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研究

2020-10-19周金玉

哈尔滨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川崎冠脉典型

周金玉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广东佛山,528000)

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已经较为规范,但是对于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诊疗尚有待提高[1]。为此本研究根据患儿病情分为不完全性川崎病组和典型川崎病组,对比分析了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观察两组预后情况,旨在为川崎病诊断、鉴别与治疗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252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患儿病情分为不完全性川崎病组和典型川崎病组,分别为96例和156例。两组患者均符合2004年美国心脏协会《川崎病诊断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不完全性川崎病组男66例,女30例,年龄3个月至9岁,平均(4.46±0.58)岁。典型川崎病组男106例,女50例,年龄岁5个月至9岁,平均(4.51±0.52)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立即对症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初始剂量为30~50mg/(kg·d),根据患儿病情逐渐减量为3~5mg/(kg·d),维持治疗6~8周,直至临床症状消失或冠脉损伤修复;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2.0g/(kg·d),10h内滴注完成,持续治疗48h后,若患儿体温未恢复正常,则再次给药,1.0g/(kg·d),静脉滴注;同时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根据病情对症及支持疗法,如补液、强心、纠正心律失常、溶栓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分析: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及特征,观察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患儿确诊前发热时间、血小板计数变化及主要临床表现。

1.3.2 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儿治疗6周后,评估临床疗效: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心脏彩超复查显示冠脉损伤症状消失,其他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实验室指标显著改善、部分恢复正常,心脏彩超复查显示冠脉损伤显著改善;有效,体温恢复正常,实验室指标改善,心脏彩超复查显示冠脉损伤有改善或控制;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或冠脉损伤加重者[3]。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样本数。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不完全性川崎病组患儿确诊前发热时间≥10d、血小板计数升高、合并冠脉损伤者占比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性川崎病组患儿出现手足改变、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皮疹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占比显著低于典型川崎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各临床特征占比情况比较 [n(%)]

2.2 两组疗效比较:不完全性川崎病组患儿总有效率(83.33%)显著低于典型川崎病组(9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典型川崎病和不完全性川崎病是临床常见的川崎病类型,其中前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特点较为典型,后者则相对不典型[4]。但是,近年来不完全性川崎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迫切的需要提高其诊疗水平[5]。

不完全性川崎病临床研究发现,典型川崎病常见的四肢肢端及指端改变、黏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仅存在少部分的表现或无表现[6]。本研究也发现,不完全性川崎病组患儿出现手足改变、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皮疹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占比显著低于典型川崎病组,提示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诊或误诊。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不完全性川崎病组患儿确诊前发热时间≥10d(93.75%)、血小板计数升高(75.00%)、合并冠脉损伤者占比(87.09%)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组(57.69%,51.92%,71.79%),提示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虽然临床症状不典型,但是发热时间、冠脉损伤等危险性更高,需高度警惕,对于长时间发热的患儿,应尽早评估是否患有川崎病,同时应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确认是否存在冠脉损伤。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是治疗川崎病的可靠疗法,但是本研究发现不完全性川崎病组患儿总有效率(83.33%)显著低于典型川崎病组(96.15%),可知不完全性川崎病预后较差,需尽早治疗,以降低冠脉损伤程度。

综上所述,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预后相对不佳,应注意综合多方面检查结果降低误诊、漏诊风险,同时应积极规范治疗,尽量减少和控制冠脉损伤发生。

猜你喜欢

川崎冠脉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