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络放血配合走罐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

2013-06-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0期
关键词:刺络后遗神经痛

龚 憬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刺络放血配合走罐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

龚 憬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目的 探讨刺络放血配合走罐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随机数字表排序)将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予刺络放血、走罐联合治疗)和对照组(予阿昔洛韦乳膏外涂和甲钴胺胶囊口服),经2疗程(16d)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刺络放血配合走罐疗法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既安全有效,又简便易行的方法。

刺络放血;走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 ic neu ralgia,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神经痛,或疱疹发生后局部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者[1]。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年龄愈大疼痛愈剧烈。其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有文献报道PHN可持续长达16年之久[2]。临床表现为群集成簇性丘疱疹、水疱,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单侧性,伴随明显神经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本病的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中西结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附属医院近三年的门诊、住院PHN病例8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随机数字表排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5~73岁,平均(44.20±10.4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年,平均(4.2±6.3)个月;发生部位:胸肋部14例,腰腹部15例,头面部3例,颈部4例,上肢2例,下肢2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3~71岁,平均(43.30±10.5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5年,平均(4.1±6.4)个月;发生部位:胸肋部15例,腰腹部14例,头面部4例,颈部3例,上肢3例,下肢1例。两组基数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疼痛强度等)一致,组间具有可比性(分别经卡方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蛇串疮”的诊断标准[3]。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①病痛局部医用碘消毒,用三棱针(已消毒)在疱疹周围或病痛区域散状点刺3~5次,达到有点状出血时,再在点刺出血部位加拨坐罐10min,起罐后用75%酒精棉球清理针孔。②次日在病痛部位及背俞穴(肝俞、胆俞、脾俞、膈俞等)走罐,以消毒石蜡油为润滑剂,取大小适宜之火罐、闪火法拔罐,并循治疗区域来回推动走罐,至皮肤充血明显或轻微出血为度。③每疗程单数日采用刺络放血法,双数日采用走罐法,两法治疗均为隔日1次,8d为一疗程。

1.3.2 对照组

3%阿昔洛韦乳膏(湖北成田制药、国药准字H19999049)外涂,每日5次;甲钴胺胶囊(山东鲁抗医药、国药准字H20051424),每次0.5mg,每日三次。8d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注意事项

①治疗前先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其恐惧感,以便接受、配合、坚持全程治疗。②针具及刺血处皮肤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感染。③刺血动作必须迅速、轻柔,不可刺入过深,切勿伤及动脉。④每次刺络放血量以3~5mL为宜。⑤治疗完毕应留观15~20min,若出现“晕血”或烫伤等不适反应情况,应及时对症处理,以免发生意外及影响继续治疗。

1.5 疗效观察

1.5.1 疼痛记分标准

参照现有疼痛强度(PPI)[4]评定分级法:0分——无疼痛;1分——偶尔痛或轻微疼痛;2分——疼痛时作时止,程度较轻,不影响工作、休息;3分——疼痛较剧烈,呈持续性,影响工作、休息,但尚能忍受;4分——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严重影响工作和休息。

1.5.2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5]拟定。痊愈:患部疱疹基本或全部消退,疼痛消失;显效:疱疹大部分结痂,患部疼痛基本消失;有效:疱疹消退20%~50%,患部疼痛减轻;无效:疱疹消退在20%以内,疼痛未减轻。后遗神经痛:患部疱疹消退后,疼痛未消失。

1.6 统计学方法

根据情况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结果见表1、2。治疗组40例,其中治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1例;相比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10例,优势明显,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表1 治疗前后疼痛强度情况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n(%)]

两组治疗前后经Ridit分析,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说明两种方法对疼痛都有明显缓解作用。两组各级疼痛强度(0分、1分、2分、3分、4分)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比较,经分析,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导致一个或多个相邻神经节细胞以变性为主的炎症性病变,病变早期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易造成持久的神经痛。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形成与神经系统的长期、慢性、不可逆的病理改变有关,是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关键。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的范畴,其病因为感受湿热毒邪,郁滞于肌肤,经络不通,气血瘀滞而发病。病之后期,湿热火毒虽去,而余邪留恋于局部经络,致气机受阻,经络阻塞,气血凝滞,“不通则痛”;血瘀络阻,血行不畅,经络失于荣养,“不荣则痛”;以致病程迁延,疼痛剧烈。本病病机核心为“瘀血阻络”,中医治法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而三棱针刺血疗法临床证明有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经络瘀滞者取之络,《灵枢·官针》说:“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凡经络郁滞、痹阻为患所导致的疼痛,均可采用刺络脉出血法,以泻其邪。

针刺和刺络放血具有疏通经脉和清泄湿热的作用,可激发经络、调节气血,调动卫气与外邪抗争。刺络放血能清热袪湿解毒、活血化瘀、通络镇痛,现代医学研究此法可降低神经性兴奋、提高痛阈,且有较长的镇痛后效应;再加走罐促进瘀滞的毒邪排解,达到清热排毒、活血止痛之功效;针罐并施,直达病所,可促使疱疹疮面加快愈合,有效缓解和消除局部疼痛。经过临床观察,本治疗方法具有简单易行、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后遗神经痛复发率低、治疗费用低廉等优点,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1]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00-301.

[2]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293-296.

[3] 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

[4]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66.

[5]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72-73.

R277.7

B

1671-8194(2013)20-0292-02

猜你喜欢

刺络后遗神经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浅谈中医拔罐法治疗头痛
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刺络拔罐加药物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