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诊断与治疗分析
2013-06-28赵彦娥
赵彦娥
(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河南 唐河 473400)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诊断与治疗分析
赵彦娥
(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河南 唐河 473400)
目的 研究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诊断与治疗,分析治疗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在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并将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联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 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有效率超过85%,而对照组有效率仅为76%。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观察组出现胸痛、并发症的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缓解患者的胸痛,有效降低病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诊断;溶栓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病史可有助于医师的临床诊断,不过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医师需要密切关注无痛性心肌梗死,非典型部位疼痛和其他不典型表现,老年患者多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女性一般多为无典型胸痛[1]。临床上一般有心功能不全和严重性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诊断与治疗,选取我院在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并将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联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并将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为56例,女性患者为44例,年龄在50~80之间,平均年龄为(63.5±2.5)岁。有10例患者为心肌梗死病史,有15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有20例患者有冠心病病史,有20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有10例患者为脑血管疾病,其余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先进行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吸氧,并注射吗啡10~15mg,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程度,若感觉疼痛较轻则继续注射家地西泮,采用肌注方式,剂量8~10mg,同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心电连续监测,并纠正心功能不全和严重性的心律失常等AMI并发症。观察期间,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肠溶阿司匹林,剂量分别为每天10000U和250mg。观察组联合溶栓治疗,治疗6h期间对患者进行抗凝剂治疗,对患者采用2000000U的尿激酶和浓度为5%,150mL的葡萄糖。并对患者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滴注时间要控制在30min。溶栓前口服阿司匹林300mg,每日160mg/次,持续5d左右。药物治疗后的几个小时,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胸疼痛的环境程度和心电图的变化,在静脉溶栓治疗后,还要每隔半个小时进行一次记录[2,3]。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①基本治愈:治疗后无胸痛出现,体征消失,心电图检查和CKMB正常;②显效:偶尔出现胸痛,体征恢复的差不多,心电图检查和CK-MB好转;③有效:胸痛发生次数下降,体征有一定的改善,心电图检查和CK-MB有好转;④无效:胸痛反复发作,体征无改善反而加重,心电图检查和CK-MB一直有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在统计方法上使用SPSS11.0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有效率超过85%,而对照组有效率仅为76%。具体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采用溶栓治疗有效减少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比[n(%)]
3 讨 论
3.1 急性心肌梗死(AMI)指冠状动脉血供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急剧中断或减少,相应心肌持久且严重的急性缺血所致,是临床多发和常见疾病。目前在临床常见以下特征:①患者的胸骨后持久剧烈疼痛;②发热;③心电图出现进行性改变;④白细胞和血清心肌酶水平增高等。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比较的迅速,病情发展比较的快,因此常常会到时患者出现心率失常,休克以及心力衰竭还会诱发其他器官功能的衰竭,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不过,虽然如下,但只要该病能够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患者的还是会康复的。目前,据相关研究表明,当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时,一般都会出现其他先前症状,比如说,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比较的频繁,面色苍白等。因此在此期间,患者必须要时刻注意过度激动和过度兴奋,充分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4]。
3.2 尿激酶是蛋白水解酶的一种,主要提取于人尿中,具有无抗原性性质。它作为一种激动剂可以促进纤维蛋白酶的生成,从而溶解出新的血栓。血栓形成后的6h之后是死亡的高发时段,因此在6h之前一定要及时溶血。尿激酶的溶血栓能力很强,可以直接进行溶栓而不要和其他溶解酶合作。尿激酶能在绝大多数人中使用,不必进行过敏试验,并且它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可使所有的纤维蛋白第一时间溶解。本次研究采用了2000000U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出现CK-MB峰值的时间,患者胸痛缓解的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效降低了血栓的形成,缓解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疼痛,改善了患者的预后[5]。
综上所述,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随着对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该病的治疗也有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以此来达到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降低病死率的目标。
[1] 颜红凤.12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1, 17(6):68-69.
[2] 梁晓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76-1878.
[3] 彭英锋,蒋桔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320例诊断治疗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4):3832.
[4] 周俊娣.急性心肌梗死21例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11(23): 5695.
[5] 刘伶,林英忠,徐广马,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8): 620.
R542.2+2
B
1671-8194(2013)20-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