从而做出规避工程伦理风险的道德选择。然而,从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广大教师并未意识到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部分工程类专业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甚至从未提及工程伦理问题。面对这种现状,理工科大学应通过学校人事和师资部门,有计划的对理工科教师进行工程伦理知识的培训,强化理工科专业教师的认识,提高他们在工程伦理教育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使他们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树立工程伦理教育的意识,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的意识、责任和决策能力。同时,高校还需加强宣传,开展一些普及性的宣教活动,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对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开展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塑造良好的氛围。

应该构建组织体系,搭建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工作平台。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某一项教学任务或专项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都需要通过某个部门或机构进行主导,其它各部门协作和配合来开展。目前,国内大多数理工科大学都没有设置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或者管理机构,甚至部分理工科大学还没有意识到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使得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在大多数的理工科大学处于“真空”的状态。因此,理工科大学应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科学系统的构建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组织体系,搭建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工作平台。首先,应从学校层面设立在校党委领导下的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委员会,由委员会站在学校的高度统筹规划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工作,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工程伦理教育的日常运行。其次,应设立负责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的部门。目前,部分开设课程的高校大多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承担教学,笔者建议从规范教学、提升质量的角度,设置专门的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中心,教育中心由部分工科出身的教师和从事工程伦理专门研究的教师组成,以达到有效组织教学的目的;另外,还需明确一些部门配合开展工作,例如各理工科院系、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

理工科大学工程伦理教育机构设置图:

图1

应该以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中心为依托,科学规划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体系。长期以来,理工科大学在教学上往往以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为主导,而往往忽视专业知识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理性和生态优化。学校在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以“谋生工具”为主要目标,忽视这些知识的社会背景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恰恰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同时,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要科学有效的开展,就必须抓住课堂这一教育主阵地。因此,理工科大学应在设立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中心的基础上,以中心为依托,科学规划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体系。首先,应当积极建设在“大工程观”理念下的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拓宽专业领域的前提下,将伦理思想运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其次,可以借鉴国外工程伦理教育的课程模式,在学校课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开设部分课程。1、可以开设工程伦理的必修课,给予一定的学分,要求所有理工科大学生必须学习工程伦理的相关课程。2、开展渗透教学,将伦理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各门工程课程的教学当中去。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结合工程伦理案例,分析工程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具体讲解工程实践过程中可能碰到的伦理问题。3、将工程伦理与非技术课程整合,将工程伦理教育成分整合到工程院系的人文、社会科学的非技术课程中,特别可以利用自然辨证法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目前已基本普及的课程,开辟一定章节,讲解工程伦理方面的知识,作为开展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有益补充。

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核心,构建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二课堂”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普遍较为完善,拥有较强的执行力。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更加有效和生动的途径,因此,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核心,构建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二课堂”体系,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二课堂”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专业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首先,应确定具体负责活动组织与实施的部门,在高校的部门设置中,负责学生思想教育与活动组织的部门分别是学生工作处和团委,对应到学院就是学工办,这些部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队伍,理应承担起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课外教育职责。其次,建立工程伦理教育的学生干部队伍或学生社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生作为活动主体来组织开展活动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工程伦理的知识需要在理工科大学生中普及推广,在学生中建立工程伦理教育的学生组织非常有必要,比如在学生会中设立某个部门,承担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活动的职能,或成立未来工程师协会、工程伦理协会等类似学生社团在学生中开展活动,必然能掀起校园内学生关注工程伦理教育的热潮。最后,应该在校园内打造一些具有品牌效应的工程伦理教育活动,比如有关工程伦理的辩论赛、案例分析讨论会、工程伦理教育论坛等,从而构建出一个有层次、有影响的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二课堂”活动体系。

应该各方形成合力,建设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网络阵地。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大学生中,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在使用网络,博客、微博、QQ、人人网等新兴网络媒体在大学生中影响巨大。在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可以脱离网络,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同样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建设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网络阵地。

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协调形成合力,尤其在工程伦理教育实施的起步阶段。比如说,需要工程教学的老师提供跟专业相关的工程伦理案例,需要从事工程伦理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提供工程伦理的基础知识,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供工程伦理教育“二课堂”活动情况,还需要计算机技术部门从技术上实现某个具体环节的要求。

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网络阵地建设还需对网络教育的内容精心挑选、科学规划。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选择要紧贴大学生的生活,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在开通工程伦理教育的官网的同时,可以开设工程伦理教育的博客、微博、QQ空间等,还可以开设网络视频课堂,拓展传播途径。当然,针对学生在网络中开展教育的同时,也需提供给专门从事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师一个交流平台,从而达到优化资源,共同提高的目的。

[1][1]王前.在理工科大学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10):110-111.

[2]杨怀中.作为素质教育的工程伦理教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10):115-116.

[3]李庆云.工程伦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53-54.

猜你喜欢

理工科伦理大学生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大学生之歌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