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手臂振动病的X射线及磁共振成像表现与诊断
2013-06-28麦其杰杨少民
张 辉 麦其杰 杨少民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8)
研究手臂振动病的X射线及磁共振成像表现与诊断
张 辉 麦其杰 杨少民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8)
目的 研究手臂振动病的X射线及磁共振成像表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患有手臂振动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手臂振动病组,给予患者X射线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同时选取同时期未患有手臂振动病的正常人为对照组,统计每组患者的X射线以及磁共振成像的征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X射线显示征象以骨质硬化、骨质疏松和腕骨坏死为主,磁共振成像显示征象除上述之外,还显示骨髓水肿、关节积液以及软组织损伤等。对照组患者未显示腕骨坏死及骨髓水肿;在骨质疏松、关节积液以及骨质硬化方面,手臂振动病组患者磁共振成像所显示的数量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成像能够及早反映手臂振动病骨关节的改变,且早于X射线。
手臂振动病;X射线;磁共振成像;诊断
随着采矿生产的规模扩大化,目前手臂振动病成为一种高发病率疾病,其是因为人们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引起的手臂神经或手部末梢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会并发造成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1,2]。截至目前,手臂振动病主要是根据接阵史以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并未进行较多的影像检查。国内外有关手臂振动病的诊断方法,如X射线、磁共振成像等影像检查。现以我院收治的手臂振动病患者威力,运用X射线及磁共振成像对其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患有手臂振动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手臂振动病组,均为男性,年龄23~51岁,平均年龄39.5岁;工龄1.5~25年,平均工龄为13.5年。手臂振动病患者选择条件:从事挖掘阵动工作2年以上;临床表现为麻木、无力、手胀、疼痛、怕冷以及无力等;给予冷水复温实验,复温时间尽量延长;手指的痛觉及指端振动感觉衰退。同时,选取我院同时期收治的40例从事非振动作业2年以上的,伴有腕部疼痛的患者为对照组。
从事振动作业的患者每天接阵时间约为4.3h,测量震动参数如下:1/1倍h频程中心频率125Hz,振幅7.5×10-6m,加速度19.91m/s2,Ki=0.125。计算4h内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为20.92m/s2。
1.2 方法
使用日本日立AIRIS-1型的磁共振扫描机和上海医疗器械厂的SYR-1型500mA X射线机进行检查。
行X射线检查,照射患者腕部正侧位片。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检查患者腕部矢状位和冠状位,其参数如下:Fov200mm、层厚4mm、间隔5mm,矩阵256×192、采集次数为4,SE序列T1W1TR/TE=500/ 10ms,T2W1TR/TE=3500/117ms;STIR序列TR/TE=2600/26ms,T1=100ms;GE序列T2W1TR/TE=500/10ms,FA=30[3]。
X射线及磁共振成像结果由2位工龄10年以上的影像学诊断专家进行汇总,对汇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40例手臂振动病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X射线及磁共振成像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与振动的相关性;同时对比X射线和磁共振成像的征象,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4]。
表1 对比X射线和磁共振显示的阳性征象次数
表2 对比手臂振动病患者与对照组磁共振成像征象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分析X射线和磁共振成像显示的征象
X射线呈现的征象主要有骨质硬化、骨质疏松以及腕骨坏死等(图1),而磁共振成像呈现的征象主要有骨质硬化、骨质疏松、骨髓水肿、关节积液、软组织损伤以及腕骨坏死等(图2),两组呈现的征象数据对比如表1。
图1 腕关节正位X线片
图2 腕部MRI片
从表1可以看出,骨髓水肿、关节积液以及软组织算是只在磁共振成像中显示;骨质硬化、骨质疏松以及腕骨坏死在X射线及磁共振成像中均有显示,但是磁共振成像显示数量多于X射线。两组对比结果,骨质硬化、骨质疏松以及腕骨坏死差异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磁共振成像的征象和对照组对比
将40例手臂振动病患者与40例对照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表2。
由表2可以得出,磁共振成像显示征象中,腕骨坏死和骨髓水肿仅在手臂振动病组可见,而骨质硬化、骨质疏松及关节积液在对照组和手臂振动病组均可见,但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损伤两组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手臂振动病是因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引起未稍循环障碍,其可累及运动神经和肢体神经。手臂振动病的发病部位常位于上肢末端,临床上典型地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2]。目前,振动作业对人身体的伤害主要集中与手臂及其他组织,最典型地表现为振动性神经病以及振动性白指。根据医学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目前振动行业中肘关节、手关节以及颈椎出现异常的概率比较高。本文应用X射线和磁共振成像研究从事采掘振动作业的人们腕关节影像改变,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5]。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对骨关节损伤城东与振动时间及强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早期的振动损伤,接振剂量比较少的时候回引起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增大,从而使得局部血管发生痉挛,出现组织缺血[1]。与此同时,还会损伤细胞膜,明显表现为细胞间隙水肿、组织细胞水肿及关节腔积液。本文中手臂振动病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具体表现为骨髓水肿、关节积液以及软组织损伤,信号特征则是T1W1为低信号,T2W1为高新高,且在接振的早期就出现,在这个时候X射线无阳性表现。随着振动损伤的加剧,血管变得狭窄且内壁肥厚,组织细胞大量坏死,骨组织的吸收增多,成骨不足,近侧腕骨因受振较强则会出现破坏之后的修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患者X射线和磁共振成像都表现为骨质硬化、骨质疏松以及腕骨坏死,且均与接振晚期出现。通过对比手臂振动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X射线和磁共振成像征象可以发现,磁共振成像显示征象比X射线多,其中的骨髓水肿、关节积液以及软组织损伤只能由磁共振成像显示,X射线则不能显示。骨质硬化、骨质疏松以及腕骨坏死这3项X射线和磁共振成像都能够显示,但磁共振成像显示居多,这充分说明磁共振成像对于手臂振动病的敏感性较强,对诊断有较大的优越性。磁共振成像显示征象中,手臂振动病组与对照组相比,除了软组织损伤之外,其他的所有显示征象手臂振动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了磁共振成像显示的征象和振动作业有紧密联系。
手臂振动病对从事振动行业的人员来说是很大的伤害,对于从事振动作业的人员来说,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手臂振动病的发生:①最大限度地控制振动源。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以及机械时要注意运用减振措施,将振动降低至对人体无害的水平。②改革作业工艺,使用隔振、减震等措施。例如,采用焊接新工艺取代铆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或工具的金属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减少撞击振动。③限制人员作业振动时间及振动强度。④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6,7]。
[1] 赵选枝,刘瑞莲,胡述栋,等.煤工手臂振动病的X射线与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06,33(1):20-21.
[2] 周景文,王法海,肖朝柱.风动工具对煤矿采掘工腕关节损伤的X射线观察[J].黑龙江医学,2005,152(13):55-56.
[3] 李玉,田江,袁钦华.砂轮磨光做预案腕关节X射线变化的观察[J].山东医药,2005,1(2):7-8.
[4] 王林,马来纪,步彦明.振动性神经病的研究研究和诱发电位临床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1,17(4):1-4.
[5] 王林.振动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19.
[6] 周康荣.体部磁共振成像[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1161-1162.
[7] 肖承伦.接振工人手腕部骨与关节X射线形态的改变[J].赣南医学,2006,1(4):35-37.
Research Arm Vibration Disease X-ra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ZHANG Hui, MAI Qi-jie, YANG Shao-min
(Shunde District Lunjiao Hospital of Foshan, Foshan 528308,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 in X ra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and analysis of its diagnostic value.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2012 in our hospital in 2008 January treated 40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hand arm vibration disease patients as research object, recorded as 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X ra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t the same time selection at the same time not with 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with statistical X ra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and carries on the contrast analysis. Results X ray display indicia to bone sclerosis, osteoporosis and bone necrosi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ed features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but also revealed a bone marrow edema, joint effusion and soft tissue injur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show the carpus necrosis and bone marrow edema; in osteoporosis, joint effusion and osteosclerosis, 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 patients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ing quantity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differences between appare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 early reflect the 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 of bone and joint changes, and early X ray.
Arm vibration disease; X ra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agnosis
R445
B
1671-8194(2013)20-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